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15篇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经过仔细挑选笔稿范文网的编辑认为“小学第二单元教案”是最具价值的文章,感谢你的阅读我会不断学习为你呈现更好的作品!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1

(一)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有三篇课文组成。一篇是通讯报道,两篇是科普性说明文。《梦圆飞天》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课文以孪生兄弟这一亲切有趣的表达方式阐释了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复杂的科学道理。《神奇的克隆》以浅显的话语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6个生字,认识7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熟记成语。

2、积累辨析含有看的意思的词。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4、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

5、感受科学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建议

《梦圆飞天》引导学生对神舟5号发射过程中几个场面的感受,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和自豪之情。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神奇的克隆》正确地说出克隆技术神奇在哪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畅想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习作2在学习例文的同时,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

练习2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展开想象。

(四)课时安排

《梦圆飞天》2课时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2课时

《神奇的克隆》2课时

《习作》2课时

《练习2》2课时

《梦圆飞天》

教材简析

这是一则通讯报道。作者饱含激情,用生动的语言,具体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具体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想成真的壮志豪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具体经过。首先,文章具体描写了发射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情景;其次,写了发射前倒计时的情景;最后,写了发射成功后的情景。

二是文章成功运用了场面描写的手法。分别描写了送行、发射、问候三个不同的场面。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表现主题发挥了作用。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具体场面的感悟和理解上。一方面搞清楚文章描写了哪些场面,另一方面则要引导学生具体感悟这些场面描写的作用也就是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场面来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但是我们教学时还应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杜绝生硬的写作知识的讲解,而应在互动过程中逐步感悟场面描写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建议

一、聚焦圆梦,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解题是感悟全文的开始。课题梦圆飞天,读着朗朗上口,富有诗意。课始紧扣圆字让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通过释题,学生知晓这里的圆是使圆满、使实现的意思。中华民族做了几千年的飞天梦,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了。当学生再次读着课题时,心里已涌动着激情。

二、课堂抓好朗读的训练

让学生充分地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课文中几个场面都让人印象深刻,有发射前扣人心弦的等待场面,有发射时的动人心魄,以及成功后激动人心的场面等等。要想让学生能对课文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想应该给学生充分感悟的时间,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比如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发射前紧张气氛那一部分时,可预先设计一情境,当你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州5号马上就要发射了,你此时的心情怎样?让学生把紧张的心情说具体。在学生体会了紧张的心情后,再让学生读,感情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发射时的场面可边播放课件教师边范读,使学生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方面都受到强烈的冲击,然后再齐读一定会使学生的感受更深刻。最后一句,可再次以激动、自豪、骄傲的感情三次引读课文的最后的一句话: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实现了。既升华主题,又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三、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神州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时可创设一个情境。教师当新闻记者,分别采访了总指挥先生、和神州5号一同奋战的宇航员、普通的观众。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课外找来的资料,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

四、适时补白,提升学生品析文章的水平

文章有很多地方值得学生去深入挖掘,如第二节中的省略号,可引导学生想象,除了课文中写到的教练、专家、少先队员来了,在送行的队伍中,还有谁在呢?请学生补白,比如有亲密无间的战友来了、有依依惜别的亲人来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件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还如,第三节中描写杨利伟肃然伫立,请学生想象此时此刻的杨利伟心里在说什么?通过思议,让学生体会杨利伟出征前的沉着冷静,坚强自信。再如,从航天工程总指挥刚劲的话语中蕴含着期待与信任这句话中,想想他期待着信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学会抓词句品析文章内涵的能力。

五、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这课虽是源自报道,介绍神五飞天的经过,但改写得还算成功,遣词造句突出了语文味。现在有一点顾虑的是,对于文章所蕴含着的喜悦与自豪等等感情学生可能体会得不太真切,因为神五开发研制、成功发射的艰辛,以及所产生的意义学生可能比较陌生,这个空白可能会影响学生情感的共鸣。所以说,学生的前期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显得尤其重要.共鸣是在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基础上而产生的情感的自然流淌。就课上课常常显得很难很难。由此,我想学生的课外补充阅读应是大量的,长期的,而不是应急的拿来主义。

六、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工程的信息,以梦圆飞天为主题,出一次专题手抄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

(1)你们一定有很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

(2)神州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

(1)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2)这篇课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吗?老师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够明白的。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很重要,请大家好好地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3)学生读二、新授

(3)1.指名读生字词

乳白色执行滑坡控制侨胞边缘

2.齐读生字词

3.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写正确。再看看这几个生字,想写哪个就写哪几个?先好好地观察一下,不要急着动笔。

4.学生描红

5.请大家读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一遍。

(1)学生读

(2)把觉得难读的部分读一遍

(3)指名学生读

7.听了这遍读书之后,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意思了吗?

(3)指名说。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4)谁圆了谁的什么梦?(学生说)

(5)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明的题目的意思,请大家把他找出来。

学生说: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学生读)注意最后一个标点,再读一遍,(学生读)

读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我很骄傲,也自豪,我们应该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了。

8.这篇课文就是写杨利伟叔叔实现飞天梦想的,请大家好好读读文字,把令你印象最深的场面找出来,好好地读读。

(1)学生读

(2)把你们的感受写下来。(学生写阅读感受)

二、以读带讲教学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1至5自然段。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相机提问:a在送行的队伍中,还会有谁来了呢?为什么这些人都来了?

b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的杨利伟心里在说什么?

C总指挥信任什么,期待什么?

三、总结。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呢?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读题入情。

1、播放《超越梦想》歌曲。

2、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超越梦想,一起飞,我们伟大的祖国圆了申奥之梦,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将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重任去实现我们千年的飞天梦。

3、揭示课题,学生读题。

二、精读感悟,感受成功。

1、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感受。

2、学习小提示:

(1)、轻声读课文615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

(2)、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出来。

(3)、小组互动,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交流读书体会。(预设部分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顺序)

预设1:

第6自然段指导朗读。

预设2:1、十秒到计时教学。

读着到计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这十秒钟预示着什么呢?指导学生读好。

2、十秒钟后,会出现什么呢?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片段。教师范读。

句式练习:

神舟五号腾空而起,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心中。(学生小组自由说,然后再交流)

3、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神舟飞天的呢?

出示课文第12段的语句。

指导学生读出紧张与激动,读出神舟五号腾飞的气势。指名读,齐读。

预设3:

第14自然段写出了喜讯传遍全世界速度快。

预设4:第15自然段。教师当新闻记者,分别采访了总指挥先生、和神州5号一同奋战的宇航员、普通的观众。指导朗读。

三、激情问候,欣赏美景。

1、让我们听听来自太空的问候。

轻声读一读,体会杨利伟的心情。指导抓住提示语读好这段话。

2、播放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美景的录像片段。

你们想说什么吗?指导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出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学生读,师点评。

3、这么美的景色,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呢?杨利伟也有很多话要对我们说,他会说什么呢?

4、教师总结:是呀,我们也要学习杨利伟热爱航天事业,积极探索宇宙的奥妙!

