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松树课件汇总

小松树课件 2024-05-08

小编在撰写“小松树课件”时力求将内容讲解得深入浅出,分享是一种美德而你把这个分享给你的朋友显得更加有品质。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不断地精心打磨。

小松树课件【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平舌音。

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

(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刚开始学课文时,你们提的问题已经弄懂了哪些?

(2)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弄懂它们。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孩:“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还有什么值得注意地方呢?师作重点指导:

低;不能忘记最后一笔点。

孩: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5、指导写字。

6、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孩、低、听、伯: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多:第二个“夕”横撇要写长些。

8、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本课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较好,“惭愧”这词学生较难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细读第3自然段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小松树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习惯。

2、通过对木琴的了解与欣赏,使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运用于课堂实践中。

3、通过欣赏乐曲,打击乐器伴奏等得学习,引导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歌唱并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演唱表演的自信心及表演力。

4、在老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旋律,并通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五次变奏。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习惯,模唱乐曲的主旋律,并对木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难点:打击乐器为歌曲小松树伴奏并听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乐曲中得五次主题变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钢琴,木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听赏,师播放歌曲小松树,请生说出曲名。

2、同学回答非常好,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不同演奏形式的小松树,你们来听听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木琴)并感受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的)

二新授

1·初听乐曲:

2·介绍主奏乐器:木琴

多媒体课件提供木琴相关资料和图片

木琴的组成?

现不想感受下木琴的音色特点?师弹小松树。

谁想来试一试?2-4人

学生听后回答木琴音色特点(清脆,柔美,悦耳)

3·分段欣赏

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已经完整的欣赏过一遍小松树,现在我们来分段的听一下,

(1)第一乐段,引子部分:

首先,请同学们闭眼来听一听乐曲的第一乐段,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段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出示图形谱:鸟,河水,水滴,树叶等卡片。师生合作模仿听到声音。

(2)第二乐段,主题部分:出示主题谱例,旋律记忆

提问:第二乐段你都看到什么场景了?(……)

同学们回答的真好,你们想不想也学习下这首歌曲啊?请看大屏幕出示的歌曲主旋律。出示谱例:模唱记忆主题。

第一遍看歌谱,听旋律,并拍手

第二遍用的轻而有力的声音“啦”试唱

第三遍加个词,拍手演唱

同学们唱的都非常好。下面老师出示一条节奏,看看同学们会不会读,看大屏幕。节奏练习240X0X|

空大空大

0XXX|

空大大大

两条连起来,打节奏。0X0X|0XXX||

那我们能不能用刚学会的节奏给歌曲伴奏呢?(师弹主旋,生打节奏)

(3)变奏部分: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再次听赏第二乐段,边听边想。

提问:主旋律部分在第二乐段一共出现了几次?边听边举手示意。6次

第几次完全是你所学过的旋律?第一次

其他5次旋律是变奏旋律。

(4)再听全曲:

完整聆听,整体把握乐曲情绪。巩固整首乐曲的内容?

全曲情绪?(欢快,活泼)

小松树课件【篇3】

一、字词得到落实。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之前,老师运用多中方法落实了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效果。其中的方式也是多样话的,有指名朗读,有小组齐读,有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增加了情趣的同时,增强了巩固的效果。

二、朗读得到重视。

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有童趣。教师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间,化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进行强化,达到了要求,实现了教学的目标。由此,老师也比较重视朗读形式在其间的作用里,使孩子们的朗读具有兴趣盎然的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三、初步接触体验。

童话类的文本内容,其一大办法就是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性感悟,对此,老师在具体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体现。如,小松树的开始的没有礼貌,后来的知错就改等等,不光在文字上进行理解,而且,通过动化的让孩子表演,实现了文字理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四、几点想法:

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是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后的演绎,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使之抑扬顿挫,那是教学语言的最高追求。

鼓励的恰到好处。是对学生的肯定或指向,其间的针对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后是激励性,使之行为上表现为努力,心理上产生愉悦,从而使之产生学习的新动力。

小松树课件【篇4】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小松树课件【篇5】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大。

3、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对话,理解风伯伯的话。

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座大山,由此导入课文,并板书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欣赏课文。

2、打开课本,初读课文。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3、出示生字,让学生再读课文,并找到含有生字的词语或者句子。

4、指名认读,并有重点的进行讲解。

1、再读课文,划出小节。

2、指名读第一节。

出示图片。问:他们是谁?你能把他们送回家吗?

