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理想教案

我的理想教案 2024-01-29

每个教师在授课前都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完成。教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优质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我们推荐了一篇必读的"我的理想教案"精品文章。请您将本网页加入书签,以免遗忘!

我的理想教案(篇1)

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中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还要耐心倾听、进行评价。

2、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理想观。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在口语交际中继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并使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与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使学生明确并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1、收集一些名人从小就树立起崇高理想的事例。

课前谈话:

1、交流名人名言。(课前我布置大家收集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我们来分享一下彼此的所获吧。)

2、什么是理想呢?(你们善于收集、乐于表达、专于倾听,真棒!高老师还让同学们创编一句自己的名言,回答什么是理想这个问题。谁来发布自己的名言!)

师:说得真好!老师坚信十几二十年后,你们所说的一定会有被收入名人名言录里的。是啊,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追求,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导航的`灯塔!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口语交际课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课件出示:《怀揣梦想启航》片段,你的理想和他们一样吗?如果不同,你的理想又是什么呢?

3、闭目静思,畅想理想。请闭上眼睛,静思“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请睁开你明亮的双眸,坚定的把你的的理想喊出来吧!

指名说、同桌再说、大声对自己说。

1、谈名人的理想。

(1)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课件)

这是郝副营长的的理想。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88年前13岁的周恩来,—语惊人,掌声四起。我们不会忘记周恩来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刻苦读书的历历往事:

图书馆,他专心致志,如饥似渴;旅行途中,他争分夺秒,不知疲倦;

“大江歌罢掉头东”,他东渡日本,为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为的正是中华之崛起……

读书,他不满足于学校,他投身社会,深入群众,向工人学习;

读书,他不满足于国内,他放眼世界,投身巴黎公社,洋为中用……

读书,周恩来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为以后的革命工作打下了竖实的基础,也让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更坚定了他的共产主义信念。

“志当存高远。”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恒久的精神动力。名人的理想是那么的崇高,那种奋斗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2、小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赶快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学习伙伴吧,温馨提醒:尽量把意思表达清楚,做到有中心、有条理。

【1】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

【3】为实现这一理想,我现在该怎么做同时,倾听的同学要专注,及时提出问题,让你的伙伴说好他的理想。

3、你们滔滔不绝,畅谈理想,感染了老师,我也想谈谈我的理想,可以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我最大的理想就是事业有成,桃李满天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得意门生七十二人,是事业有成的典范。近代、现代也有不少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像蔡培元、李大钊、陶行知、叶圣陶、吕叔湘等。当代的自然也不少,像我们的武校长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我,我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职业,热爱我的学生,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我付出,我充实,我工作,我快乐。就这样一干就是22个春秋,我教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如今,我教过的学生早已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我也因此独享桃李满天的喜悦。这就是我为之奋斗了二十二年的理想,它不伟大也讳言崇高,但这却是我这个普通的人民教师朴实的理想,它陪伴我走过了二十几年风风雨雨,还必将陪伴我继续走下去,直到我离开三尺讲台的那一天!

我的理想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理想。

2、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口语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并鼓励他们相互进行评价。老师不要过多地从讲的技巧方面去评价,要从内容方面多与学生作沟通与交流。同时要多肯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调动他们交流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把自己的理想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培养写习作提纲的习惯,练习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2、收集关于名人的理想故事。

3、收集关于理想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课前老师叫你们去搜集乔丹、周杰伦、杨丽萍、钱学森等成功人士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2、他们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是啊,正是他们的理想激励着他们,并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前一节口语交际课的基础上继续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并写下来。

二、畅谈理想,放飞梦想。

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了自己;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等光下学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思德为了报效祖国、拯救战友被埋在窑洞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了祖国简朴地生活、劳苦地工作!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奋斗,甚至献出了一切!

1、同学们,有人说: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你能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吗?(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

2、一个人的理想,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许是缘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许是受一个人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或许是因为一则新闻;甚至是一句话受到了启发????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的呢?(在学生说时指导说具体,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尤其是心理活动描写,心理的变化来说。)

3、学生畅谈会有这样的理想的原因。(老师随机提问)。

三、实现理想,努力登攀。

1、你们的理想真好,美而且远大,老师收集了几句关于理想的名言,和大家共同分享(出示课件,生朗读)。知道老师收集的这些名言.要告诉你们什么吗?(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发言。)

2、对了,你的理想是多么的美丽。可是现实生活又是多么的多变,你想到在你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呢?(小组交流)

