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手工作文11篇

手工作文 2024-05-03

沉淀思考表达内心作文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写作可以让我们以最好的状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一篇好作文是很会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你现在正试图了解作文的撰写吗?希望这份"我的手工作文"能够让您对相关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或许本文可以为您提供新的视角!

我的手工作文 篇1

今天我太高兴了!我收到了两位同学的生日邀请函。可是令我烦恼的是我该送什么礼物好呢?

一个同学叫黄一为,她平时一有空就会去一家手工店里做手工,而且她在我生日的时候还送了我一条她亲手制做的项链。她这么喜欢做手工,现在轮到我该送她什么礼物呢?哦,我想到了,就送她一枝我亲手做的手工花吧,我知道她最喜欢花了。有一次在学校里她一看到花就象看到宝似的,迫不可待得把它拍下来,然后向同学借了一些材料就在旁边做了起来。

那另一位同学李嘉如呢?她最喜欢动物了,记得在她画画本子的游戏里就她宠物最多了,而且她书包的'挂件也是小动物。其实我本来想送她挂件的,可是她的挂件实在太多了,所以我准备送她一只纯手工制作而且长着翅膀的小龙吧。

我觉得,给好朋友送自己亲手做的生日礼物才是最有意义的。好了,现在我就要找齐东西开始做啦。

我找来了青泥、长吸管和布,先做送给一为的礼物吧,我要做一支红色的刚要开放的大玫瑰给她。我先拿红色的青泥揉成七个小圆,压偏。然后半重叠的贴在一起,再拿来绿色的青泥揉成长条,压扁包在吸管上,然后把做好的花辨粘在包好的吸管上,最后我再做几片绿叶贴在左右两边。过了一会儿青泥干了,你看一朵花就做成了。红红的花瓣象火似的,就跟真的一样,漂亮极了。

接着我开始做嘉如的礼物了。我先拿来白色、黄色的布及针,还有线和棉花。首先把白色和黄色的小方布对折,然后用剪刀在白色的布上剪出翅膀的形状,在黄色的布上剪出一只小龙的形状。这样就出来形状一样的两只小龙和两片的翅膀,然后,把两只小龙缝起来,最后在中间留一个小孔,把棉花塞到里面去,再把口子缝起来。然后再做两只翅膀,再把翅膀缝到小龙的背上。一只可爱的小龙就做好了。

两个漂亮的礼物做好了,到了她们俩生日那天,我要亲自奉上。

我的手工作文 篇2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我最喜爱的课之一——美术课。今天美术课干什么?呵呵,告诉你,我们要做一只壶,一只紫砂壶!

闲话不多说,赶紧来看一看我的捏壶过程吧……

我拔出塑料刀,麻利地切下一块泥,想把它搓成圆形作为壶身,可是,那块泥却不听我的使唤,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搓不圆,我气急败坏,“啪”的一下,把那块早已“四不像”的泥狠狠地摔在了桌上,这一摔,那块被摔的泥立刻变干了。我见了,茅塞顿开,找到了窍门。

我马不停蹄地摔着泥,最终把它摔圆了。随后,我在最顶上深深地挖了一个洞,作为壶的肚子。

接着,我做出了壶帽和壶把,还好,一切风平浪静,没出什么差错。我的壶把很有特色,它不像其他壶,单独做好壶把,再粘上去,而我的,只是在靠壶身两旁钻了个洞,再把旁边的泥捏成月牙状,就这样,一个壶把诞生了。

最后,我做了一个壶嘴,可却粘不上壶身。用牙签?不行!刚刚插上,就掉了下来。用双面胶?还是不行!双面胶的粘性太弱。那用固体胶?肯定不行,涂上固体胶,一点儿效果都没有。

最后,我想出了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我捏下了一小块泥,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连在了一起。

哈哈,我的壶终于完成了!

