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观后感集锦

法国观后感 2024-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法国观后感”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为你提供有力的支持建议你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有空时出去看看电影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观赏作品的同时总会因一些经典情节而受益匪浅。往往会将观看时的感悟写成观后感,写观后感时要把握文章脉络,才能表达真挚的感受。

法国观后感【篇1】

影片观后感

班级:10级音乐1班学号:***姓名:张忠政

本学期我选修了法国影视欣赏这门课,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电影观众,在选修这门课前,看过的外来影片,绝多数来自美国,对于法国电影知之甚少,仅有的一点模糊影响来自看过法产电影的朋友的描述,似乎法国电影就是那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艺术电影”,既然是“艺术电影”必然服务于小众,对于中国这个“大众”群体,法国电影便处于被冷待的位置。

在电影王国中,法国电影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迷路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公映了一些记录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获得成功,这一天被公认是电影诞生的日子。即使如今,法国电影仍有与好莱坞分庭抗衡的资本,法国有在世界影坛具有权威与巨大影响力的戛纳电影节,以及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的法国凯撒电影奖,同时多部经典影片被当做电影学习课程。从这个角度看,法国电影是世界电影业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接下来,我将通过我看过的电影来谈谈对法国电影的理解。

当然每部电影只代表其导演的风格,尤其对于具有极大包容性的法国,仅凭几个影片就对其电影做论述,这样做显然是片面的,我仅希望揭开法国电影的冰山一角,以窥其蕴含的无穷魅力。

我们对于法国电影晦涩难懂的影响不是没有依据的,将电影看做艺术的法国人,在电影上进行了几次大的运动,从艺术电影开始,到现代主义流派的创立——其中以印象派,先锋派,诗意现实主义流派最为壮大,再到对世界电影都产生巨大影响的“新浪潮”,上述这些电影艺术家的探索﹐一方面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和电影理论﹐另一方面也使一部分影片严重脱离广大观众的要求,刻意追求新奇。很明显,我们在课堂上看的电影不属于那个时代,也没有那么高的艺术性。这些影片大多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可以为公众所接受。表达内容通俗易懂,拍摄技巧简单自然。在所欣赏的影片中,喜剧片占了很大一部分,也许很多国内观众对《虎口脱险》有些印象,可课上放映的喜剧片基本没有采取那种闹剧式的表达,《乡间别墅的幸福生活》 《无价的女人》 《给我你的手》 《替身演员》等影片采取更加含蓄的方式,通篇少见波澜,似小溪潺潺,娓娓道来,往往以小人物的视角讲述,其笑点来自于角色身上具有的特质,很多时候引人发笑的是自嘲式的幽默,既然不是什么大人物,观众便更容易将自己投射到主人公身上,所以即使有些故事情节落入俗套,可总能将观众们的情感代入影片中。

而好莱坞式的喜剧,大多数相比于这几个法国喜剧,表达上要奔放一点,夸张一些,可以说是极尽所能去博观众一笑,很多美国喜剧看起来就像恶搞,当然哈哈大笑与会心一笑各有各的好处,可我自身认为那种法国喜剧所表现出的幽默气质给人一种更为轻松的感觉,同时那种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也许就是法国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当今许多中国人应当学习的。《oss117之开罗谍影》不同于以上几部喜剧,该片就像是邦德一样,改编自一系列法语小说;就像是邦德一样,拍摄了一系列电影。但又完全不像是邦德,它把正直的邦德从上至下颠倒过来,变成了最好笑的电影之一,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喜剧获得了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是要寻找一部在艺术性和娱乐性上都兼顾到的影片,应该说这部片子两面都兼顾到了。

《放牛班的春天》与《蝴蝶》是所观看的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两个,他们都有很好的音乐与之配合。贯穿于整个《放牛班的春天》的是孩子们稚嫩清澈的歌声。一曲曲听下来,使人心生愉悦,似身临如画美景,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小径蜿蜒、枫叶红澄、海波荡漾、翠鸟轻翔,一时间,恍惚中满是轻快温馨。