指名贴图。

3、过渡:既然大松树和小松树是邻居,那他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着一天,他们又说了什么?

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问: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为什么?从哪儿看出来?(让学生充分发言)

出示小松树的话,指导朗读。

4、过渡:那大松树生气了吗?他心里在想些什么?(讨论后发言)

随机演示:将小松树拿下,与大松树比较。

5、那我们小朋友你想对大松树说点什么?讨论后发言。

6、你们可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起了,看看他说了什么?出示风伯伯的话,指导朗读。

7、小松树听懂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惭愧”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做出惭愧的表情。

8、假如你是小松树,此时,你想对大松树说点什么?还像刚才吗?(再次出示小松树的话,让学生比较后回答)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2、选拔优秀小演员,上前表演。

小松树课件【篇6】

8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duonehuidabohaiyetuo

松多呢回答伯还爷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2.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指名读题。

2.(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3.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4.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⑴自读。

⑵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⑶齐读。

5.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6.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7.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8.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⑴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⑵打开书,写下来。

⑶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成语。

2.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练写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具:投降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教学第1小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自读成语。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⑶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

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有感情朗读。

2.教学第2小题。

⑴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⑵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⑷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认读三个生字。

3.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5.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6.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7.生描红、仿写其它写得好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珠

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练习说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各组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请代表上台表演。

4.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老教室实践一下。

5.现在都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诠认,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

小松树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 猜一种树。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2、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3、师: 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上节课x老师带小朋友们读过这篇课文了,你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他们的家吗? (画大山的图),瞧,这是大山爷爷,谁来把小松树和大松树送回家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二、朗读感悟

1、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家,那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呢?(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后要评价:你真会读书啊!)

师: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练习句式:_____长在______,个儿长得________。(电脑出示)

2、长在大山顶上的这棵小松树从高处向下放眼看去,会看到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图片引导。)

3、小松树站的这么高,看到的东西可真多呀!这天,小松树看到了山下的大松树,它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4、谁来说说,小松树说了什么?(指名说)请你再来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骄傲 得意自满)

5、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去说这几句话呢?谁来试一试?

(1)“喂、朋友,”

小朋友,小松树在山上,离山下的大松树很远,他会怎么喊山下的大松树呢?

(你能再喊得响一些、长一些吗?还可以再远一点。大松树可听不见呀!

这声音一定飘到大松树的耳朵里了。)

我们一起来试试。

(2)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a、是啊,你看,小松树多骄傲啊,它觉得自己长的是——很高、最高了,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b、你能骄傲的读读这句话吗?

c、指名读 评价(才这么高,还可以再高点。真高啊!还加上动作读了呢!)

一起来骄傲的读读

(3)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远点好吗?多远啊!远的看不见了)

a、老师从“很远很远”听出来了,小松树看的真远啊!两个很远在一起就表示非常远,你能照样子说说吗?

电脑出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座山真的很 很 呀。

西瓜真是很 很 呀。

长江真是很 很 呀。

天空真的.是很 很 呀。

(很高很大,你说了大山的两个特点,又高又大,要是我只说大山的高,该怎么填呢?)

b哎呀,这棵小松树长的真高啊,它觉得自己能看到非常远的地方,他认为大松树呢?(看得远吗?)于是他暗暗得意,对大松树说,我能—— 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小松树多瞧不起人啊)你能读出瞧不起大松树的样子来吗?谁来试一试?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真有点瞧不起别人了,要是加上了表情就更好了)

c(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真是一个比一个得意)

6、小朋友,你能加上动作表情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着读好这两句话

(1)指名读 评价 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

(2)谁也来和他比一比,把你眼中的小松树读出来。

(这棵小松树真是非常骄傲 连脚尖都踮起来了 小胸脯挺得直直的,真像在比高矮呢? 真是一棵活灵活现的小松树)

(3)我们一起站起来学学小松树的样子来读读

小松树课件【篇8】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练读生字词。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并纠正

(3)让学生提醒生字的读音

(4)开火车读(品议)

(5)齐读两遍词语

3、再读课文

(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并标自然段)

4、指名逐段读。

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5、听录音范读,初步体会课文内容。

小朋友们,你们课文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本课生字,看谁学得最棒?