我的手工作文 篇3

秋风送爽,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如约而至,在这个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里我们四十八班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捏泥课。

手工课开始了,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听老师一声令下,便纷纷忙活起来。有的捏重阳糕,有的捏烤螃蟹,还有的捏鱼火锅。我想做一顿“牛排大餐”给姥姥。因为平日里姥姥为我们忙前忙后,太辛苦了。

说干就干,我准备好了24色粘土,和一双灵巧的手。首先,我取出棕色的粘土,在手心里揉成一个小圆球,轻轻一压,牛排的盘子就做好了。然后我取出一块较小的深棕色的粘土,团成球轻轻一压,又用小刀轻轻的在上面切出菱形格,哇!一块栩栩如生的牛排就呈现在我眼前了。接着,我用黄粘土做蛋清,白粘土做蛋黄,做好后把它俩结合起来,很有营养的“煎鸡蛋”也做好了。最后,我把他们摆在刚刚做好的牛排餐盘里,又用“卷心菜”装饰了一下,这样看起来更诱人了。

不知不觉下课了,我看着美味的牛排大餐,咽了咽口水,我仿佛看到了姥姥脸上灿烂的笑容。

我的手工作文 篇4

折纸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盛行于全世界。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各种厚薄适中的白纸、彩纸和花纸都可以用来制作。它简便易学,又妙趣横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在折纸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也提高了想象力。他开发了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耐心的良好习惯。因此,与其说折纸是一种工艺,不如说是一种游戏。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让孩子们味成功的快乐。

一、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纸的普遍性,为课前材料的准备提供了方便。而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又掌握了折纸的几何形状。比如,折小鱼、小鹅用三角形;折小房子、小风琴用正方形等。熟练了,幼儿就记住了折什么用什么形状的纸了,从而加强了幼儿的记忆力。

幼儿折纸须认真仔细地记住教师的每一步示范动作,再进行模仿练习或不断的使用一些常用的折纸符号。这种模仿练习的不断进行和对折纸符号的使用,就会大大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对幼儿来说,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折纸作品的造型只是与事物的外部特征有一些想象,比如,折的小车的轮子是正方形,纸气球是方形的等,这就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加工才能完成。教师可以出示实物模型或卡片,引导幼儿对比和想象,增强幼儿的想象力。

二、加强幼儿小肌肉动作的训练,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实际上就是发展他们手的动作。折纸中的折、转、压、展开等技巧,需要幼儿双手的配合和手指积极活动。因此,折纸就是训练幼儿手的灵活性、协调性的好办法。

经过教师双手的演示折叠,一张平面的纸,变化成了美妙的立体形象。折纸的立体造型激发着幼儿的折纸兴趣。依据教师的示范和折纸符号的使用,幼儿启动着自己的左右手协调而积极地完成一件件稚拙的作品。在整个折纸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的良好习惯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耐性又较差,做事总是粗心大意,而利用折纸就是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的一种好办法。折纸的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幼儿需要集中精力依据教师的演示和讲解,把每一步折叠到位,最后才能把作品折好。

折纸最初学习的对边折,对角折是折纸的基础,教师要提醒幼儿把对边或对角对齐了再压平抹好。更要折好几个常用的基本折纸形状,比如,宝塔、气球都是以三角形起折;小篮子、茶壶以双正方形起折;千纸鹤、仙鹤以双菱形起折等,它们是一些折纸的起点,需要幼儿认真而细心的折好,为更多的折纸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折纸速度有差异,总会有部分幼儿又快又整齐的完成。这样老师可以在检查其作品后,鼓励幼儿去帮助不会的小朋友,这样既会激发幼儿做小老师的愿望,还会激励更多的幼儿在今后的折纸学习中,认真地去学习每一步折叠,争取最先完成作品,同时还会增强幼儿相互帮助的意识。

四、让折纸和粘贴相结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审美能力。

教幼儿利用所学的折纸作品进行平面粘贴,画面会呈现半立体状,幼儿会比较感兴趣。这种方法是幼儿园折纸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比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折纸粘贴画深受幼儿的喜欢,且容易为幼儿所掌握,准备好背景底衬,幼儿经过自己构思,把折好的作品粘贴上,在添画一些适合的背景即可。小班的幼儿可以粘贴情节简单的画面,以绘画为主,比如,折一条小鱼,添画气泡、水纹和水草等,就是一副很好的作品。中大班幼儿的折纸粘贴画就应该以折纸作品为主,而添画为辅。比如,折好各种鱼、龟等粘贴海底世界,添画一些水草等;用房子、大树、小鸟、蝴蝶、小兔和蝗虫等组合粘贴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幼儿会对这样的画面粘贴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做做玩玩中增强了创造美的能力,这样还会有利于幼儿保存折纸作品。

再如,利用折纸粘贴故事情节画面。比如,粘贴《猫和老鼠》、《龟兔赛跑》等有利于幼儿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画面内容,又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引导幼儿进行折纸组合,丰富幼儿的折纸活动。比如,折套茶具摆上玩具架,玩过家家游戏是招待客人用;串一串只气球装饰墙壁;用宝塔、裤子、小袄组合小滑稽人等,幼儿对这些非常感兴趣。它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折纸活动在幼儿园的手工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为幼儿手和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好方法。