《蝴蝶》中那首《le papillon》充满了童真温馨,在清新活泼的旋律中,乐莎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这是电影内容的浓缩,乐莎的提问有那少不更事的可爱,朱利安的回答亦有一种历经沧桑的温柔,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年幼的乐莎与老人朱利安身上具有相同的特质,终点往往就是起点,岁月教人学会释然,不再掩埋纯真,不再娇柔做作,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无病呻吟。。。晚年亦是童年。如果单凭故事情节,这两部影片并不十分出彩,但导演对于故事的情感叙述拿捏得很好,没有好莱坞似的明星与快节奏,影片从一开始就能让人心平静,然后慢慢的软化他,同时影片的画面处理也堪称精良,《放牛班的春天》中城郊的古堡式的建筑,灰色斑驳的教室似乎为影片打了底色,配合两个老人的回忆,便和那张泛黄的照片合为一体。

《蝴蝶》中大部分场景在野外,那如画美景就是纯真童心的最好衬托。我很喜欢《放牛班的春天》临近结束的一幕,当马修留下佩皮诺一人在车站,,汽车缓缓开走,镜头转回佩皮诺,小孩子阴霾的脸上突然绽放出了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汽车停下,马修还是忍不住下来带走了池塘之底最年幼的孩子佩皮诺,在一个周六的白天,和他喜欢的老师——马修,一起离开了。随着汽车的驶离,林荫大道逐渐宁静,就像是一幅画,茂密的参天大树随着风摇曳着树叶,阳光透过那些小小的缝隙,密密的洒了下来,放牛班的春天是如此一幅安祥宁静的图画。

一位评论家为该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

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谈到法国,爱情怎么能够忽略,《两小无猜》是一部法国式的浪漫爱情电影,可能很多国内观众并不能轻易接受电影中那近似毁灭性的爱情,其实这种带有着幻想的电影,都带着不同程度的夸张成分,你信则存在,不信则消逝。在梦想面前,还是带着一个孩子心去看待吧,不要去发出愚蠢的疑问,虽然我也曾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比如那个盒子已经沉入水底又怎么会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女主人公手中,等等。但是这样问只会显现人的老态龙钟。

所以对于这个幻想与现实结合,美好却又疯狂的电影,我们只能用一个干净的视角去享受,只有抛开了俗世的成熟眼光,那么它才可以堪称是个佳作。我想只有相信真爱永恒的人才可以参透个中真谛,只有敢玩“敢不敢”的人,才能真正看懂影片中的游戏人生吧。

法国电影既浪漫幽幽默。如果用文学形式来概括,美国电影就像小说,法国电影就像现代诗歌——形式自由,意义丰富,充满张力,值得咀嚼。但在把进军好莱坞作为事业成功标志的电影圈,法国电影的美国味渐浓,法国新生代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丝被冠以法国斯皮尔伯格之名,他导演的《第五元素》 《这个杀手不太冷》及编剧的《的士速递》 《暴力街区》等都是好莱坞式的商业化大片,尽管吕克贝松的影片票房甚佳,在国际上也拿过不少奖项,影响力十足,可在法国国内却常常被说成是向好莱坞电影投降的反面典型。

总之法国电影仍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徘徊。也当引导着法国电影取得更高的成就!因为未来一切都不是梦...

法国观后感【篇2】

昨夜看苏旭写的《我在法国读博士》,查了下此书的借阅记录,很多人借过这本书。苏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公派到法国留学。借此书主要看他写用三年读了硕博,相当艰苦的生活。

但比起其它自费留学生,他的学***还是较幸福的。逸,你在法国还好吗?

中国人是没自信还是学术水平不如别人。北大与清华据说是“美国最肥沃的留学生培养基地”。现在,留学生一出国,就没有心情报答祖国的恩情。

我曾经有过出国的想法,但我发现,如果知识分子不为国家做点什么,他们就是没有根的。苏旭是80年代的留学生,文章中有很多人在系统写作习惯,他觉得思想价值不高。但他的勤奋与坚毅不拨的精神很值得学习。

此外,在编写**、查阅资料、与导师交流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太过聪明的人未必能到彼岸,傻傻呆呆的反而可以。相较而言,中国现在的学***已大为宽松,但人文气息不够浓郁,目前国人活着也过于功利,整个价值导向都出偏差。

张友渔说,读书靠自己,思考不靠记忆。是关于思维方式的。我的每一本重要的书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做笔记,这是全面和清晰的,不像以前的线性笔记。效率提高很多。

思维有无限的空间,人们很少使用,90%是睡眠状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可以不断改进,学习、思考、写作、循环、相互促进,每一个循环,都必将发展到更深更广的领域。

