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论作文观念十八篇

一篇好的作文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写好一篇作文需要我们做哪些准备呢?针对此问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议论作文观念”,烦请您关注并详细阅读本文!

议论作文观念 篇1

农业区位条件: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消费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等)

灌溉农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有灌溉水源的地区可发展,如我国的新疆的绿洲农业、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宁夏的银川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等

乳畜带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学技术等)

农业地域类型:水田农业、旱作农业、牧场畜牧业、游牧畜牧业、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等

水田农业: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季风气候区,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规模小,精耕细作,单产高。

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北美东部、西欧、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地中海型农业:地中海海气候区,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种植小麦、大麦等冬季作物,夏季种抗旱耐热的油橄榄、葡萄和柑橘等经济作物。

热带种植园农业:亚、非、拉的热带地区,专业种植一种或几种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天然橡胶、可可等),商品率高

城郊农业:适应城市市场需要,主要生产蔬菜、乳肉、禽蛋、花卉等。品种多,商品率高,布局呈环状(近郊:生产附加值高的蔬菜、花卉、奶牛等)。从单一的经济功能向经济、生态、观光、休闲等多功能发展,如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园艺农业等。观光、休闲:南汇桃花节、奉贤菜花节、崇明野菜节等

现代农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环保等特点。如孙桥现代农业园区

工业区位条件:矿产资源、能源、环境、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学技术、集聚、地价等

宝钢的区位条件:(市场)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需求市场巨大;(交通)地处长江入海口,水运十分便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临长江,取水方便,对城区污染少等

工业区位的变化:资源等传统因素影响力减弱;科技、市场、人才等区位因素影响力增强。

世界主要工业区:北美工业区(最发达)、西欧工业区(起步最早)、东欧工业区(资源密集型重工业)、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临海布局,加工贸易型)、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新兴)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科技、人才、信息、环境、交通、通讯等因素影响力强(著名集聚地:美国“硅谷”、日本筑波、英国剑桥、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北京中关村等)

美国“硅谷”的区位条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航空、高速等现代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高新企业集聚,市场巨大等

商业区位条件:交通、人口、集聚、地价,以徐家汇市级商业中心为例理解

世界主要的区域贸易集团:欧盟(EU)、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

产业结构优化:合理比例,形成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高。(避免雷同,与本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和优势的产业)

议论作文观念 篇2

看那些仙桃呵,吃到它,你就是仙人了。有人垂涎欲滴,指着权力大树道。

循了这声音,我追溯历史的渊蔽,那儿积淀着的沉重的呻吟,正诉说着没长的封建集权制,曾是怎样使官的品数成了衡量人的价值甚至荣辱、尊卑的唯一标尺,使做官、使出则舆马,入则高座,堂上一呼,阶下百诺的生活,成为众目所望的金梯仙径。

循了这声音,我仿佛看到已逾知天命之年的婉约派诗杰柳永,正与萃萃学子跻身选拔进士的考场。柳永一生自命清高、愤世疾俗,却也终不能看破一个官字,似乎唯有吃到那权力的仙桃,他才算个确有作为的人,他的晚年才得平静。然而,真正使他名留史册的却是他的诗。

当一个官字统摄了社会价值观念,进而在一种官本位文化氛围中,怎能不导致人们对权力的敬畏崇拜、小心冀翼和毕恭毕敬?又怎能不造成范进中举的闹剧、私欲熏心的人格和生命力的萎缩?