四、总结全文,激励学生。

1、神州五号成功了,神舟六号、神舟七号也成功。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最后,让我们在雄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也预祝我们祖国在今后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更希望同学们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搜集有关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资料在班级中介绍

板书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紧扣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展开说明。以二者之间最直观的长得太像了起笔,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对火星的感性认识,也为接下来对火星与地球深层次的相似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埋下伏笔。接着顺应读者阅读期待,以设问句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作过渡,阐述了对水的两种来源的猜测。行文至此,作者想到读者会自然产生新的疑问:为何现在火星上没有水呢?于是,再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对火星上没留住水的原因的论述。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地让读者逐步明白了火星与地球这对孪生兄弟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作者谋篇布局之匠心独运既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又条理清晰,逻辑紧密地阐述了复杂的科学问题。

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本文一改严肃面孔,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家常便饭、致命缺陷、一去不复返、集体大逃亡、裹挟着逃向等,迅速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比拟手法的运用,使学生在温暖的语言环境中轻松地获得对复杂科学问题的认识。

语言的准确性,是科普说明文的一大特色。本文作者深谙此道,不管是推测、推断的区别使用,还是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的猜测,以及课文结尾不下结论,留下巨大想象空间,都充分体现出文本语言准确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等词语或词组的意思。

2、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3、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建议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类科普说明文是不少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课文类型。一来,这样的课文语文味不足,放入科学课似乎更好;二来,课文所讲能内容往往离我们日常生活太远。比如本课所介绍的火星,以其神秘的面纱,让教师望文兴叹。

如何规避这类课文的先天不足,成为学习语文的例子呢?

一、挖掘文本的语文因素,教科学课所不教。

1、写路、教路、学路,三路贯通,感悟文本谋篇布局之精妙。

解读教材,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思路:以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为中心论点,在浅层次的相似长得太像了的基础上,推测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并通过科学论证,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进而顺应读者的阅读思路,通过设问的方式,阐述了两个问题: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火星上没留住水?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结合高段语文教学的特点,着眼于篇章,在关注表达了什么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表达,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感受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预设语文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多角度、多层次训练。

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教学目标之一,便应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丰富科学素养,如何获得?如何丰富?重要的抓手应该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习得。这也是有别于科学课的显著特征。因此,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是教学重点所在。基于此,我预设了一系列的语文训练环节,如:学习完第一段的排比句后,根据提供的材料运用排比句说话;做解说员讲解火星水的来源;以火星,曾经的水世界为话题,进行小练笔等。这些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丰富积累提供了平台。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以其集图、文、音、像等于一体的强大功能,为教学创设数字化网络学习环境。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出示各类火星图片,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视频的播放,火星上水的来源的动画演示等,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点,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更为学生的自主开放的学习,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提供了平台,能有效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三、唤醒学生探索宇宙的意识,给学生埋下揭开火星生命之谜的种子。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上。

2、难点:

突出进位加与退位减。

3、关键:

(1)在口算教学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2)从实物操作中抽象出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过程,发展解却决问题策略,能比加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减法。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课时:8课时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3

小学语文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8、童年的发现

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学习反思

教学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准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课前,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在书上注上拼音并各组两个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4.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5.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6.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问题一:

问题二:

小组交流1.同桌互相提认生字,互相提醒。

2、小组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指正评价。

3、“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仔细地读读这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4、“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5、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6、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班级展示展示一: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展示二:

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展示三: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反馈练习1、我会填写下列词语。

随()所()一()()经()尽()汁默()()()

()不自()运转()()不()好()自我()()

2、课文先概述了(),然后具体叙述(),最后写()。

4、辨字组词

梢()妨()构()

迷()某()胞()

稍()防()沟()

谜()谋()抱()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发现的快乐?

(2)反复朗读,体会“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学习反思

班级展示

展示一:

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能具体说说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吗?

展示二:

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展示三: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反馈练习

一、句子加工厂。

A.我们的童年难道不是一首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歌吗?

改成陈述句:

B.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改成“被”字句

C.老师对同学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改成转述句:

D.同学们听说我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改成肯定句:

二、点击课文。

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驱逐”是指;“迫害”指的是

2、破折号的作用是:

3、请举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拓展延伸

一、学了课文,我想对菲奥多罗夫说:

我想对菲奥多罗夫的老师说:

二、童年是人生记忆中最完美的一页,其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好笑的事。小朋友,你在童年时是否也有什么发现呢?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

9、儿童诗两首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4

第六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少几)的应用练习课   教学内容: P74―76的4―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难点:使学生初步进一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口算 56-9  45-30  74+20 68-7  37+8 18-5 59-9  26+9 42-30 教师让个另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课堂作业 1、完成P74页的第4题。 要求学生看清题目,先算左边算式的结要,然后再和右边的数进行比大小。 2、出示P75页的第5题。 (1)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2)第一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第二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后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4)三个问题可进行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3、出示P75页的第7题。 (1)请学生看图口头编题。找出题目睥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明擦的桌子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要求小青比小明少擦了多少张课桌,也就是求小明比小表多擦多少张课桌?该怎样列式?12-9=3(张) (3)学生讨论: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明比小青多擦多少张?   小明和小青一共擦了多少张?   ………   4、游戏――找朋友。   给十们同学每人发一张算式卡片,请他们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得数相同的同学站在一起。   5、出示P76页的第9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口述画面内容。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6、独立完成P75页的第6题。全班进行讲评。 三、全课小结。   4.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 P78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退)位和进(退)位口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体会其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体会其实际意义。 2、难点: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退)位和进(退)位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退) 位和进(退)位口算。为了使大家进一步的掌握各种口算方法,今天这节课安排100以内口算内容的阶段复习。 二、综合练习1、课件出示P79页的`第1题。 (1)提问:这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口算?这些题目包括了哪些类型? (2)讨论算法。 A:42+30 提问:结果是多少?说出口算方法。怎样想能够很快算出得数? B:76+8 提问:结果是多少?讲出口算方法。怎样想能够很快算出得数? 2、课件出示教科79页的第2题。 (1)提问:这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口算的?这些题包括了哪些类型? (2)讨论算法。 A:72-50 提问:结果是多少?讲出口算方法。怎样想能够很快算出得数? B:41-3 提问:结果是多少?讲出口算方法。怎样想能够很快算出得数? 3、学生独立完成78页的第1题   在统一时间内开始。   4、小结: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应该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即个位数加、减个位数,十位数加、减十位数。要算得既对又快,必须分清不进位、进位及不退位、退位的计算。 三、课堂练习  1、第79页第3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2、第79页的经4题。   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第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 P78页第2题,练习十四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应用题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2、难点:使学生掌握应用题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也就是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初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答简单应用题。 二、综合练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78页的第2题。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 (2)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让学生根据自己提的问题,可选择性的进行解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2、课件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第6题。 (1)57比75小(  )。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的意思,使他们懂得“小”就是指57比75少多少的意思。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58比39大(  )。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大”的意思,使他们懂得“大”就是指58比39多多少的意思。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3、课件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第7题。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并把它改编成一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2)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分组讨论这道题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4)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老师有选择的出示完整的应用,让学生逐一列式解答。   4、课件出示第80页的第8题。 (1)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想一想要求杨树比柳树多多少棵,需要哪两个条件? (2)让学生根据口头编的题,进行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分组讨论想一想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三、全课小结。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5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 (认识人民币)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l认得多(学生活动)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6

新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看一看(一)

从同一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从相对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相反。

个性作业设计:

一星级(基础训练)二星级(综合训练)三星级(挑战自我)

1、从同一位置观察长方体礼品盒,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

2、辨认长方体的正面、上面、侧面。1、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哪位小记者拍到的?

2、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按要求做口算(正面上的、侧面上的、上面的)拓展练习:

下面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从底下看的、从角角看的、从上面看的、从正面看的、从对面看的等)

课后反思:

车辆小学大学区教案专用纸主页

课题:看一看(二)课时1课时

主备人耶律晴飒授课人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难点:构建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践法、观察法。

教学设计

思路从情景一中观察画面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想像观察两个物体,探究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情境二中,体会从窗外远距离观察人物,再一次经历从相对位置观察的过程,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老师:PPT ,图片

预习

要点观察实物,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车辆小学大学区教案专用纸附页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要点与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观察长方体,谁能说一说每次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站在面对面的两个人看到的画面怎样?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观察情境图一:

出示情境图一,说说三名学生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桌上的牙膏盒和茶杯的?他们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

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

说一说为什么?