我的手工作文 篇5

在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一件手工,我跟我的同学一起做。我们商量了一会儿,最后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舞龙。

我们准备了一张绿色卡纸和五张红色卡纸,五条麻绳和一管胶水,四把剪刀。随后,我们进行了分工:我做龙头,屈成君做龙上身,耿浩洋做龙的下身,江勃睿做龙尾。

我先用剪刀剪出了龙头,然后用针穿了两个小洞,将麻绳穿进洞里,很快龙头就成型了,然后,我向同学要了些黏土装饰龙头,这样,龙头就做成了。

屈成君和耿浩洋用剪刀剪出了一些花纹,再用剩下的卡纸做龙身,把剪下的花纹,用胶水把它粘上去,龙身也就做好了。

江勃睿用红的卡纸剪下一些纸条,然后剪出龙身,再用红色的纸条贴在一起,粘在龙尾上。

我们用胶水把龙头、龙的上身和下身、龙尾贴在一起,在龙身上拴上一根麻绳,一提麻绳,提纸模型舞龙就做好了。

当我们用麻绳提起龙身时,龙的身子全散了。我们检查了一下,再看看图纸,原来我们没有把相连的部分粘牢。我们又剪出了几块圆片,把它放进龙身里,用胶水把连接处粘牢,舞龙终于大功告成了。

下课了,我们带着做好的舞龙到操场上玩。

这天,天气晴朗,舞龙在阳光下,舞动着,就像过年舞龙一样,我们玩得非常开心。

我的手工作文 篇6

每天晚上19:30分播放的《智慧树》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目。里面有许多小栏目:“请你跟我做”、“巧巧手”……我最喜欢巧巧手。我经常跟着节目中的红果果和绿泡泡学做手工。

一天晚上,节目中教做“原野小人”。我见工具材料只要卡纸、缧丝。“太好了,材料我都有”。我按照电视中的要求:第一步我用易拉罐做身体,用卡纸包住,粘好。第二步用两根长条做成一个弹簧,顶端固定,来做小手。同样的做两个,就成了小人的两条胳膞。第三步用小棒来做腿,用小叶子当脚。第四步把罐子最上边画上小人的脸,再用小绳粘在中间来作裙子,用橡皮筋捆在头上插根羽毛。最后用一根小棒当长矛。这样可爱的小人就做起了。

我又做了一个又一个的小人,把它们整齐摆放在一起。妈妈也一起做了一个,可漂亮了。那些小人成了一支队伍,妈妈的小人就是这支队伍的长官。看着它们我们开心的笑了。

我的手工作文 篇7

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经过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最主要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利坯,即"修坯"。它是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施釉,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画青花,俗称“画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烧成。烧窑,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作。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约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24小时)的时间,把匣钵内的坯胎烧成瓷胎。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荡釉等技艺制作瓷坯,再采用匣钵仰烧、垫钵覆烧、支圈覆烧等技法进行装烧。到元代,又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及青花釉下彩绘技术。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业进一步发展,“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制瓷手工技艺体系基本完善,采矿、每道工序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各方面都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景德镇手工制瓷业已突破过去,发展至新高。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在汇集全国各地名窑技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自成体系。其行业分工之细,专业化强度之高是器物加工、编织等手工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从御窑厂来说,其生产组织分工相当完备,具备了制坯行业的各种作坊:有舂碓陶土的作坊,有制作大小圆、琢器坯胎的作坊,有制匣钵的作坊,还有各种辅助性的作坊,如泥水作、大木作,船木作,铁作等。许多局部操作大都由专业性很强的工匠担任。同时将烧、做两行集中在厂内,设御窑若干座,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无所不及的大型手工作坊。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及生产体系不愧为中国陶瓷业中的杰出代表,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与东西方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摘自soso百科《景德镇瓷器》有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举例子,以御窑厂为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行业分工之细、专业化强度之高是其他手工行业所无法比拟的。(2)分类别,分门别类介绍御窑厂制坯的各种作坊,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4.不能删。“约”表估计,说明温度达到1280度左右,是个大概的温度数。若删去,就变成一定是1280度,这与事实不符。使用了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我的手工作文 篇8

春天已悄然而至,我们班的教室里热情似火,新学期“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又开始了!