今天,新世纪的绿水染青了一条条街道,然而它却不能涤荡思维和观念的所有角落。我想起一则神话:在一座仙山下,几位蛮横的仙人放置了一张仙床,让所有行人一一躺在上面,比床长者削去一截,比床短者需被扯拉到床的尺寸。后来,仙人走了,仙床没了,可人们却习惯了以床的观念衡量自身。

现代观念,要求剔除一切神话的席位。

权力也仅仅是衡量智慧、才干的标尺之一,绝非仙桃、仙床;是施展理想、抱负的手段之一,而非人生歌舞的主题。成就和美德,才是评判人的价值大小的根本刻度盘。

权力,是大众给予有志有识之士管理和治理社会、服务和造福于民的尚方宝剑,它执掌于正直人手中,是公道的卫士;被邪恶之徒窃取,是正义的锁链。有人因权力而创造了杰出的业绩,也完善了自己的人格雕像,有人因权力而倍显平庸和无能,甚至因贪恋权力而毁灭。

儿呵,我想跟你再牵着那条黄犬,同去蔡东门追野兔,还能做到吗?秦72相李斯当被腰斩咸阳时悔恨不已。他玩权而位尊而终被玩权者所倾轧。当人视权力若神明,他必视人的尊严如粪土,甚至认为靠牺牲尊严、真诚和正义,可以最廉价地促进自己的目的,而等待他的必是毁灭。

议论作文观念 篇3

城市空间结构包含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两个方面。

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从市中心往郊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

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城市所处的自然条件

中心地理论(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提出):城市等级越高,则规模越大、职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世界六大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3、出现城市群;4、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1、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心;2、城市是区域服务中心;3、城市化促进产业结构现代化;4、城市化带动农村现代化;5、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

议论作文观念 篇4

不久前,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个青年人向一家杂志编辑自荐作品,期望对方能够帮忙发表。编辑看后,非常遗憾地对青年人说,文章是很不错,只是可惜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如果是某某作家的作品,准行!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是编辑的话,却让我反思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在主导我们的观念?我认为是“强势观念”。(目前,这一词还没有正式收录词条,是我从“强势文化”引申过来的。)

对于“强势文化”一词,我们比较熟悉。当提到“麦当劳”“肯德基”“好莱坞”这些词语的时候,我们很自然会想到是美国。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这一点当之无愧,从其强大的经济、军事、政治力量上可以外现出来,而基于高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美国文化对其他国家来说,也就毫无疑问成为一种强势文化。

其实,我个人觉得,不管是“强势文化”,还是“强势观念”,在道理上都是有很多相同点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适用的范围不同。根据百度词典的解释,比较准确的可以这样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而观念主要是指人类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可以看出,观念是文化的一个组合部分,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主观意识,而观念只是个人的主观意识。

“强势观念”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从而导致一种“顶礼膜拜”现象的出现。从好的方面来说,一个人一旦出名后,差不多他就被社会认可了,说出的话就可以说是“名句”了,因此,我们不管做什么,如果能够用上,就大量旁征博引,大谈特谈,久而久之,所谓的名气也有了,这样,一种神秘的“光环”笼罩在名人头顶,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所以才有故事中编辑说的那句“可惜不是出自名家之手”。

现实生活中,我常常看到一些所谓的大作家,其很多作品差不多都是“新瓶装旧酒”,今儿换个题目整出一篇,明儿又修改一下故事又弄出一篇,然后,出版商却乐此不彼为他们的出书,而文章的思想内容却毫无更进,有些甚至还不如以前的。作家写书,因为他们头顶有“光环”,读者读书,因为他们看到别人头上有“光环”,出版商为他们出书,因为他们看到这种“光环”还有利可图,在这里,我认为“光环”就是一种个人影响力,代表个人的“强势观念”。如果这种“强势观念”肆意泛滥,到头来,损害的还不是我们广大读者的利益,关键是得利者抓住了大众趋附“强势观念”的心理。

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中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由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也在不断强化自己的观念主张,希望到达“强势观念”的阶段,这样就可以大张旗鼓地向被自己观念统治的“思想弱者”,推销自己的思想主张,甚至是迫不及待地造成一种社会“舆论”,让自己观念的地位更加稳固。从积极方面来讲,我不否认这样没什么不好,这个社会是需要好的榜样,以及榜样的.力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盲目跟随这种“强势观念”,不分清红皂白,认为名家的就是好的,不管什么观念,一概接受,然后再把这种观念传染给别人,让这种“强势观念”充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慢慢地,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打上“你不是名家你不行”的烙印,这无疑是对其他更好观念的无情扼杀。