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同桌交流,说说原因;

全班讨论交流,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三、观察情境图二:

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境会是下面哪幅图?

四人一组讨论,说说你的理由。

全班交流观察感受。

总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及其相对位置是不同的。由于自己与“窗外”的淘气是面对面的观察屋内的情景,所以自己与淘气看到笑笑的哪一面以及笑笑与桌子的相对位置都恰好相反。

四、巩固练习,看一看,想一想。

1、下面四幅图分别是从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 ) ( ) ( ) ( )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3、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车辆小学大学区教案专用纸尾页

板书设计:看一看(二)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图画不同

相对位置看到的画面相反

当前面物体比后面宽、高的时候,后面的物体会被挡住。

个性作业设计:

一星级(基础训练)二星级(综合训练)三星级(挑战自我)

1、下面四幅图分别是从房子的哪一面拍到的?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7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米饭的观察》教学设计二

《大米的观察》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使用放大镜观察大米,并能尝试进行提出分类标准并按自己的标准对大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大米观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2.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观察需要带着问题才能获得更多的发现。3.在观察中,能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认识几种常见的大米。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粳米、糯米、杂交米若干;科学文件夹与观察记录纸;白纸,牙签,放大镜,玻璃器皿。

一、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话题

·生活中食用的大米都一样吗?

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主要的大米?

平时吃饭的时候,是否留心过米饭的味道、气味、样子,有没有细微的不同?这些不同与米有什么关系?

(二)观察大米

·提供给学生粳米、糯米、杂交米混合在一起的一小堆米(100粒左右),请学生讨论:面对一小袋米,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怎么用工具来观察比较好?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该怎么办?

·请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堆米中有几类大米,把外形特征上相像的归在一起。

·交流观察、分类的结果,说说分类的根据——各类米的特征。

·在认识了各类米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这几种米——粳米、糯米、杂交米,可以请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有关杂交稻的知识、说说袁隆平院士。

·进一步观察大米:提供一组80左右粒的`杂交米或灿米,里面有碎米、带黑点的米或霉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从米的形状或者颜色或者大小等方面给这些米分分类。

·交流分类的结果和根据。

(三)课外作业

·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大米的信息,了解更多大米的知识。

·去观察家里吃的大米,看看跟今天观察的哪一种比较象。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积累运用包括词语积累、阅读短文、口语交际练习和习作练习。这些训练项目,设计了克隆问题,事前要指导学生找阅有关资料,以利于对这些问题的了解。

教学目的:

1、积累不同类型的叠词。

2、阅读短文,了解李四光和他的科学精神,激发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3、口语交际练习,了解克隆技术,充分进行想象,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4、以假如我会克隆为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积累

1、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按不同类型再找几个

3、分类背一背

ABCC:小心翼翼得意洋洋众目睽睽相貌堂堂风度翩翩想入非非兴致勃勃

两手空空气息奄奄气势汹汹忠心耿耿信誓旦旦剑戟森森神采奕奕

温情脉脉磨刀霍霍无所事事人言啧啧人心惶惶忧心忡忡

AABB:堂堂正正唯唯诺诺鼓鼓囊囊熙熙攘攘兢兢业业浑浑噩噩卿卿我我悠悠忽忽

悠悠荡荡勤勤恳恳三三两两鬼鬼祟祟战战兢兢期期艾艾恍恍惚惚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把短文读通、读顺,不读错别字。

2、默读课文。

思考:李四光是怎样从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发现第四纪冰川的活动的?

3、交流

4、三读课文,说说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交流收集的李四光的资料。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这次口语以假如我会克隆,我要为题进行。大家都知道孙悟空能用自己身上的毫毛变出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神话,你们信不信,这个神话故事在今天可以变成现实。如:复制,我们都知道,请一位同学谈谈什么是复制,在哪儿有应用?

二、理解克隆

1、请说说复制有那些近义词。

2、什么叫克隆?

3、你知道有关哪些克隆的知识,请讲给同学听听。

4、展开想象,把你想克隆什么说给大家听。

5、小组中展开竞赛,互相说说,比比、评评

(1)克隆花草,绿化美化环境。

(2)克隆稀有动物,使这个动物家族兴旺起来。

(3)克隆人体器官,医治疑难病症。

6、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全班决赛。

7、互相评议,看谁的想法最奇妙,最有益于人类。

评价标准:

(1)想法奇妙:想象力丰富而独特。

(2)有益于人类:要以人类的和平与健康为最高准则。

(3)口齿清楚,话语流畅。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审题

1、这次习作练习,是把口语交际中有关克隆的想像写出来。

2、要写清楚克隆什么?为什么要克隆它。

3、题目可以用假如我会克隆我要也可以根据文章的美容自己顶题目。

二、写作指导

1、回忆口语交际课中的精彩场面。

2、说说你对什么最感兴趣,可以写自己说过的,也可以写受到别人启发的。

3、小小组轮流说:一个同学说,大家帮他修改补充。

三、提出注意点

1、仔细审题,不偏题。

2、语句通顺,有条理。

3、不写错别字

4、想象合理,没有漏洞。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课时

1、交流优秀作品

2、共同修改一到两篇作文

3、自己修改作文

4、组织未来克隆展,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和优秀习作展出。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课文中的语言。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生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三次写了爷爷的芦笛声,分别是什么样的?(板书:在强强的想像里,爷爷的芦笛声是那么婉转悠扬、在海边,听到爷爷的芦笛声是那么清脆悦耳、在狂风怒涛的漫漫长夜,爷爷的芦笛声是那么奇特有力)每次都给强强不同的感受。

3、那今天我们上课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质疑)你很会观察思考,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问题就一定能解决。

二、速读课文,初步感知第三次芦笛声:

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同学们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的7-13自然段,看看自己能不能有所发现?

2、学生速读7-13自然段。

3、谁来说说为什么第三次笛声是奇特的?(指名说:A、因为这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的一干二静——B、因为这笛声让强强变得勇敢起来——C、因为这笛声让他明白了“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你们真会读书呀?读一遍,就能了解其中的大概了,真了不起!

三、研读课文,品味第三次芦笛声:

1、白天的大海、笛声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和强强想的完全一样,那夜晚的大海和笛声,应该更加充满浪漫和诗意。可那个晚上呢?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7-10自然段。

出示自读要求:ppt

(1)用横线划出描写风浪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强强面对风浪的表现。

(2)读读你画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不平常的夜和强强当时的感受。

2、学生自渎。

3、交流:

(1)谁来说说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指名说)

①这是一个大海变得狂怒的夜晚。你从哪里感受到的?ppt: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还有谁从这段中读出不同的感受?我觉得这个夜晚风大浪也大(指名说)你能读出大风大浪吗?(你们觉得这风浪大吗?那可是狂风大浪呀,你能想象着那画面再读读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听你们这么一读,我感觉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了。还有谁读这段有自己的看法?(指名说)这是一个令人害怕(危险)的黑夜。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什么让你感到害怕(危险)?)你再读一读,读出害怕(危险)来!

②在朗读时,我们就要把体会到的大海的狂怒、可怕读出来,才能再现当晚的情景。(自己读一读、对比读、齐读)同学们练得都很认真,我想每组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把大海的狂怒、可怕读出来了。(有点怒了/怒了/更怒了/)人多力量大,让我们一起读出大海狂怒的气势。

③这样的夜,你见吗?(没有。)你独自一人经历过吗?(没有!)强强经历过吗?(也没有!!)他开始——(板书:害怕)可爷爷之前问他时,强强明明说——ppt:强强说:“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你能想象出强强当时动作、神情吗?(指名回答)那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一点儿也不怕!(板书:不怕)现在看来亲自经历和没有经历过,可是大不一样啊!

