×

去括号课件7篇

括号课件 2023-12-20

发现了一篇关于“去括号课件”的网络文章非常值得一读。教师在开课前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只要提前把教案和课件准备好就可以。制作完整的教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请保存本文以备不时之需!

去括号课件(篇1)

一、知识导航

1、主要概念:变量是 ;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2、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

其特点是:列表: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 的值找到,查询方便;但是欠 ,不能反映变化的全貌,不易看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关系式:简明扼要、规范准确;但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或不能用关系式表示。图像:形象直观。可以形象地反映出事物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趋势和某些特征;但图像是近似的、局部的,由图像确定因变量的值欠准确。

3、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和比较的方法(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思想(举例说明)。

二、学习导航

1、有关概念应用

例1下列各题中,那些量在发生变化?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① 用总长为60的篱笆围成一边长为L(m),面积为S(m2)的矩形场地;

②正方形边长是3,若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为y.

2、利用表格寻找变化规律

例2 研究表明,固定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施肥量

(千克/公顷) 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土豆产量

(吨/公顷) 15.18 21.36 25.72 32.29 30.03 39.45 43.15 43.46 40.83 30.75

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使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

变式(湖南)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起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

时间/秒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速度/米/秒 0 0.3 1.3 2.8 4.9 7.6 11.0 14.1 18.4 24.2 28.9

①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因变量?

②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变化,v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③当t每增加1秒时,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中,v的增加?

④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的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要几秒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

3、用关系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

例3.、①设一长方体盒子高为10,底面积为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体积v与底面边长a的关系。②设地面气温是20℃,如果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求气温与t高度h的关系。

变式(江西)如图,一个矩形推拉窗,窗高1.5米,则活动窗扇的通风面积A(平方米)与拉开长度b(米)的关系式是:

4、用图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

例4、(桂林)今年,在我国内地发生了“非典型肺炎”疫情,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下图是今年5月1日至5月14日的内地新增确诊病例数据走势图(数据来源:卫生部每日疫情通报).从图中,可知道:

(1)5月6日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 人;

(2)在5月9日至5月11日三天中,共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 人;

(3)从图上可看出,5月上半月新增确诊病例总体呈 趋势.

例5、(陕西) 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下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A.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分钟后才开始返变式 (成都)右图表示甲骑电动自行车和乙驾驶汽车沿相同路线行驶45千米,由A地到B地时,行驶的路程y(千米)与经过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关系.请根据这个行驶过程中的图象填空:汽车出发 小时与电动自行车相遇;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汽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汽车比电动自行车早 小时到达B地.

三、一试身手

1、(贵阳)小明根据邻居家的故事写了一首小诗:“儿子学成今日返,老父早早到车站,儿子到后细端详,父子高兴把家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与儿子行进中离家的距离,用横轴 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那么下面的图象与上述诗的含义大致吻合的是()

2、在一次蜡烛燃烧实验中,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剩余部分的高度y(厘米)与燃烧时间x(小时)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根蜡烛燃烧前的高度分别是______,

从点燃到燃尽所用的时间分别是_______;

(2)燃烧多长时间时,甲、乙两根蜡烛的高度相等(不考虑都燃尽时的情况)?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高?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低?

3、(2006宿迁课改)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上坡到达A地后再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A.8.6分钟 B.9分钟

C.12分钟 D.16分钟

4、某机动车出发前油箱内有油42l,行驶若干小时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L)之间的关系如图8 所示.

回答问题:(1)机动车行驶几小时后加油?

(2)中途中加油_________L;

(3)已知加油站距目的地还有 ,车速为 ,

若要达到目的地,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并说明原因.

5、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面是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与所挂物体质量x的一组对应值.

所挂质量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

18 20 22 24 26 28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所挂物体重量为 时,弹簧多长?不挂重物时呢?

(3)若所挂重物为 时(在允许范围内),你能说出此时的弹簧长度吗?

6、小明在暑期社会实距活动中,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瓜到市场上去销售,在销售了40千克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0.4元,全部售完.销售金额与售出西瓜的千克数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1)求降价前销售金额y(元)与售出西瓜 (千克)之间的关系式;

(2)小明从批发市场共购进多少千克西瓜?

(3)小明这次卖瓜赚子多少钱?

7、如图中的折线ABC是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所需要付的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图象.

(1)通话1分钟,要付电话费多少元?通话5分钟要付多少电话费?

(2)通话多少分钟内,所支付的电话费不变?