3、教师总结:实现理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知识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多,要做的要学的也多。怎么战胜他?(不断充实,虚心学习)

社会环境变化,陌生的环境,社会的吸引力,网吧,游戏,金钱等诱惑。怎么战胜他?(面对诱惑,学会自励。)

所以说,你的美好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你的态度,需要很多人的帮助,更要靠自己的努力。

四、快乐作文,拟定提纲。

1、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把这些内容整理好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那么这次的作文有哪些要求呢?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习作要求。(课件出示习作要求)谁来读一读?(生朗读)“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以丰富习作内容。”

2、指导学生列提纲:

(1)明确主要分三部分来写:“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2)重点指导“为什么”和“怎样做”两部分。

师读范文,指导学生要说明有这样的理想的原因,可能有一个或两个原因。还要写清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一系列的途径、做法。

(3)学生列出简单的提纲。

(4)交流提纲,重点听“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和“我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两部分,引导学生点评、补充、修改。

五、起草习作,交流习作:

1、按提纲口述习作,小组交流,互帮互评。

2、指名口述,集体点评。师点拨,注意根据行业的不同来写自己怎样做。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交流评议,指出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课件出示修改要求),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5、学生根据要求,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六、总结。

师:风帆不挂上桅杆,那是一块无用的布;理想不付诸于行动,那时虚无飘缈的雾。希望同学们能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课后进一步修改、完善习作。

七、作业:修改、完善习作《我的理想》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的目标是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紧密结合在一起,创设宽松自由的口语交际环境,通过学生互相倾诉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我的理想”是一个很空泛的话题,学生往往都会说些大话、空话,为了避免步入这样的困境,我以口语交际课为依托,激发学生兴趣,抓住三个话题,即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为实现理想,我该怎么做?教学时,我首先用故事感染激发学生,让他们明白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理想是崇高的;接着交流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最后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该怎么去做?就这样,从聊天似的谈话入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写作奠定基础。习作指导不单是在技巧上,而是在拓展学生的思路上着力,从内容上入手,写作的思路开阔了,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我的理想教案(篇3)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①搜集有关为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并为之奋斗(12)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的重大意义。

提示:a.使人积极乐观。b.使人斗志顽强。c.使人永远年青。d.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①检查作业 。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并为实现自己的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我的理想教案(篇4)

1. 了解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 学习分类统计及比较数的多与少。

1. 准备大张的上学方式调查表一张。

2. 准备各种交通工具和步行标志的黏黏纸。

1.教师先从自己来幼儿园上班所乘的交通工具谈起,引发幼儿谈论自己是用什么方式上幼儿园的。

2.启发幼儿在小组里与同伴分享自己上幼儿园的经验,例如:做妈妈的自行车,坐爸爸的摩托车,乘坐公共汽车,步行等。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上幼儿园的'方式选择一张相应的黏黏纸,并将黏黏纸贴在调查统计表适当的栏位上。

2.于幼儿一起点数每一种上学方式的人数有多少,并写在图表上。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班级里幼儿采用哪一种上学方式的人最多,哪一种上学方式的人最少。

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要乘坐交通工具到幼儿园,为什么可以步行到幼儿园。

引发幼儿发现上学距离与所乘坐交通工具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启发幼儿回忆生活,想一想自己在节假日去过什么地方,是怎么去的?

引导幼儿在小组里与同伴分享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经验,例如:坐妈妈的摩托车去购物,坐爸爸的小车去海边,坐公交车去公园,坐火车去北京等。

组织幼儿玩游戏《坐汽车》。例如:教师戴上汽车头饰,说:我是X老师号汽车,请小朋友坐到我的汽车上来,我们到xx去。开车转“一段路”后,说:“我的汽车到终点了,请换乘X老师号汽车”。换另一位教师做司机,带幼儿继续玩《做火车》的游戏。

语言区中提供公共汽车载客,救护车载病人,消防车,卡车运货等图片,图书,引导幼儿讲述,阅读,丰富幼儿的主题经验。

我的理想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理想。

2、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口语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并鼓励他们相互进行评价。老师不要过多地从讲的技巧方面去评价,要从内容方面多与学生作沟通与交流。同时要多肯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调动他们交流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把自己的理想介绍清楚。教学难点:培养写习作提纲的习惯,练习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2、收集关于名人的理想故事。

3、收集关于理想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课前老师叫你们去搜集乔丹、周杰伦、杨丽萍、钱学森等成功人士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2、他们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是啊,正是他们的理想激励着他们,并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前一节口语交际课的基础上继续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并写下来。

二、畅谈理想,放飞梦想。

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了自己;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等光下学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思德为了报效祖国、拯救战友被埋在窑洞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了祖国简朴地生活、劳苦地工作!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奋斗,甚至献出了一切!