④当他第一次经历这狂怒的大海之夜,他不由得害怕起来。(指名朗读)。(出示ppt:强强裹紧被子,……听不到任何回答。)他读出害怕了吗?想想你害怕时,会怎样?就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自己试一试。(练读、指名读)这是紧张的呼喊,这是发自内心害怕的求助啊!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齐读)

⑤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只听到——(你说!)ppt:“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指导:你把自己感受到的大浪读出来!这不是大浪,谁再来读一读?我们一起读!)这浪可真大呀!把强强吓坏了!(引读)ppt:强强吓得钻进……(指导:从这里你感受到强强什的心情变得怎样了?你能读出更害怕、更紧张的感觉来吗?自己试试。男生读、女生读)

⑥文中还有这样的描写大海凶猛、可怕的句子,谁来说?ppt:“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这是描写怒涛的)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这是描写狂风的)

⑦面对狂怒的大海,蜷缩在被窝里强强害怕极了!他想:,他想,他还会想。ppt:强强焦急起来……又钻进了被窝。是呀,该怎么办呢?强强越想越——(点击:焦急)他哆嗦着下了床,准备去——(找爷爷!)去了吗?(指名接下去读)强风和黑夜又把他逼回了被窝。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谁能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下强强此时的心情?(指名说:忐忑不安、惊慌失措、惶恐不安、七上八下、惊恐万状、)⑧

(2)品味第三次芦笛声。

A、(引读十一段)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ppt: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不知过了多久,朦胧中,他仿佛听到,在逐渐平息下来的涛声里夹杂着一种奇特的声响。(点击芦笛声)

B、这奇特的声响就是——(指名说)太平静了,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什么心情?(指名说)谁再来读这句话?(有感觉了,还不够强烈!)谁来读!

C、强强就是这么激动,这么欣喜,他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引读最后一段)

D、(ppt:在狂风怒涛的黑夜里,爷爷的芦笛声。)经历了狂风怒潮的黑夜,爷爷的芦笛声,对强强来说意味着什么?给强强带来了什么?又给强强什么样的感受呢?快速阅读课文7-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想芦笛奇特在哪里?写下自己的感受。马上交流。

E、写好了吗?谁先发言?(指名说)这笛声奇就奇在这里,让强强变的勇敢起来。(板书:勇敢)

F、看来,有的同学已经听懂爷爷的笛声了,他想用笛声告诉强强什么呢!(ppt: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齐读)你们真是爷爷的知音呀!说说你对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的理解。(指名说)

“海水”指什么?(板书:沾点海水)“长结实”仅仅指身体吗?(板书:长结实)这话仅仅是说海边的孩子吗?

(3)小结:

是呀,生活就像大海一样,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有波涛汹涌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勇敢去战胜它。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能更加的勇敢、坚强。(让我们记住爷爷齐读这句。)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刚才我们仿佛亲身来到海边的小闸屋,亲身体验着强强的心理变化,和他一起紧张、焦急、恐惧、担心,一道期盼,一起成长。作者为什么写得这样生动可感?关键在于他将人物活动与环境紧密结合,文章写得就生动、扣人心弦了。很值得我们写作时借鉴。

2、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写一写你晚上一个人在家或独自走路时的心理感受,注意通过环境描写衬托自己当时的心情。

板书设计:

爷爷的芦笛

(悠扬、清脆、奇特)

不怕——恐惧——勇敢

沾点海水,长结实。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10

月亮和云彩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个晚上,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中穿行,争论究竟是月亮还是云彩跑得快的事。而李小文用在树杈里看月亮的办法,证明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10个认读生字,会写7个应掌握生字,认识新的偏旁部首“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课生字,会读会写好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不管什么事,只要肯动脑筋多观察、思考,就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情分析:   理解课文,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不管什么事,只要肯动脑筋多观察、思考,就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可能会有一定困难,要求学生学会动脑。 教学构想: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为此,我们通过听歌曲、讲故事、看图等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把课堂的导入环节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创设环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重视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文学习贴近生活,联系生活,使课堂充满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学生观察记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课前听一首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谈话引入:一群孩子在一个晴朗的夜晚里在院子里看什么呢? 请大家打开书本P82,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看什么?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训练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想象,实现形象感知和语言体会的衔接。)  2、引入新课:他们对着天空在指指点点说些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和生字  ①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价。   师:你能像他那样读吗?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③同桌互读课后生字(不会的互相学习,纠正读错的音节。)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认读生字的音节和词语  ②“开火车”读,看看哪节“车厢”断节   师:出示课后认读的生字(音节和词语卡片)  ③学生自由读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能用当中一个或多个说个句子的说一说;或说出它们的反义词)。   (以上环节将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学习,教师及时检查重点指导结合起来,使学生普遍能读准字音,奠定阅读课文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把它标出来。(要求语句读通顺,读流利)   2、指明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再评价。   3、想象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阅读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我们应重视阅读教材与生活的'沟通。在朗读指导中创设情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朗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   四、朗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后评价,激起读书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画出来。小组同学讨论,互相学习。 3、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4、再看看书上的插图,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生各抒己见。 (将体会建筑在多读,多种形式读,以及读与思,读与说等语文实践活动之上。)  师: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学生用笔画出张大勇和李小文说的话并读一读,再分角色读一读。 过渡:到底谁说的对,他又是怎样证实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6、指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李小文是用什么办法证实自己的看法的?   五、小结:   学了这课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回家仔细观察,月亮和云彩到底谁跑得快?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尽量多的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板书设计:   月亮和云彩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内容,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那么李小文说得对吗? 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指名读。  2、“开火车”读,赛读。  3、自由读一读生字,同桌互读,边读边想,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4、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随机学习新的偏旁部首“禾” (利用比较法,加部件或写出相似字比较,师及时点拨、总结比较,提示学生认知。) 5、指导书写 指名说哪个字要怎样写才好看,师示范写在黑板上。 6、学生独立写在书本上,师巡视指导。   7、给学过的这些生字组词,并用“快、相”两个字组词并说一句完整话。   (将写字分散按排可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体现了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   三、词语积累 1、生字宝宝回到了课文中去,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有助于学生从课文的局部内容上,梳理语言的整体感知,反思对事物的认识。)   2、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3、你还想从课文中积累哪些词语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希望大家能像李小文那样,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要多动脑筋想一想,你们一定能有自己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 作业设计:  认真写生字,会组词。 板书设计:   月亮和云彩 课后反思     练习6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做做说说、写好铅笔字、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句,引导学生建立事物与词语的联系,养成在生活环境中主动识字的习惯。积累成语、儿歌。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写铅笔字,使学生养成在实践中认识“走字底“的写法。口语交际。 教学重、难点:   学习字词句,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口语交际训练。 学情分析:   这次练习中的每一道题对于学生来说都不难。有一些难认的字可能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造成一些困难。 教学构想:   本课以练习为主,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形式不单一。让学生在练习中学到知识。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生字词,建立图像与词语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走上生活实践中学习使用语文的道路。积累成语、儿歌。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一样词语,师就出示一组词语卡片。   (1)让我们读读这些词语,把生字字音读准。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按以上的步骤教学八组词语。   3、抽读卡片读音。   4、去掉拼音读词。(开火车读,枪读)   5、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你们能把词卡贴在图上相应的地方吗?   6、指名上来贴,齐读词卡。   7、说说看,你的卧室摆放了哪些东西?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   2、是呀,山野上长满了树木,绿叶一大片一大片的,我们就说:出示卡片:漫山遍野,绿树成荫。   齐读词卡。   3、这么多的树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由一棵棵小树长成这样根深叶茂的大树的。   这就是(出示词卡:天长日久、树大根深)   齐读词卡。   4、你能读出这种茂盛的感觉吗?指导有感情读词。   5、谁能用其中的一个成语造句?   6、学完了这四个成语我们再来学学下面一首儿歌。   自读儿歌。   7、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8、指导朗读、背诵。 作业设计:   补充成语,并选择一个成语造句。   漫(  )遍( ) (  )(  )成荫   天(  )日( )  (  )大(  )深   背诵儿歌。   收集自己喜欢的体育比赛或体育明星的照片。 板书设计: 练习6 满山遍野  绿叶成阴 天长日久  树大根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学写铅笔字、认识“走之底”的字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是什么?你们喜欢哪些体育明星呢?   2、带来照片吗?我们班今天就来搞“小小体育窗”的展览,把你们还来的照片贴在展览板上,再介绍一下。   3、谁来当当这次展览的主持人?   4、自己在下面可以准备一下,同座可以相互说说,补充一下。   5、请班上能力强的一位学生上来当主持人,在他的穿针引线下,学生依次上来介绍,师生共同评议。   6、师总结。   二、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题。   2、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3、那么怎么写好走这儿呢?可以认真观察一下。   4、师讲解“走之儿”怎么写好。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6、反馈检查。   7、把优秀作业投影出来,让学生评析,再写。   三、练习  1、介绍自己喜欢的体育比赛或体育明星。   2、把句子补充完整。   3、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11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2~14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师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钉子板1个,四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剪刀1把。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 1.回顾已知图形。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游一游、看一看。(出示如下图形)请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追问:正方形、长方形有几条边?三角形呢? 2.说明学习内容。