(3)如果通话3分钟以上,电话费y(元)与时间t(分钟)的关系式是 ,那么通话4分钟的电话费是多少元?

8、如图是某水库的蓄水量v(万米3)与干旱持续时间t(天)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水库原蓄水量为多少万米3?持干旱持续时间10天后,水库蓄水量为多少万米3?

(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400万米3时,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请问:持续干旱多少天后,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

(3)按此规律,持续干旱多少天时,水库将干涸?

9、(成都市)某移动通信公司开设了两种通信业务,“全球通”:使用时首先缴50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自付话费0.4元;“动感地带”: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本题的通话均指市内通话),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方式的费用分别为 元和 元.

(1)写出 、 与x之间的关系式;

(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移动通讯费用相同?

(3)某人估计一个月内通话300分钟,应选择哪种移动通信合算些?

去括号课件(篇2)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复习旧知

承前启后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探究学习

归纳总结

动画演示

深化理解

理解应用

拓展升华

反馈调控

评价激励

问题备份

全面考虑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什么叫做同类项? 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① a+2b-c ②a+(3c+2b-a)-(2a-c)

由于有括号学生暂时无法正确指出各项系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第三问第二小题你会进行合并吗?

回答 (意图:对旧知识进行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一: 周三下午,校图书馆起初有a名同学,后来某年级组织同学来阅读,第一批来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来了c位同学,则馆内一共有多少位同学? ① a+(b+c) ② a+b+c 1、联系:它们等值 2、区别:①式有括号②式没有括号。 3、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观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评,达到共识。 (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动画演示: 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读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间你可以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则。 3、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暂时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观察讨论 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 分类总结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入动画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四)创设情景,继续新课 问题二: 若图书馆内原有a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c位同学,则馆内还剩下多少位同学? ①a-(b+c) ②a-b-c 1、联系:它们等值 2、区别:①式有括号②式没有括号。 3、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观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评,达到共识。 (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五)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动画演示: 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读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间你可以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则。 3、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暂时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观察讨论 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 分类总结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入动画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理解应用,拓展升华 解释以下三个问题(理解部分) 1、法则以等式、文字方式出现 ①a+(b+c)=a+b+c ②a-(b+c)=a-b-c ①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②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2、法则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连同”指括号及括号前的符号,所以去括号不仅要去括号还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隐性的一个条件要求:括号内第一项为“+”号时,这个“+”号一般是不写的,但你要把它显现出来。

教师点评指导。 特别是第三个问题 要予以特别说明。

学生概括总结法则。 (意图:使学生领悟到剖析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巩固应用(应用部分) 例1:去括号 ① a+(b+c)②a-(b-c) ③a-(-b+c)④a-(-b-c) 例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①(x-y-z)+(x-y+z)-(x-y-z)②(a+2ab+b)-(a-2ab+b) ③3(2x-y)-2(3y-2x) 阅读:当x=-2,y=-1时求多项式 3(2x-y)-2(3y-2x)的值 解:原式=(6x-3y)-(6y-4x)=6x-3y-6y+4x =10x-9y 所以当x=-2,y=-1时 原式=10x-9y =10×(-2)-9×(-1) =31

例题的处理:教师启发、引导、矫正,并从学生角度提出问题。例2③在解题步骤上要引导学生,保证解题的正确性、高效性。

教师请不同数学素养的学生就阅读部分给以说明,进行点评。

学生自己探究思考后回答相应结果,并简述理由。

(意图:体现弹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突出分层教学)

(七)反馈调控,评价激励 1、练习 教科书P110练习1、2、3题

2、课堂小结 (以问答形式,让学生参与小结,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明确学习目标的效果)。 1、教师就学生练习分别给以指导。 2、及时表扬鼓励。 3、强调书写格式。

问题: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认真完成,适时加以讨论。 (意图:及时给予分层强化训练,强调重点、纠正错误点、紧扣关键点。)

去括号课件(篇3)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去括号课件(篇4)

第二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

【教学要求】

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①32与18的和是多少?②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③42除以8,商是多少?④60除120,商是多少?

⒉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70-20346-28+4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⒊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图:提问,文具让里卖了哪几种文具用品?这些商品的标价分别是多少?

②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从营业员的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③你能帮小红算一算她所要花的钱吗?

④指名说说怎样列式。提问: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⑤提问:在这题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

⒉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列综合算式计算一盒水彩笔比一枝钢笔贵多少元?指名读一读。

②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算一算。

提问:算式中的18、80、10分别表示什么?这道算式你是先算什么的?为什么?