想当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无比前瞻开明地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才使各派学者在学术上各抒已见,使当时的北大成为各种主义、思想及**的策源地,从而出现一股百家争鸣的新风。可如今,“强势观念”如同物欲般横流世俗,只要我们听到带一个“名”字的,潜意识里似乎感觉就不太一样了,感到自己矮了半截似的,都是用仰视的目光,来看待对方,这大可不必!

对待这种“强势观念”,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一方面,一个“名”家只是在某一些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面,强于自己,这并不能代表他所说的,所做的,所写的全都是正确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乱把“强势观念”强加于别人的观念之上,这不仅是会对别人心灵造成伤害,同时也极力向大众表明自己很愚昧,很无知。

议论作文观念 篇5

握紧了点手中的零花钱,也不知怎样想的,竟拿到鼻边闻了闻,或许是因为妈妈曾跟我说过,金钱的滋味是最不好闻的了。这时,脑袋的一“忽现”,便有了这篇文章。

都看过电视剧,电视剧不管是真是假,往往都会呈现这幅画面:一个人,为了钱,变节了自己的家人,跟一个有钱人走了,从此,便呈现在各大苦楚聚点,有了新衣服,丰厚的全部……钱的.论题,咱们永久说不尽。在日子中的演绎,却有着悲欢离合。

关于这类电视剧,我一般不做任何点评。但,人活着需求钱,但不能只为钱而活着。钱是人日子的物质条件,但不是日子的仅有。在人类社会中还有环绕比钱更宝贵、更重要的东西。比方,亲情,友谊。小学生都会填的:金钱能买到补药,却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食欲;金钱能买到书本,却买不到常识……这类的填空题不是没有见过,但这类的题说的不是现实吗?

咱们应该怎样看待金钱呢?这或许引人深思。金钱在咱们日子起了极大的效果,咱们都需求它。它能够买环绕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能处理一些工作。但我不能否定很多的金钱会对咱们发生很大的引诱,甚至会歪曲人道---掠夺,变节,杀人,****……..

若要问我,究竟该怎样面临金钱呢?我会答复:攒足够用的钱来保持家庭的温饱,不求特别物质的日子,只求踏踏实实的过好自己的日子,全家健康美好,和和气气。但往往有些人,不会这样想,他们总想坐收渔利,总想贪图享受,这类的人,在往后的路途上是否会走上违法犯罪的路途,还值得咱们看下去。

最终,我想引证一句话:金钱是美好日子的必要条件,但金钱并不等于美好。

议论作文观念 篇6

达克沃思对她的学生(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是:“每周大家要做的工作有四项:

第一,观察月亮的运动,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在笔记本上,别忘了每周上课时把笔记本带到课堂上来,因为我们要分享你的观念;

第二、阅读指定的\'文献,这些文献将会在课堂上讨论,尽管并非每次课都讨论它们;

第三,具体研究某人的学习,并写成研究报告;第四,写日记,记下你关于这门课的感觉和想法。”她的这种观察月亮的课程成为她教学的一大特色:从中,她的学生们不仅理解自己如何学习,而且理解小组中同伴如何学习。因此,她所教授的“教与学”课程又被称为“月亮课”。

与我们倡导的新课程对照,我认为这本书中关于智力本质和教学本质的描述是非常合适的。特别是作为教师,我们往往比较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其实,我们自己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最好的样板,我们也常常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婴儿的学习过程,其实,在婴儿的学习过程中,蕴涵了人类学习过程的共同特点。达克沃思从教师自身学习过程和婴儿学习过程出发,对于学习过程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我想这样的探索是很值得教师来学习的。