我们知道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边数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根据一个图形的边数来认识它是什么图形。小朋友有信心认识新的图形吗?

二、导学案

教学例1。1.观察图案。

出示例1的窗格图案。

让学生说说在哪罩看到过这样的图案,再观察窗格七有些什么形状,说说对这样的窗格有什么感觉。

指出:这是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经常能见到的窗格图案,这样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图形连在一起组成的图案:非常漂亮。这是图形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的应用,你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聪明、多有智慧!直到现在,还经常用它来装饰门窗和建筑呢。(如有条件,可以呈现一些类似的门窗图案让学生看一看)2.分类认识。(1)找图形。

要求:你能从例1这个窗格图案上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自己找一找,把你找的边数相同的图形描一描。

引导:请小朋友看看你找到的是几条边的图形,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谁来指一指,你找到了哪些图形,各有几条边?(2)认识四边形。

提问:这里有你认识过的图形吗?(有三角形)

指出: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三角形相应位置板书:三角形),这是我们认识过的图形。

引导:(指着四边彤)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图形画在一起呢?

说明:这些图形都有四条边.像这样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在四边形相应位置板书:四边形。再集体说一说:四边形。)

追问:为什么把这类图形叫作四边形?还能从窗格图案里找到一些四边形吗?

想一想,我们认识过的图形有哪些也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也是四边形呢?你能画一个四边形吗?试试看。

小结:我们在窗格图案中找到的和画的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所以都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也都是四条边围成的,所以都是四边形。(3)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各自判断后交流,并说明为什么三个图形是四边形,而另一个不是。

指出:只有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才是四边形。(4)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引导:有四条边的图形叫四边形,那么后面这两类图形中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呢?你认为应该叫什么图形呢?大家讨论一下。

交流:你认为这两类图形各叫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五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一(六边形),由七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一?(七边形):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叫一一几边形。3.回顾反思。

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一下,今天又认识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按什么分类的?

指出: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这些图形可以按边数的不同来分类。这里认识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样的几边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多边形。这节课学习的就是认识多边形。(板书课题)

三、巩固案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明图里围出的各是什么图形。

指名一人板演围图形,其余学生分别围一围并交流围出的不同图形。结合交流说说围成的是几边形。

强调:围成的图形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2.搭一搭、围一围。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用最少的小棒搭出指定的图形,看看搭出这些图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边形。

提问:围一个四边形最少要几根小棒?说说你的想法。要求:增加小棒变成五边形,看谁动作快。

提问:最少用几根小棒就能围一个五边形?想一想:围六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先数一数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把这些图形分成了几类,各有多少个。4.出示机器人图案。

请仔细观察机器人,看看有哪些是你已经认识的图形,按今天的学习内容可以把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学生交流,指一指图里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5.做“想想做做”第4题。(1)让学生明确第(1)题的要求。

出示两张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想想怎样剪成两个三角形,怎样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学生操作剪图形,教师巡视。

指出: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剪法,都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四边形。(2)让学生明确第(2)题的要求。

出示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想想怎样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剪下一个三角形。

展示交流:你是怎样剪的?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

追问:从正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可以有几种剪法?剪下一个三角形后,剩下的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 6.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能找到几个就找几个;然后交流自己找到了几个四边形。总结学生的观察方法,指导找四边形的方法。

四、总结评价

交流:今天我们又去了图形王国,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小结:我们从传统的窗格图案上发现了边数相同、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的图形,经过观察、比较、分类,知道了按边数看,除了有三角形,还有四边形、五边形??这样我们认识了多边形,知道了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我们还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也都是四边形,看图形找图形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4~l5页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并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积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教学难点:建立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三角尺、钉子板、小棒、长方形木框(学生可以用硬纸条做长方形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认识

l.观察图形:出示一些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的图形。提问:你准备把这些图形怎样分类?

引导:按照边数可以分成三类。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这些四边形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吗?

说明: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但四边形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四边形,请小朋友看下面的情境。(出示例2)2.学习例题。

(1)这是生活里常见的情境。小朋友能在这些情境中找出四边形,用手沿四条边指一指吗?(指名学生指一指)

你也找出这样的四边形了吗?在课本例2的图上用铅笔描出这样的四边形。交流:小朋友在生活里一定也看到过这样的四边形。哪位小朋友说说,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四边形?(2)操作。

请同桌小朋友拿出三角尺,每人找出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拼一拼,拼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

交流:你能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拼法介绍给大家吗?

肯定学生的正确拼法,给予鼓励。

说明:小朋友都拼出了刚才生活里见到的那种四边形。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集体读两遍:平行四边形。(3)抽象出图形。

引导:小朋友现在知道了,这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完成课题板书)老师现在想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平行四边形这四条边要怎样画才对?

画图:小朋友想法真不错!现在看老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方向要完全一样(画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方向也完全一样(画另一组对边)。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追问:这是什么图形?你能找一找开始看到的四边形里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吗?

二、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完成练习。

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第一个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说说你的理由。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图里找到平行四边形,再画一面。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指出画对的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位置、形状不一样,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3.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4题。

引导:老师为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材料袋。咱们来打开材料袋看一看里面有什么。(材料提供:8根同样长的小棒、钉子板、方格纸)

要求:你能选用其中的一些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来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比哪个组想到的办法多。

交流:你们想用什么办法做平行四边形?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方格纸上画的、钉子板围的、小棒摆的。

交流中,结合用小棒摆的方法,要求说说可以用几根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围一围、看一看,呈现4根、6根、8根围的平行四边形,想想相对的两条边用的小棒根数有什么要求。4.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木条做的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拉成平行四边形。

学生操作拉一拉,注意观察,同桌说说有什么发现,再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说明:一个长方形,不管怎样拉,虽然形状、大小会发生变化,但它始络都是平行四边形。

三、回顾过程,课堂小结

交流: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能回顾说说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吗?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练习三第1~6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别相关图形是什么图形,能动手操作做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在折、分、拼、剪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相关图形的特征;感受图形的变化,体会图形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操作图形的活动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好奇心,具有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直观特征。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若干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其中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长方形的长、宽对应相等),方格纸。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什么呀?你都认识了哪些图形呢?