③提问:在这道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你们是先算什么的?

⒊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⑴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分别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提问:为什么911311的运算顺序与前2题不太一样?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⑴同学们分组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同学们估计每组算式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指名说说,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⑵同学们分组计算,与自己的估算结果比一比。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去括号课件(篇5)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版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知道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并使用脱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养成先想后做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并运用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并利用脱式进行计算。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默读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知道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知道什么是综合算式。

3、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进行计算。

4、养成先想后做的良好学习习惯。

带着问题进入这一节课的学习。

(1)投影课本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出示自学要求:

A、先认真读两遍题,边读边想:同学们在做什么呢?你从题中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主要讲讲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是分步列式,二是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让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充分说明和交流。

1、根据反馈结果,提问: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提问题:

(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多反复几遍,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熟练掌握脱式计算的写法和运算顺序的把握。

4、练习巩固,判断正误。

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提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题目里有几个要求?

(2)这些题分别错在哪里了?

(3)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15÷3×5、 3×6÷2、2×8÷4、 72÷8÷3。

小组内交流运算顺序和算法。

2、引导学生小结不含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式子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以接力赛的形式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学生畅谈收获,提出问题,质疑解难。

去括号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398-188090555

42062034641036+60

1004214080-2830800

(2)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163+2056042

学生在作业纸上直接进行口算。

集体核对。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随堂作业本上。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王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

2、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问:你能帮王老师算一算: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吗?

你会列分步算式计算吗?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5、提问:你能说出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吗?

6、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教师板书:

123+154154+123

比较:和复习(2)有什么不同?

7、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综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学生看图说一说:

(1)象棋一副12元,围棋一副15元;

(2)王老师要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

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

指名说算式。

学生回答,明确数量关系、运算顺序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指名板演算式。

学生回答:复习(2)是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现在是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三、探索算法

1、出示:

123+154154+123

(1)思考讨论:先算什么?为什么?第一步脱式两个乘积可以同时计算出来吗?

(2)小结: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这样的两次乘法还可以同时计算。

2、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1)思考讨论: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在这里除和乘连在一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校对答案。

3、小结:今天学的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式子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独立计算。

独立思考并交流。

独立计算。

学生归纳并阅读书上的结语: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巩固应用

1、说一说、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集体订正。

2、啄木鸟诊所。(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比较每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4、对比练习(做想想做做第6题)

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桌互说。

独立做题。

(1)独立观察、判断、改正。

(2)汇报、交流

(1)独立计算

(2)比较,交流。

(1)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2)比较条件、问题和计算方法。

五、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六、作业设计。

1、用递等式计算。

28070+15818+9425

461283-73453-254

2、一枝钢笔28元,一本练习本2元,小华带了100元,打算买2枝钢笔和9本练习本,钱够吗?

3、一辆快客3小时行驶了315千米,一辆普通客车4小时行驶了320千米,快客每小时比普通客车多行驶了多少千米?

教后反思:

去括号课件(篇7)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想想做做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课和交流,使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法教具:引导尝试,讨论突破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

60+303422-206374

20+30-40160803052+42070

提问:以上几题综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2、在下面的算式中先添上运算符号+、-,再说说运算顺序,并算一算。

4042

3、在下面的算式中先添上运算符号+、,再说说运算顺序,并算一算。

4042

4、出示例题图

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1)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出示问题: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2)请同学们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3)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这样列式50-205

为什么?应该怎么办?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讲述:遇到这种情况,也就是要改变规定的运算顺序,就要请小括号来帮忙,因为数学上有个规定:括号内先算。

(4)提问:这个算式怎么改?请同学们算出结果。(板书)

提问: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在这样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

(5)追问:加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如果需要改变原先规定的运算顺序,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⒉教学试一试:

18(36+24)95-(74-50)

(1)出示题目,请同学们独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2)提问: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3)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板书)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同学们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解答,指定四人板演。

(2)在班内共同订正后提问:在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注意什么?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计算。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3、说一说按照计算要求,下面的算式要不要加括号,怎样加括号。

(1)72-30+22先算加后算减

(2)36+246先算加后算除

(3)58-67先算乘后算减

(4)7226先算乘后算除

指名回答。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说说解题思路及算式。提问:为什么在综合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符号?算式中有它,会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5题。

七、板书: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50-20=30(元)(50-20)5

305=6(本)=305

=6(本)

答:还可以买6本。

本文网址://m.bijiaogao.com/fanwenziliao/147760.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