三、学习生字

松朋呢回答伯

1、认读并口头组词。

2、选择想学的汉字,说说结构。

3、师范写并讲解结构。

4、生描红。

小松树课件【篇9】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 猜一种树。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3、师: 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上节课x老师带小朋友们读过这篇课文了,你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他们的家吗? (画大山的图),瞧,这是大山爷爷,谁来把小松树和大松树送回家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二、朗读感悟

(学生回答后要评价:你真会读书啊!)

师: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练习句式:_____长在______,个儿长得________。(电脑出示)

3、小松树站的这么高,看到的东西可真多呀!这天,小松树看到了山下的大松树,它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请你再来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骄傲 得意自满)

5、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去说这几句话呢?谁来试一试?

(朋友,”

小朋友,小松树在山上,离山下的大松树很远,他会怎么喊山下的大松树呢?

(你能再喊得响一些、长一些吗?还可以再远一点。大松树可听不见呀!

这声音一定飘到大松树的耳朵里了。)

我们一起来试试。

(2)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a、是啊,你看,小松树多骄傲啊,它觉得自己长的是——很高、最高了,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b、你能骄傲的读读这句话吗?

c、指名读 评价(才这么高,还可以再高点。真高啊!还加上动作读了呢!)

一起来骄傲的读读

a、老师从“很远很远”听出来了,小松树看的真远啊!两个很远在一起就表示非常远,你能照样子说说吗?

电脑出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座山真的很 很 呀。

西瓜真是很 很 呀。

长江真是很 很 呀。

天空真的是很 很 呀。

(很高很大,你说了大山的两个特点,又高又大,要是我只说大山的高,该怎么填呢?)

b哎呀,这棵小松树长的真高啊,它觉得自己能看到非常远的地方,他认为大松树呢?(看得远吗?)于是他暗暗得意,对大松树说,我能—— 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小松树多瞧不起人啊)你能读出瞧不起大松树的样子来吗?谁来试一试?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真有点瞧不起别人了,要是加上了表情就更好了)

c(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真是一个比一个得意)

6、小朋友,你能加上动作表情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着读好这两句话

(1)指名读 评价 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

(2)谁也来和他比一比,把你眼中的小松树读出来。

(这棵小松树真是非常骄傲 连脚尖都踮起来了 小胸脯挺得直直的,真像在比高矮呢? 真是一棵活灵活现的小松树)

(3)我们一起站起来学学小松树的样子来读读

小松树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学习生字词。读准音,记住形。指导书写“松、多、呢、回、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词句,了解小松树的骄傲,为下文的学习铺垫。

教学过程:

一、以松导入,揭题激趣。

1.小朋友,谁认识这个字?(教师出示“松”。指名读。读时强调:松是平舌音)嗯,我们学校的校树——小青松的“松”。仔细看看这个字,谁能指导老师来写写它。(生指导教师写字,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书写,并且结合学生的“指导”强调:

1)这个字,左右结构,木字旁。(写)因为做偏旁,木字最后一撇变成点。

2)右边是个公:撇要短、捺要长。

3)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左边——横-竖-撇-点,右边——撇-捺-撇折-点。(教师引读:松)

谁再来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个词。(出示:松树。出示:小松树。你领大家读。出示大松树:你领大家读。)

2.过渡: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谁来响亮的读课题?(指名1生)我们一起读。

3.(出示图片)瞧:老师把它俩请来了。这是——小松树,这是——大松树(分别贴在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旁边)

[预设思考:结合教学生字“松”并出示课题,把识字教学与阅读课题结合,加深学生印象。出示松树的图片,形象生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拼读生字,初步识记。