引入:这一单元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板书:平行四边形)内容主要是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这一单元的内容。(完成课题板书)通过练习,要能比较快地说明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能根据要求自己做出平行圆边形。

二、组织练习 1.图形分类。

(1)出示线段围成的各种图形,除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还有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

引导: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图形,能按边数分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交流:你把这些图形分成了哪几类?

提问:在四边形这类图形中,你认识过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几边形?(2)方格纸上画图。

请小朋友拿出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交流所画图形,有错的改正。2.做练习三第1题。

让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用长方形纸依次照样子折出图形,同桌互相说说每次折成的是什么图形,感受图形的变化和联系。

要求学生看课本上折的图形填一填,互相说说各是几边形。

交流填写结果,并提问:第一行五边形折过之后为什么还是五边形?第二行六边形折过后为什么还是六边形?

引导:还能继续折出另外的图形吗?同桌互相折一折,每次说说你又折成了几边形。

学生操作,互相交流。3.做练习三第2题。

引导:你能说出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吗?你能在图里画直线把图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吗?

请小朋友先想一想,如果分成三角形,每个图形最少能分成几个三角形,再自己试着画直线分分看。(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每个图形你分成了几个三角形?(展示学生的分法)

现在再比比谁分成三角形个数最步。

观察:一边分成三角形个数比较多,一边分成三角形个数最少。现在仔细比一比,你发现分成三角形个数最少的都是怎样分的? 4.做练习三第3题。

请小朋友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教师出示)请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拼成了吗?谁上来把你的拼法做给大家看一看?

引导:每人除了刚才的拼法,还想到不同拼法吗?自己拼拼看,看你能找到几种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交流:找到了几种拼法?谁来把三种拼法都拼给大家看看? 5.做练习三第4题。

(1)教师出示钉子板,上面有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提问:钉子板上两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你能改一改,把它们变成平行四边形吗?(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追问:为什么这样就是平行四边形了?(相对边的方向都相同了,或者相对边的边长都相等了)

(2)课本上第4题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如果不是,你也画一画,把它改成平行四边形。交流:你是怎样改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6.做练习三第5题。

让学生看两次各是怎样折、剪、拼的。

请小朋友照样子操作,分别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学生交流展示拼法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引导:刚才是照课本的样子剪和拼的,现在你能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折一折、剪一剪,再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同桌共同商量,想想办法,动手试一试。

学生合作思考、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想到办法了吗?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展示沿图形中间剪斜线的拼法)

归纳:现在看看有凡种剪、拼方法呢?(用长方形折一折,演示给学生看几种方法)从这些剪法、拼法中可以看出,只要在长方形中像上面这样斜着沿一条线剪开,把剪下的一部分移到另一边,就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明白了吗? 5.做练习三第6题。

让学生了解题目要求。

学生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引导:还能拼成其他图形吗?拼拼试试,看看拼出的图形有哪些你认识过的。交流:指名一些学生拼一拼,看看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

三、练习总结

提问:今天练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单元,回顾一下练习活动,你觉得今天的练习有没有趣?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呢? 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19页认识七巧板、拼图和“你知道吗”。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拼图等活动,认识七巧板,初步学会用七巧板拼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或图案,进一步体会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2.使学生在拼图活动中,了解用七巧板组合图形的不同拼法,体会图形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3.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七巧板的“巧”和用七巧板拼图的“趣”;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智慧,初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教学重点:用七巧板拼不同的图形。

教学难点: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成不同图案。

教具准备:七巧板、铅画纸、轻音乐(控制学生的活动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边听故事《乌鸦和狐狸》,边看图。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请小朋友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图。辅以七巧板拼图:

2、师:这些图案象吗?漂亮吗?

3、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图案都是用几块图形拼出来的?(七块)这七个图形就叫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智力玩具,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用七巧板可以拼出成千上万的图形,也称“七巧图”。七巧板流传到国外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被称作“唐图”。(录音)

4、揭题板题:有趣的七巧板(今天就一起来玩一玩有趣的七巧板。)

二、实践活动

(一)认识七巧板

1、在你们桌上就有这样的七巧板,请你倒出来,按形状分一分(学生拿出七巧板)

问:你分成了哪几种?(生说一种,老师贴一个,板书。)2.师:你能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块吗?

生:三角形有5块,正方形有1块,平行四边形也有一块。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一比,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你是怎么比的?(说说比的方法,老师动作演示,)

生: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 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二)自主探究,开发潜能

1、组织竞赛。师:你们想不想也用七巧板来拼一拼美丽的图案呢?要想拼这么美丽的图案,得先从简单的拼。接下来咱们举行个“七巧板,我来拼!”比赛吧,看谁拼的又快又好,就有机会拿到老师的拼图和这些作品哦,想不想参加。(想)那可得好好表现啊。

2、第一轮比赛(用两块拼)

师:任意从七巧板里拿出两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让两人说说你想选那两块来拼什么图形)

生:我用了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教师引导下交流,如能说出完全一样,要重点表扬)

生:我用了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三角形。师:有不同的拼法吗?

生:我用了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行。生:我是用一块三角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拼出一个梯形。

师:原来要拼出一个梯形只要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啊,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老师巡视时让先拼好的学生站上来,然后挨个介绍老师把它拼在黑板上板书)

师小结:这些图形都是用2块七巧板拼出来的。我们来看这三幅图形,它们都是用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的,通过不同的摆法,却可以拼出不同的图形呢,看来相同的七巧板是可以拼出几种不同的图形的,恩,七巧板真巧!

师:不过七巧板还很有趣呢,你看,这两块一样的小三角形拼出的正方形跟哪一块一样大啊,这个平行四边形跟哪一块一样大啊,那这个三角形又跟哪一个三角形一样大啊?(中三角形)那用这样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又能拼出什么图形啊?(三角形)还能拼出什么图形啊?好,咱们先不说出来,待会拼拼不就知道了吗?

3、第二轮比赛(用三块拼)

师:接下来咱们进入第二轮比赛,如果任意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谁来说说你想拼什么图形呢?(请2个人说说)

拼好一种后,重新再选3块拼一下,看谁的拼法最多?(学生拼在白纸上)(学生拼时,老师用ipad拍下来,也可以适当指导,交流时,随意挑学生来说说)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是太厉害了,只用七巧板中的三块,就拼出好多的图形呢。我们来看这个平行四边形,还有这个平行四边形,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但是用的七巧板一样吗?(不一样)看来不同的七巧板,也是可以拼出相同的图形来呢,再看这个正方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它们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用的七巧板却相同,恩,七巧板的确很巧!刚才我们用2块、3块七巧板拼都拼过了,你们有没有发现用3块七巧板的拼法比用2块七巧板的拼法好像还要多啊?

小结:看来,选的块数越多,拼法也越多(板书)

4、第三轮比赛

(1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用更多的块数拼拼看,不就知道了吗?接下俩进入第三轮比赛。说明: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你想试一试吗?拼之前你先跟同桌说说你想用几块拼什么图形(提示:如果拼不出你要的图形,可以改变一下拼法,或者也可以求助老师哦)(2)学生试拼(用音乐调控学生的活动)拼完和同桌说说,你是用几块拼成的什么图形?