叮铃铃……铃声响,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冲进教室,端端正正地坐在位置上,等待着“老师”林律辰妈妈到来。只见她面带微笑,缓缓地走了进来。大家都兴奋不已,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的妈妈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无比兴奋,我真想知道这一切都是谁为我准备的,原来是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啊!她在我背后为我默默的付出,给我带来不断的惊喜。

首先,“老师”林律辰妈妈向我们介绍灯笼的由来,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而有意义的灯笼,来营造一份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的象征。接着,给我们欣赏了精美的灯笼作品。最后,带着我们动手制作灯笼。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同学们在热闹欢快的气氛中完成作品,满心欢喜地欣赏着各自做好的灯笼。

谢谢“老师”林律辰妈妈,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手工课——做灯笼。

我的手工作文 篇9

这天,我们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上了一堂妙趣横生的手工课。

老师先向我们展示了她精心制作的PPT。在PPT中,人们穿着不同风格的服装,脸上都戴着面具。这些面具形态各异:有的惊悚可怖,有的可爱好玩,还有的是众所周知的动画人物,像孙悟空啦,喜羊羊啦,熊出没啦……五花八门的面具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的目光。老师点了点鼠标,屏幕上又出现了许多面具作品。它们或喜、或怒、或忧、或乐,每一张都表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制作它们的人一定花费了不少心血,才能做得如此精致生动。同学们看着这些面具,在啧啧赞叹的同时不禁也萌出了做一个面具的念头。

老师仿佛听到了我们的心声,微微一笑说:“大家想不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呀?”“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道。老师又亲切地问:“那我们这节课就做面具,好吗?”“好耶!”同学们兴奋极了,忍不住叽叽喳喳地议论了起来。老师拍拍手,让同学们安静下来后,就温柔地将面具的制作方法娓娓道来。在老师详细的解说下,同学们很快学会了制作方法,并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这时,教室里除了制作面具的声音,连一丁点说话的声音都没有,大家都非常投入地制作着自己的面具。老师则在座位之间穿梭着,见缝插针地给同学们帮助。

按照老师教导的步骤,我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忐忑不安地将它交到老师手中。老师托着我的面具,端详了一会儿,赞许地点了点头:“造型新颖,花样独特,不错,优星!”听到作品被肯定,我心里禁不住乐开了花……

我的手工作文 篇10

在阳光明媚的一个周末,我和爸爸一起完成了一个小制作,它的名字叫做“火箭发射器”。我们用的材料很简单:主要有一个注射针筒、一根用完墨的水性笔笔芯、一根吸管,另外还用到了剪刀、胶水、卡纸和超轻粘土等材料。

首先,我们把一个新的注射针筒的针尖部分去掉不用,然后把没有墨和笔尖的笔芯粘在注射器出口上,这样发射器的动力部分就做好了。接下来我和爸爸又按照空墨芯的长度把一根吸管剪成“火箭”的箭身。箭头用超轻粘土密封做成弹头,爸爸告诉我这点很重要,箭头要用超轻粘土密封好,如果密封不好,火箭就飞行得不远。最后用卡纸折出“火箭”的尾翼用胶水牢牢固定在火箭尾部让它飞行更稳定。就这样,火箭发射器就完成了。

我迫不及待地试了试。当我用力推压注射针筒时,“火箭”嗖的一声就发射出去了。果真很好玩!爸爸还告诉我,这个火箭发射器用到的是物理学上空气压缩的原理,当我们先把空气吸进针筒,然后再推动注射器尾部时,针筒里的空气就会被压缩产生动力,把小火箭发射出去。

就这样,我又多了一个玩具。心想,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我的手工作文 篇11

星期六,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的美术室里,准备参加手工比赛!

老师安排好了位置之后,我拿出为自己准备的材料,准备做一个小手工——会转动的玩偶。老师说开始,我就耐心地做了起来。

忽然,我的手被电线扎了一下,我看了看手,并用力吹了几下。那只手指好像感受到了我吹的“仙气”,渐渐感到好了很多。

终于做好了,我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玩偶,爱不释手。他有着大大的脑袋,胡萝卜一样的鼻子冲着我微笑。他还穿着红色的燕尾服,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啊!“

就在我欣赏的时候,王老师说:”请没有做好的小朋友快一点,做好了的小朋友可以上交了!“于是我便捧着自己心爱的玩偶交了上去。

回家的路上,我想:我们小学生不能光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有动手能力。以后我在家里要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本文网址:http://m.bijiaogao.com/fanwenziliao/186789.html
上一篇:在路上五年级作文 下一篇:接力加油稿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