过渡:它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一定很想了解吧,那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吧。

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48页先借助拼音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生自由拼读生字)盖住拼音再读读。

师:生字有信心读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三人火车开起来。

出示折叠生字词卡:

1.松/松树

2.多(这个字容易记,上下两个“夕”)/多高哇

3.呢(这是一个表示语气的词,它读轻声,我们读得轻而短)/你呢

4.回/答 (小朋友回答问题用什么?嘴巴。瞧,回是大口包小口。答,竹子头,人下一张口。)

5.孩/孩子 爷/爷爷 伯/伯伯(教师贴词指着:这三个词,连起来第二个读音就要念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里谁的年纪最大?(爷爷。是啊瞧,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是个“父”字头。下面长了胡须了。接着是谁呢?伯伯多大年纪知道吗?伯伯比爸爸稍微大一点。最小的就是“孩子”了。)按照新的排列顺序读。老师一边拿掉词语。

6.托 (谁来做做动作)怪不得用“提手旁”。读读词语——托起来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生字词都能读准了。

绿色通道上的词语,我们也要读准,自己拼拼读读。(生自由拼读绿色通道上的字)

[预设思考:先让学生读准字、词,为下文读好课文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词语的兴趣,使词语朗读不枯燥。另外,在读准词时,也相机让学生识记字形。]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过渡:好,我们可以开始读课文了,请小朋友轻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要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了。(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啊?(4节)那老师想请4位小朋友来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谁来?(指名4位学生)其他小朋友,我们一起做评委,用小耳朵仔细挺好,看看他们谁读得最正确。

师生发表评比意见:读得一字不差的是××。读得声音响亮的是××。(难读的句子和读错的地方,老师领着学生再读一遍。)

2)还有小朋友想挑战他们吗?这次老师点名每一组出代表一名,参加比赛。在我点名之前,人人都有可能,为了小组的荣誉,自己再准备一遍吧。(生自由读课文一遍。)

老师四大组分别点名1生。参加比赛。

师:小组里的要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啊?(学生可以鼓励、提醒)

四位学生进行朗读。(朗读后师生评议)

[预设思考:一年级的小学生对竞赛特别感兴趣,通过开展朗读比赛,当评委,评比奖项等方式,使学生阅读情绪高涨。接着,又用赛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再去读一遍课文,学生为了比赛胜利更是乐于朗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多次阅读了文本,并且是快乐地读。]

四、精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过渡:看来把课文读正确小朋友没有问题了。不过,我们还要学会动脑筋的读书,那就是要一边读一边想。现在,谁再来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的。

1.学习第一段。(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不同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课件点击“山上,小”“山下,大”)

教师简笔画山。(拿出课始出示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谁能摆放一下黑板上这两棵松树的位置?指明学生上台摆。

评价:摆得对不对?奖励你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贴图的学生朗读第一节)

2)我们一起来介绍介绍这两棵松树的位置。(齐读)

2.学习第二段

过渡:有一天,山上的小松树对着山下的大松树说起话来。它在说什么呢?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指名1生朗读)小朋友,你们听明白它说的话了吗?它说了几句话?(两句。分句出示)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听听。

1)出示句子1: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指名一生朗读)

师:听懂了吗?(小松树是说自己长得很高。)它是怎么夸自己的?(出示:多高哇)谁来读读这个词。想想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怎么样?(很得意。)

谁能当回小松树,得意的.说一说。(指名1生朗读,指导表情。)

强调:看看,小松树在夸自己长得高的时候,还用上了感叹号。(教师打开词语折叠的感叹号)谁有本领把感叹号表现的语气也读出来。(评价:真是很得意。)

2)出示句子2: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我们再来读读第二句(齐读)你又读明白了什么?(生自由说)

出示卡片“你呢”,这里的你,是指谁啊?(大松树)出示:你呢?后面是个什么符号?(问号)谁来把这个问号读出来?追问“小松树”:你心里怎么想?(评价:有点怀疑。有点不相信。有点看不起)是啊,小松树心里其实想说……