阅读速度决定阅读量,而思维工具决定阅读结果。写作可以改进结果。我有点贪多嚼不烂,十年中绕的弯路也太多,现在有工作以及有学***间,我无太多要求,自己一再减少生活里的种种娱乐,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在工作和学***,也是希望自己学有所成,不想一生碌碌无为。是亡父一直在天上看我,欲玩乐之时,感觉他的眼睛盯着我,如针芒在背。

自父亲去世后,我一改昔日之懒散而努力进取,但却做的不是很好。也纠结于一些琐碎的事情,我是吴越的后代,我觉得很惭愧我的父亲。儿时他对我期望过高严厉体罚我,我已不再苛求,有人鞭策是好事,活者自惜。

广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一个人在广州学习和工作已经好几年了。昨天我走在街上,像往常一样去图书馆看书。我发现我对广州有很深的感情。这就是我奋斗的第方,留下一座汗流浃背的城市。积极乐观向上,不嫉恨不苦涩。“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法国观后感【篇3】

《跟法国女人学优雅》读后感美蒂什,杰特

这是一本我一拿到就放不下的书。我以前听说法国女人最优雅。法国女人呢?他们已经准备好行动了。所以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书的设计,阅读的感觉,有一种难以捉摸的优雅。

1.大家聚在一起时会讨论自己喜爱的面霜、正在阅读的书籍、谁参观了最近的艺术展览、政治初选的最近趋势、最新的插花应用。

2。美丽、时尚、宽容、智慧和魅力是没有期限的。

三。我教的学生年龄从44岁到75岁不等。我问他们是什么让他们年轻,这就是她们的答案:

「旅游」「各种课程,从绘画,计算机到高尔夫和瑜伽,当然还有英语课」「博物馆一年制会员」「儿孙满堂」「宴请友朋」「清新的空气和远足」「吃很多的水果和蔬菜」「**」。你会发现没有人提到爱霜或美容的秘密。

四。可可香奈儿曾经说过:我真的无法理解一个女人不打扮就出门,哪怕是出于礼貌。谁知道哪一天命运会眷顾我们?当然要以最美的一面来迎接命运之神了。

5.〖十个秘诀如何保持永远别致〗

a.姿势。无论你是站着走路还是坐着,都要注意头、肩背。

b.每天都是一场盛典。起床、梳妆、出门。不要亏欠自己,满足你的自尊心。也不要让你的观众失望,不论你是否认识他们。

c.沁人心脾。绝不要忘了喷一下或撒几滴香水。不论远近,都令人陶醉。香水在特殊场合不是奢侈品。他传达个性。

d.假装,知道你成为那样。让你的活力与自信喷射而出。这是年轻与美丽的终极秘籍。

e、 你独特地放大了积极的一面,没有缺点,只有差异。不同意味着个性,一种风格,这就是你。

f.保养,足够即好,放下包袱,友善。

说到假装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说是朋友圈发的状态,其实都是假装的,比如说早上起来,好不容易把书桌腾出一块儿干净的地方,然后摆上一本书,摆拍一小时发到朋友圈,说今天读书真美好。

我以为作者会很不屑这种行为,然而作者说,其实这样的状态,也就是假装的状态,久而久之会影响人真的去那么做。假装久了真的会变成假装的模样。经常摆拍书就会有意识的想去读书,经常晒高级餐厅的美味,就会有意识的去那种地方,人也会变得优雅起来。

经常晒酷酷的,自己人也会变成酷酷的。其实现在想想真的很有道理。

6。研究表明,酒精可以加速衰老,也可以加速高热量食物的衰老。

7号。每天晚上小心地、轻柔地去除所有化妆品,然后用矿泉水冲洗和喷雾。有些自来水水质太硬,钙浓度过高会导致**发干。

还没看完这本书,我感觉我要破产。我想买身体乳,沐浴总管,去看**医生。买个大帽子随时都带着,护手**,

8个。除了面部护理,还有身体修复,尤其是所有关节。女人的手就像一面镜子。足部清洁与护理。

读了前两章护肤品就足以让我心潮澎湃,所以我现在放下书,暂停阅读练习。以前,我只能说我注意到了那张脸。没有注意过脖子,没有注意过身体,也没有注意过脚,手的保养也只是涂一涂护手霜而已。做一个精致优雅的女人真的不容易。