(3)展示、交流、反馈。说说分别用哪几块七巧板拼成了什么图形。(4)、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他拼的时候很有方法,我们来看看,如果在拼的时候能有方法的拼,那就更好了。

师小结:拼了那么多我们不难发现,选的块数越多,拼法也就越多。七巧板巧吧?

5、用七块拼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七巧板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其实七巧板还能拼出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老师就拼了两幅副图,给大家欣赏一下吧。

瞧,这些图案象什么呀?你能说说图中表示的意思吗?老师还给图配上解说词呢? 师:对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运动,把身体练得棒棒的,这样也才会棒棒的。师:看了这些图,是不是心痒痒,也想自己来拼一拼啊。

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一轮的决战:你能自己动脑用7块七巧板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吗?拼好后给图案取个名字,或者配上一句优美的话。当然如果你喜欢老师的作品,也可以模仿老师的拼。

把贴的又快又好的贴在纸板上展示,并让孩子说说拼的是什么,取了什么名字?

参观、点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师: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获得了丰收。

6、刚才小朋友们拼的都很棒,老师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问:要拼出正方形可以用哪几块来拼?最少用几块?最多用几块?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七巧板,也一起拼了七巧板,那你觉得七巧板巧在哪里呢?那么在拼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经验,说给大家听听吧。

2、七巧板千变万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思考,就会拼摆出更多更美的图案,都能和七巧板成为最好的朋友。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12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鲜花和星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共有两句话,第一句,用打比方的写作方法说明夏天满地的鲜花比天上星星还多;第二句,用相同的写法说明夏天晚上的星星比地上的鲜花还多。《放小鸟》主要叙述的是“我”放飞一只小鸟的故事,告诉我们鸟是人类的朋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这儿真好》主要写了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改善环境。《世界多美呀》讲的是小鸡对世界的认识。《我叫足球》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本单元的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学习体会保护环境等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通过学习体会体会保护环境等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   鲜花和星星…………………………2课时   放小鸟……………………………  2课时   这儿真好……………………………2课时   世界真美呀…………………………2课时   我叫足球……………………………2课时   练习6……………………………… 3课时   鲜花和星星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共有两句话,第一句,用打比方的写作方法说明夏天满地的鲜花比天上星星还多;第二句,用相同的写法说明夏天晚上的星星比地上的鲜花还多,这种互相比喻的句式通俗易懂,富有童趣。 教学目标:   学会6个生字,掌握生字的正确笔画结构;认识生字“满、颗、数”,及新偏旁“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课文内容,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体会儿童的生活情趣,引发儿童对周围事物及大自然的关注及热爱。培养热爱美丽大自然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工整、规范书写生字。 学情分析:   学生对鲜花和星星这两种事物都比较熟悉,诗歌句子也比较简单,语句易懂,学生学习这首诗歌不会有困难。 教学构想:   先通过板书“鲜花和星星”说说鲜花的家在那里,星星的家在那里,了解了两种事物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鲜花和星星的关系,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读生字,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认识多音字“数”结合组词,学习应用。在认字的基础上学习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读字词,学习写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束小野花)你喜欢鲜花吗?板书课题,读题, 说说“最喜欢”是什么意思?你平时最喜欢的是什么呢?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生读课文,纠正字音。   3、认读生字词。   (1)出示 :最好  满地  几朵 那边 真多  晚上  数数  一颗 喜欢   (2)齐读、指生读、开火车读。   (3)指生说词义,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句。   (1)说说哪个季节的喜欢最多?(在“夏天”这个词下画上红线)   (2)引读:我最喜欢……真比……还多。鲜花多得怎么样?(板书:这里一朵,那里一朵)说明什么?(花儿多)多的比什么?(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2、过渡(星星在什么时候出现?)   (1)晚上花儿睡了,我不再打扰花儿了,就数着满天的星星。   师:星星多吗?多得怎么样?   生读:……   (2)那么是花儿多,还是星星多?(讨论)   3、师范读   4、合作小组读   5、小组个人表演读。   6、评一评谁读得好没,好在哪里?   7、试背(对快背的同学表示高度评价)   四、学生自由背诵课文,练习表演。   1、指名表演背诵。   2、全班同学们自由表演给好朋友或老师看都可以。   3、师:白天,星星睡了,有花儿向我们微笑;夜里,花儿都睡了,可还有星星快活地向我们眨眼,同学们也能用明亮的眼睛发现了大自然的美,对吗?   五、学习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字:朵  那  真   2、自由读生字,读准字音,读字组词,交流字义。   3、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说说每一个字的笔画笔顺。   4、“朵”:第二笔是竖弯。“真”:里面是三横   5、教师逐字示范写,学生书空练习。   6、学生描写字贴,教师巡视指导。   7、同位评一评。 作业设计:   记忆生字,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鲜花和星星 鲜花――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星星――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背诵课文,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生词,指导读准轻声。   2、齐读生词,开火车读,指差生读。   3、读生字,组词、扩词,选词口头造句。   4、指生朗读课文,评评谁读得好。   5、自由背诵课文,指生背诵课文。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内介绍一下你为什么最喜欢的是花儿或是星星。   3、以小组形式为单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花儿的美与多,站在花海中游戏的'乐趣;星星闪烁,数也数不尽的快乐。最后,通过比较,体会到花儿与星星一样都是多得数不清。   4、面向全体学生: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你们有什么感受?(花儿和星星一样都是最喜欢的。)   7、同学们热爱大自然,也特别善于细心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美,我们请花儿和星星也给大家评一评你们说得好不好。   三、口头填空:   1、出示:我喜欢早春漫山遍野的梅花, 这里―――――― 那里―――――― 真比――――――――――――――    我喜欢草原上一群群的羊儿, 这里――――――    那里―――――― 真比――――――――――――――――。   2、指生口头填空   3、你还会说这样的句子吗?指生交流。   四、学习生字。   1、教师展示“满、数、颗、最、晚”。   2、指导书写新偏旁“页”。   3、重点指导:“满”是左右结构;“晚”的第十笔要穿过扁口。   4、学生自学这5个字怎么写,怎么记,怎么组词。   5、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后在书上描这5个字。   6、这5个字要怎么写才写得好看呢?学生说说描红得出的经验,教师适当归纳并范写。   7、学生在《习字册》上抄写这三个字。 板书设计: 鲜花和星星 满  数 颗 最 晚。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   2、把这首诗表演给父母和好朋友看。 课后反思:     放小鸟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的是“我”放飞一只小鸟的故事,告诉我们鸟是人类的朋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 教学目标:   学会9个生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爱护大自然爱护鸟类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书写生字,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普遍喜欢小动物,文中的小鸟学生更为喜欢,学生会在一种好奇的情感中朗读课文;本课中的生字比较难认,还有两个比较接近的词“着急”、“焦急”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结合读课文,分析比较加以区分和记忆。 教学构想:   通过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文中小鸟的外形特征,让学生也产生对小鸟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生字、记忆并书写生字,体会热爱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引入:   1、我想告诉同学们一件事情,我讲完后,看谁能告诉我,我讲了一件什么事,看谁听得最留心。事情是这样的:(师复述课文)   2、学生互相讲述故事,个别讲述。(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大概类容。)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   小嘴 喝水 朝着 着急  焦急 窗外   心想 翅膀 羽毛 非常  一闪一闪    找孩子  决定  拍手(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将生字词带入课文中读一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课文中的长句子能读得正确、流利吗?(出示长句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4、再次练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引读课文:姑妈送给我……小鸟的样子是……非常…   (2)再读第一句。   你们喜欢这只非常可爱的小鸟吗?文中的“我”也很喜欢它。往下读你们就  知道了,齐读(第一段的二、三两句)   (3)导读:看到小鸟不吃也不喝,一动也不懂,我怎么样?(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分析课文第二段   (1)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突然,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什么是焦急你们知道吗?(非常着急)这两只鸟在焦急的说着什么呢?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自己能听到什么,看到什。   (2)当我听到另一只鸟在叫唤时,我是怎样想的?用“~~~”画出我想到什么?   3、分析后两个自然段   (1)我最后怎样做?指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如果你捉到了那只鸟,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2)小鸟飞走的时候对我说什么?   (3)起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练习  小朋友放小鸟的故事被我们电视台的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13