1、同学们,有人说: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你能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吗?(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

2、一个人的理想,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许是缘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许是受一个人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或许是因为一则新闻;甚至是一句话受到了启发????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的呢?(在学生说时指导说具体,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尤其是心理活动描写,心理的变化来说。)

3、学生畅谈会有这样的'理想的原因。(老师随机提问)。

三、实现理想,努力登攀。

1、你们的理想真好,美而且远大,老师收集了几句关于理想的名言,和大家共同分享(出示课件,生朗读)。知道老师收集的这些名言。要告诉你们什么吗?(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发言。)

2、对了,你的理想是多么的美丽。可是现实生活又是多么的多变,你想到在你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呢?(小组交流)

3、教师总结:实现理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知识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多,要做的要学的也多。怎么战胜他?(不断充实,虚心学习)

社会环境变化,陌生的环境,社会的吸引力,网吧,游戏,金钱等诱惑。怎么战胜他?(面对诱惑,学会自励。)(迷你日记网 w286.cOM)

所以说,你的美好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你的态度,需要很多人的帮助,更要靠自己的努力。

四、快乐作文,拟定提纲。

1、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把这些内容整理好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那么这次的作文有哪些要求呢?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习作要求。(课件出示习作要求)谁来读一读?(生朗读)“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以丰富习作内容。”

2、指导学生列提纲:

(1)明确主要分三部分来写:“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2)重点指导“为什么”和“怎样做”两部分。

师读范文,指导学生要说明有这样的理想的原因,可能有一个或两个原因。还要写清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一系列的途径、做法。

(3)学生列出简单的提纲。

(4)交流提纲,重点听“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和“我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两部分,引导学生点评、补充、修改。

四、起草习作,交流习作:

1、按提纲口述习作,小组交流,互帮互评。

2、指名口述,集体点评。师点拨,注意根据行业的不同来写自己怎样做。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交流评议,指出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课件出示修改要求),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5、学生根据要求,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五、总结。

师:风帆不挂上桅杆,那是一块无用的布;理想不付诸于行动,那时虚无飘缈的雾。希望同学们能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课后进一步修改、完善习作。

六、作业:修改、完善习作《我的理想》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的目标是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紧密结合在一起,创设宽松自由的口语交际环境,通过学生互相倾诉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我的理想”是一个很空泛的话题,学生往往都会说些大话、空话,为了避免步入这样的困境,我以口语交际课为依托,激发学生兴趣,抓住三个话题,即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为实现理想,我该怎么做?教学时,我首先用故事感染激发学生,让他们明白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理想是崇高的;接着交流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最后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该怎么去做?就这样,从聊天似的谈话入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写作奠定基础。习作指导不单是在技巧上,而是在拓展学生的思路上着力,从内容上入手,写作的思路开阔了,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我的理想教案(篇6)

1.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多种识字方法识字,从而读准字音,认清字型。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与“小伙伴”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3.结合课文体会“理想的翅膀”含义,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本文描述了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想轧出不同样式的风筝,并将这些风筝放上蔚蓝的天空,让风筝带着自己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课文语言优美,层次分明,配有多彩的画面。

放风筝学生非常熟悉,在家长的带领下几乎都放过风筝,因此这篇课文设计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定很高,同时在三年级上学期进行开放式教学,学生面对课文能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学习热情高涨。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学习在学习阅读中联想,培养良好的想象能力。 3.积累词语,灵活运用。

4.能够具有根据需要搜集图片和资料的能力,并且学习整理资料、运用资料。

课文记叙了达丽玛上课走神,老师怕她落下功课就放学后为她补课。她看到老师认真的为自己讲课,嘴唇干了,嗓子哑了,就暗下决心好好听讲,连窗外下起雨都不知道。老师用衣服为达丽玛遮雨送她回家的故事。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感悟,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懂得“春天的雨点”指的是师生之间细腻、真挚的情谊,并引导学生感受、表达这情意。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谈一谈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五、教学设计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顺序有条理有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和写作方法。 3.练习有条理的描述一种小动物。 三、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

理解课文内容,描述小动物的要点及抓主要特点按顺序观察和描述,写出它的美和可爱。

我的理想教案(篇7)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理想》教学设计》。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本文网址://m.bijiaogao.com/fanwenziliao/159233.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