我感觉我现在都要小心翼翼。保护我身体的每一寸肌肤。光是护肤品就数不胜数。

一个精致的女人真的是太伟大了。

法国观后感【篇4】

我在**中学会了一些评论的方法:第一步:在写评论之前,你应该先了解作者、导演、电影、摄影等信息,才能更好地了解电影或剧本的语言、风格和优势。

第二步:努力对导演的手法选择保持开放的脑经,有效的评估这些手法,并对记住在评论中印象和感觉,所以我觉得评论之前我应该在平时多积累知识,无论是专业还是生活方面都是写评论时的巨大财富。第三部是简单阐述文本内容、范畴,主题,更多的应该放在你对文本的评论性意见,并用具体的例子支持你的观点,不论是对文本还是导演或者编剧,描述其文本创作者的选择方法,分析这个方法的有效性。

第四步是文章的观点主题只能有一个,而且很重要,因为戏剧影视评论本身就是个议**,有了一个观点,之后就要对观点进行阐述。然而,简单的语言并不能使读者信服,因此论证和论证就显得尤为重要。传者在文本中自觉不自觉地使用的符号种类,(如电影中的语言、**、色彩等为不同的符号品种)文本的符号对于戏剧评价来说是不可忽视的,通过文本中的一些符号,我们透过能指看所指,从而揭示主题,论证观点,升华思想。

第五步是注意语言的专业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多读专业书籍,积累专业术语,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法国观后感【篇5】

读《我在法国读博士》有感

大一上学期,我碰巧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看到了这本书的名字。我毫不犹豫地把它取了下来。翻阅前两页,我断定这本书一定是我在大学里读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是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好书,看完它,我受到了许多方面的启迪。

以前,我总认为,只要熬过高考,就万事大吉,什么也不用担心,可以没有任何负担的在大学里玩,上网,和朋友尽情享受生活。只等着四年后拿着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出去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就行了,生活将会无限轻松美好。但实际是—我在高考时发挥失常,与一本大学失之交臂,只够上一般的二本大学。

延大大学录取后,该专业相对不受欢迎,需要拔尖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延大是在我比较中意的地方,环境清幽些,适合静下心来学习。我的专业是环境科学,也是我为改善环境、保护地球、造福人类而选择的一门光荣而艰巨的学科。

我自己本性特别喜欢大自然,喜欢到环境优美的地方亲近青山绿水,草原大海,他们使我心旷神怡、心情舒畅。我希望自己学有所成,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出一份力。

校园也很复杂。当我来到这里生活一段时间,我觉得我不想要那种舒适自由的学术氛围和生活氛围。有时,会因脸皮太薄不敢放开手脚去做自己喜欢的、正确的,也是完全应该做的事。大学里,同宿舍同学之间关系比较亲密,常一起去干甚么事,时间长了,也会不自觉的养成事事跟风、失去自我的坏习惯。

不仅在行动上,而且在思想上,盲目服从是最可怕的!

面临抉择时的犹豫与最后的选择,以及真正到法国留学时遇到的种种巨大的困难,他的挣扎,他的行动,他的幸运,他的理智思考,他的勤奋刻苦追求梦想的奋斗历程,以及他最终的成功的喜悦。

这本书我读了大概两遍。我如痴如醉的跟着他的经历,仿佛也看到现在的我的挣扎、彷徨。她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法国博士学位是不掺一丝假的,这全依赖他对学***情,对许多事情处理得恰如其分。

要获得博士学位,其中需要的个人素质是十分全面的。在这里,读博客不仅是一件值得学习的事情,更需要他正确的理解,与外面混乱的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但这又不是与世隔绝,束之高阁,脱离社会式的学***究。

而是巧妙地管理时间,有效的保证了学***,深入**学问有保障,有结交到了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益友,同时领略了法国异域风情的特色,极好的丰富了个人阅历。

看到,不管是以前多优秀的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如果不自己勤奋,奋斗,自立自强,坚持不懈,还是有可能被彻底打败,沦落到狼狈境地。事实上,很多自费留学生在国外都有工作经验,甚至有些人还要在国外工作维持高消费。

我又想起了妈妈常对我说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联系我的现况吧,我考上大学,每年高额的学杂费,每个月的生活费目前还都是父母给的,无论如何我再用他们的钱都不是名正言顺。自己也渴望自食其力,那样心里也会更加多对自己的肯定与自信。再者,四年后,我的专业必须是各方面的尖子生才能有好的发展。

我的学习有来自现实的压力,业有自己的求知欲。我要做的就是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自力更生,坚持奋斗,给自己一个希望。当然,这也是我渴望的生活。困难就在那里。我必须把它们变成垫脚石,提高一点,每天完成重要而紧急的事情。这些是我目前唯一能做的事。

远大的目标,现在于我而言还像梦那样遥远、飘渺,有什么诺言语我也只是巨大的压力。这本书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洞察力,更多的参考,更多的勇气,更多的力量。

能源学院11级环境科学专业赵姣姣

关于是否读博士的思考

以下内容对留学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有些是从我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的,可能不太合适,有些数据可能不准确,请原谅!