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师: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3、巩固练习,

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出示1T图)老伯伯看见同学们这么热心特地买来矿泉水来谢谢大家了。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四、全课总结。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教学目的:

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酸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

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课件出示第7题,

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心和它交上好朋友吗?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教学目的:1、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有哪些类型?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在教完这节课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是要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对应的教学。

小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15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下表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

认数读数写数

整千数: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非整千数: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按顺序整理数。

大小比较

比较大小时的数学思考,比较大小的实际应用,非整千数最接近几千。

练习三

整理全单元的知识,进行读、写数与口算等有利于发展数感的练习。

第22~23页的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数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从原始人采用石子、结绳、刻痕等方法记数到用甲骨文、算筹、早期的数字等符号记数,直至用现在的阿拉伯数字记数,使学生看到数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智慧的结晶,从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以下一些问题。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苏教版教材第一学段前四册中的认数教学安排得很细致,学生经历了20以内数、百以内数和千以内数三次认数过程。他们从中积累了利用小棒、计数器、正方体木块等学具帮助认数的经验,积累了研究数的组成、理解数的意义的经验,积累了读、写较小的数以及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经验,已经整理了个、十、百、千四个数位的顺序这些都是继续学习更大数的重要资源。本单元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学习经验。

(1)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材首先出示一幅体育馆的照片,并告诉学生:这座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一万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数,教材希望这个情境能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万是比较大的数,同时激起一万有多大、一万怎样写、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一万等疑问,引起学生继续认数的愿望。

(2)利用教具和学具帮助认识整千数及一万,扩展数位顺序表。

二年级(下册)认识一千时使用正方体木块作教具和学具。学生已经知道一个小正方体表示1,10个小正方体排成一条表示十,10条小正方体拼成一片表示百,10片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表示千。教材从一个大正方体表示一千为起点,让学生看着一个个大正方体一千一千地数,依次直观认识一千、二千、三千九千。当出现10个大正方体时告诉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首次直观描述了一万的含义。然后在计数器上确定万位,在千以内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添上万位并凸现数位顺序,这些都在帮助学生加强对10个千是一万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借助计数器学习整千数的组成与读写,又一次理解整千数的意义。

(3)及时安排口算,加强对数的理解。

把认数与口算密切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由于学生已经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法、整百数加减法的能力,所以教材把整千数加、减口算安排在想想做做里让学生自己学习。口算思路是开放的,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一位数加、减想整千数加、减的得数,如6000-4000是6个千减4个千得2个千或者因为6-4=2,所以6000-4000=2000。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获得的基础知识。

第17页第2、3两题结合介绍自然知识练习读、写整千数,学生从中拓宽了知识面,体会了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还激发了练习的兴趣。第5、6两题联系操场上跑步和书店进货进行整千数加、减计算,再次加强一万是10个一千的知识,体会整千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第7题是开放性问题,男孩与女孩的家可能在少年宫的同侧,也可能在少年宫的两侧,两种情况的算法不同。这道题除了计算内容外,还含有空间位置和可能性的内容,是一道数学思考含量较高的题。

2合理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写的教学。

教材第19~22页教学非整千的四位数。四位数可能各数位上都不是0,也可能某些数位上是0。某些数位上有0的四位数,0可能在数的中间,也可能在数的末尾。中间有0的四位数,可能只有一个0,也可能有连续两个0。不同情况各有读、写技巧,分析学生学习四位数的读、写,一般会出现这些情况:

已经掌握的各数位上都不是0的三位数的读、写方法,能比较容易地迁移到各数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上;

已经掌握的十位上是0的三位数的读、写方法,能比较顺利地迁移到中间只有一个0的四位数上;

已经掌握的整百数与几百几十的读、写方法,也能迁移到末尾有一个0或两个0的四位数上;

三位数的中间不可能连续有两个0,因此中间有连续两个0的四位数的读、写是学生首次碰到的情况。

根据以上分析,教材编写时注意了三点。

(1)由一般到特殊地安排。

第19页例题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应用读、写三位数的方法读、写四位数上,先读、写各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再读、写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然后读、写中间有连续两个0的四位数,至于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安排在想想做做里教学。学生能自己读、写的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数中间的连续两个0由教材告诉学生只读出一个零。这样的安排,重视了读、写数的基本方法从最高位起依次一位一位地读、写。突出了读、写数的技巧哪些0一定要读、哪些0可以不读、哪些0要一个一个地读、哪些0可以合起来读;哪些零只表示一个0、哪些零表示连续的两个0。

(2)把认、读、写数的教学有机结合。

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计数器支持下直观地理解数的组成,并写出数,读一读,感受基本方法;想想做做第2、3题离开了计数器,在分析数的组成基础上,对照着数位顺序表读、写数,理解基本方法;从第4题起要求学生自觉地按数位顺序读、写,掌握基本方法。像这样先分析数的组成,再依据数的组成读、写,能引导学生体会读数与写数要联系数的意义,使数的读法和写法有充实的内涵。

(3)不出现文字法则。

教材认为读数和写数是有规则的。但是,规则不应该是机械的、规定性的、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学生在读数、写数活动中体会、自己总结并自觉遵循的。

教材不出现文字结语的原因是,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读、写方法,没有必要再用书面文字总结。反之,如果学生不理解读、写数的方法,让他们机械地套用读、写法则,不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材不出现文字法则不等于教学中不要法则,而把总结法则的机会和空间留给了教学。

3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读、写数练习。

第20页第3题让学生结合家用电器的价钱写数,有助于他们联系生活感受数的意义;第4、5题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读、写数,使他们增加一些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通过有兴趣的读、写提高练习的效率;第8题让学生结合找规律读、写数,同时整理了数序。

以认数带口算,让学生在计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组织对比练习,如五千四百与四千五百的比较,让学生初步感受十进制记数法的位值原则。又如二千零六十与二千零六的比较,使学生辨清数中间有几个0。

教材还设计游戏性练习,如第22页第10题。既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加练习容量,还培养合作精神。

4在开放情境中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首先,题材是开放的。第24页例题提供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器的单价,这四种家电可以两两比较价格的高低。例题只比较电视机和空调器的价钱,试一试比较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钱,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比较对象。

其次,思路与方法是开放的。在比较两个具体的数的大小时,学生从各自的数学现实、个性爱好出发,设计自己的比较方法。学生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例题里的两种思路仅是学生众多方法中的一部分,教材鼓励比较的策略与方法多样化。教材不以文字形式总结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比较方法不应是灌输、强化、机械记忆的,应该是学生以体验的形式自己积淀的;二是不突出某种方法,防止限制其他方法的应用。

第三,练习是开放的。想想做做第2、3题联系实际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经常应用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第6题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先分别用卡片摆出数,再比较大小。这道题的容量很大。

另外,想想做做第5题要说出八个四位数各接近几千,第7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估计。这些题是在学生掌握了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能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为以后估算作准备。

本文网址:http://m.bijiaogao.com/fanwenziliao/188431.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