3)(完整出示2句话)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啊?(生自由评价:骄傲、没有礼貌等)你还从这个句子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出示2类字“喂”。读。瞧打招呼都这么没有礼貌)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小松树神气活现的样子吗?谁来读好小松树的话?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4)假如你是大松树,会回答它呢?(教师贴出词卡“回答”)学生自由交流。

然而,文中的大松树是怎么做的?(教师板书:没有)。

我们再看书上的插图,大松树什么表情啊?你觉得大松树怎么样?(谦虚)

5)小结:小松树和大松树多么不同啊。我们来分角色演演吧。(同桌分角色练习。指名演读。评价。)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预设思考:第1自然段内容较简单,通过抓重点字“山上”、“山下”,摆放两棵松树的位置,使学生理解本段内容。第2自然段主要写小松树的表现,理解它的骄傲,为第2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对小松树的2句话,进行逐个突破。抓住语气词,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想象小松树的表情、动作,感受它的骄傲。另外,相机进行“回答”这2个生字的书写指导,随文识字的方法,更利于学生记忆生字。]

五、复习词语,游戏巩固。

过渡:(教师指着黑板)小朋友,黑板上有好几个我们学习的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跟老师再一起来读一读。

松-松树

多-多高哇

呢-你呢

回/答-回答

1.下面,我们来猜字的游戏,请听题:

1)两个部件,木字旁,公字边,什么字?(松)

竹字头,合字底,什么字?(答)

2)有土能种花,有口叫什么?(呢)

3)大口包小口。(回)

4)大夕背小夕。(多)两个夕字。仔细瞧一瞧,有什么不同?下面的夕比上面的夕稍微大一点点。夕对夕,点对点,下撇长一点。

2、指导书写:

最后还有一个“呢”。看看,什么偏旁?口字旁。指导右半边的笔顺。请小朋友看看右边的笔顺,谁来说。(强调:撇,竖弯勾。)追问:呢字第七笔,是什么?(撇)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描红。(教师巡视评讲)

3、复习剩下的四个生字和二类字。

1)孩子、伯伯、爷爷、托起来

2)出示二类字:棵、摸、惭、愧、低、喂

[预设思考:通过部件法、看动作猜字法、听意思猜字法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对生字进行巩固复习,巧妙有趣,使枯燥的写字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乐趣。]

小松树课件【篇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本课共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2、根据新课标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巩固生字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事?(小松树 大松树 风伯伯)

〔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问: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用“(谁)长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说。

(2)谁来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找家?

师简笔画“大山”,指名将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在相应的地方。

(3)齐读第一自然。

[利用贴图和简笔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变换句式练习说话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2、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说话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和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想:你从小松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看得远,很骄傲。)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骄傲的呢?指导读有关词语。(要读出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多高哇”、“很远很远”应加重语气读。)

(3)让学生说说除了看出小松树很骄傲外,还看出他怎么样?(没礼貌,瞧不起人。)指名读读有关词语,(“喂”、“你呢”等词)让学生学小松树说话的语气。

(4)指导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些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小松树骄傲、神气的样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

(5)看图讨论:如果你是大松树会怎么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以后,生气了吗?它在想些什么?(看图说说)

[采用假设的方法,让学生装扮大松树,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引调出来,将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

3、精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松树心胸宽广,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

(1)自由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问: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指名说说)

(2)让学生将黑板上的贴图——小松树从“山上”拿下来,与大松树比一比,从而体会小松树之所以高是借助了大山的力量。

[让学生把两棵松树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比一比,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两棵松树的高矮,使学生更易于理解风伯伯的话。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朗读。(让学生装扮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几句话。)

4、精读第四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理解“惭愧”的意思)

(3)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4)引导学生想象:小松树低下头会想什么?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文章没有直接写出小松树认错的话语,这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在这里,我让他们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戴上头饰,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组内自由挑选喜爱的角色,戴上喜爱的头饰,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2、说说学了课文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故事。]

(四)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和理解课文的程度,看看是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采用师生画图贴图的方式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贴风伯伯图 贴小松树图 惭愧

画大山图

贴大松树图 高得多

本文网址:http://m.bijiaogao.com/fanwenziliao/187732.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