目前,世界上值得我攻读博士学位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的国、日本、瑞典。简单地对每个国家说上几句。

美国:这是一个教育最发达的著名国家,汇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授、研究人员、一流的实验室和最多的研究**。奖学金概率最高,学校选择多,而且世界上对这个国家学位的认可度和含金量迄今为止都是最高的。

但是美国读博一个致命缺点是周期长!

美国理工科博士的最低攻读周期是4年,平均为5.5年,而名校答辩两不过、三不过的更是家常便饭。就拿加州大学来说,平均博士生出炉的时间需要7年。

再加上gre和签证等问题的准备时间、奖学金的申请报批时间,以及因错过入学季节而空耗等待的时间,一个中国人从准备到获得美国学历的标准平均时间要达到7.5年之久。另外,如果获得了全额奖学金,那就意味着你和教授签订了一份“卖身契”,在这八年中你不能外出就业,不能替别的机构工作??

也就是说8年中你一直都是穷学生。

对于所有赴美攻读博士的中国学生来说,毕业后的出路似乎只剩下两条:一种是担当研究机构或大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或研究人员;第二就只能创业,而且多数还会选择回国创业,或者在美国取得绿卡,申请公司上市后再回国创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倒不是因为博士的学业会造成学生的思维脱离市场,而主要是在做了多年研究工作后,再也没有多少实业性质的工作能激起学生的热情了。

而大公司往往也不愿意雇用博士生进行实业性的工作,因为这样薪金太高,而且普遍认为博士生学科基础背景、研究实力固然很强,但市场敏锐度不足,而且操作最新技术的能力往往赶不上具有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所以博士生毕业后的就业特点一般是:高薪起点、低失业率、工作弹性差、上升区间小。

此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美国,博士生毕业之后(除创业者外)选择当教授、讲师的很多,当高级顾问的也很多,这些职业在美国是很受尊重的、稳定的、被社会普遍认为是最好的工作类型之一。但在中国,迄今为止市场化的进程还在加速期,科研人员的处境还十分微妙和尴尬,至少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白领就是一个比大学讲师更吸引人的职位。而且由于多年对“读死书”矫枉过正地批判,在国人心目中建立起一种怪思维,会让人把“科研人员”和“实际工作能力低”不当地联系起来。

所以虽然现在大学讲师待遇很优厚,条件门槛也高,往往一个留美博士更会是一带方圆亲朋的骄傲,受到大家的尊敬,然却“敬而远之”。留美博士回国除了用创业以期盼高收益的方法来回报自己20年寒窗苦读之外,就只能去外企。然而在外企中,只有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的上层部门才真正需要务实地招聘博士生。

在其他部门,博士生非但大才小有,有时还有才无用。而上层部门和技术核心企业,在中国今天的外企中所占比例只是宝塔一尖而已。于是,大量博士投入创业浪潮,成功者固多,但失败者更多。

且由于缺乏自己的资本保障,投资者的压力往往很大,以致留美博士反而成了工作最不稳定的一个族群。另外,到了博士起点,心气儿高,受不得气,就业期望值大,社会压力也就相应地很大。

人人都看着你呢,你就没有缓冲余地,没有退路了。所以博士的内心往往是很苦的,有苦难言,身不由己!

加拿大:与美国不同的是,加拿大的移民环境相对宽松。相比于美国101种签证转来转去和高深的“绿卡学问”,加拿大成了有志前往美国发展创业,而又希望有获得发达国家身份保障退路的中国人最好的技术移民跳板。

而在加拿大攻读博士,也是技术移民的一步好棋,相对容易拿下日益困难的加拿大签证。加拿大有世界一流大学,奖学金比例仅次于美国,平均年份也要少一年,这些都是优势。

英国:如果仅想获得一个博士学位,英国是上上之选。英国有世界一流名校(但无一例外都在走下坡路),而且由于缺乏科研经费,英国把博士项目和大公司、企业直接挂钩,而且注重纯粹的书本和软研究。

博士生毕业率,英国也要远高于美加,平均毕业时间仅为3.5年,虽然这样也必然折损这个学历的含金量,比如英国各大公司中外籍博士就都是一大片,但回国发展短期来看,这个博士起点还是很被认可的。

但英国留学也有极大弊端,这个我最有切身感受。首先,英国的学费是世界闻名的贵,而海外留学生奖学金又是世界闻名的少。英国出现了全世界各发达国家最多的自费博士生,自费博士生比率高达46%,比美国的11%高了四倍还多。

按照网上的一些说法,由于博士具有的科研性质和高智商附加值特点,应该是能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稀缺在读人才,如果一个国家半数博士生都是自费攻读,那博士就不成其为博士了。

其次,在中国投资的it类企业中,英国企业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可以说这个行业在英国根本就不发达。如果就专业角度来看,来英国读文史艺术的博士是最合理的,因为欧洲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声名最想最古老的学府都在英国。

但it行业需要的不是声名,而是实利。不是传统,而是快速的时代思维、创造力以及money。所以it行业在英国就业前景很一般,比金融类专业也是远远逊色,而且被派回国内分公司任职的可能性也相对很低。

我们不能被英国普遍的“洋买办”成功案例所误导,按专业来看,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英国的it产业结构是有问题的,人才发展潜力是很低的。真正的人才,最终往往还是不得不被挤去美国。

澳大利亚:对这个国家的博士留学,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移民!

除了移民,澳大利亚的博士学位相比前述诸国不但乏善可陈,简直可说是一文不值。但移民澳大利亚偏偏又是一种很好的策略投资。澳洲和加拿大一样地广人稀,但跨越的纬度范围大,气候条件相对优良,旁边又没有一个美国不尴不尬地摆着,造成国内亲朋不适当的心理期望。

it人才去澳大利亚,淘金不淘金的谈不上,可以说目的非常直接,就是移民。拿了身份,留好退路,回国发展,几乎就是一切。

不过澳大利亚博士录取也很让人觉得好笑。澳洲的博士没有工作经验一般申请不上,别说博士,连硕士都申不上,以至于很多留学澳洲的本科生只好选择读双学士学位来增强学历竞争力。而澳洲人的崇洋媚外也很有意思,一方面中国还有不少人推崇去澳洲“海龟一把”,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无**司还是学校,似乎都极为看重英国学历,这反而给了我们极大的可乘之机。

澳洲移民需要在当地呆足4年,但移民分上有很多空子可钻。简单讲,只想移民,就去澳大利亚。但澳洲的博士学位还是不读为妙,奖学金什么的基本不要想了,除了自然环境方面的,你听说过什么科研实验室在澳洲?

法国:一条怪异的路线。很少有人意识到,法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流学府,巴黎大学非但是当年英国牛津大学的肇始处,更是世界大学的鼻祖,今天也还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最新排名世界第6位。

法国的经济整体上行,总体教育体制和德国一样,属于兼具中国、日本、俄罗斯一派风格和英美一派特点的“西欧中间派”。留学法国具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免费!

学费免费,而且**还给所有学生(无论什么国籍)发放住房补助等等津贴。既然免费,而博士又有一定的奖学金份额,那就意味的,你如果申请到博士项目奖学金或者项目金费,那么赚的都是你的。相比于同样免费但毕业难于登天的德国,4年的法国博士毕业概率要高得多。

但是法国留学也具有很多矛盾。比如法语!去法国的学生是迄今为止中国留学生中最苦的。

因为去德国的以公派为主,去日本的日语对中国人而言又相对简单,而其他发达留学国家大都是英语母语的,或至少也可以恃英语横行无忌,比如北欧。但是法国人是世界闻名的排斥英语,你在法国,说英语还不如说中文。说中文人家会友好地对你说“我不懂,你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

”说英文则只能受人白眼,而且懂他们也装不懂。所以虽然英语源于法国,法国人的英语却并不好,甚至除语法外远不如中国人。法语是一门高深的语言,需要至少多花一年时间准备和学习,所以留学法国的语言障碍给所有中国人心里添了大堵。

本文网址:http://m.bijiaogao.com/fanwenziliao/188016.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