议论作文观念 篇7

我们的思维都一样但你知道我们缺乏的是什么

现如今社会,有很多年轻人如和我同年的人,都有很多的想法。我们彼此都一样

有很多的机会给我们发展但是我们缺乏的就是经济与勇气。。

也还有很多同年的人有经济但是他们的思维却停留在如何时尚如何享受,有很多的人都追求非主流及街舞时尚,他们就没有想过时尚是不是我们可以追求的,没有想过怎么去发展自己的空间,我们打个比喻,在美国一般人士有这个想法他们有1元钱,就在想如何把这一元钱变两元,在如何由两元变更多的钱,但我们国内的人却很小视这一元的存在。。。

我们在拿国内江浙一带人比较浙江人的`观念就大有不同他们把工作做第一天天忙碌的是工作,心里整天盘算的是怎么找钱,是我们要素学习的对象,在上海人就工作也重要但他们第二点就是相当错误的了以消费为主。所以给很多老外带去了我国大多经济。。。。我个人看法四川人是最不求上进的人,个别人除外。每天除吃喝嫖赌就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了有的可能也是怎么去嗨啊怎么去骗啊。就连现在的学生都是在想怎么去找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那里还有空去想现在的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去做什么样的人。。就算有这样的人可能他的思想都还停留在茫然两个字上。

现在有很多人都应该把自己的观念开开想以后怎么做怎么发展。但是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克服自己.,,既然想到的路,就要自己把他走玩,哪怕是爬,也要把他爬玩。。。。。。思想与观念是很重要的。10年前的今天我们在想这东西学来有没有用?应该以后没有用吧。哪还学什么啊不如不学,但10年后他却是你当初想到没有用的东西所以你就没有学。但是10年后你在学还可以赶上吗?

潮流是什么?我的潮流就是今天的所想的。想的就要学习。等你自己的想法现实了以后走在如今的潮流之上以后《你》就是后人所谓的潮流了。我们不要在跟着潮流走要想办法让潮流跟着你走注意《你也不要和潮流隔离的太远那样现实社会的人们会淘汰你的》

我们的生活要有波动要动力我们的人生才算完美。

几许何时才有人生潮流。

追求人生潮流的疯狂人士们请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议论作文观念 篇8

步入人生的黄昏,在老年阶段的人可以做什么呢?有人选择含饴弄孙,纵享天伦之乐,有人选择行万里路,看美好山河,也有人选择老而好学,燃炳烛之明。衰老是不可逆的,而丰富充实生活,壮心未与年老,才是对自己的负责,才是应有的精神姿态。这也是我们当代年轻人最应该学习的,我们应该坚持自律,拼搏奋斗,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毛主席常说的学海无涯,是鲁迅先生去世前最后一小时的仍在写作,是贤人师旷的至理名言: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是老干部、老党员的退休不退色,夕阳更生辉……

莫道桑榆晚,老年人是可以有所作为、有所进步的年龄阶段。疫情期间,当我们年轻人在游戏刷剧时,百无聊赖时,武汉61岁老人万雪琴却利用这段时间上了160多门网课,学习了茶艺、书法、楹联等课程,她坚持学习的精神,引发无数网友热议赞叹。随着物质生活的充盈学霸老人的新闻开始变得屡见不鲜,老年人不再满足于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据专家统计,目前我国就有800多万老人在6万多所老年教育机构学习。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养老,便是学习。他们的精神令人佩服。

与这些老年人相比,无疑是我们年轻人更加幸运,我们有强健的体魄,活跃的头脑,充沛的精力,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然而,在我们同龄人中,却有人早早失去了追梦的执着信念,迷失于纷扰的尘世中,失去前进的方向,醉生梦死,游戏人生,实在令人惋惜。等待这些人的,最终只是空虚消沉的深渊。

老年人的坚持学习给我们新青年以启迪:在新时代的更迭不停,瞬息万变下,要保持与时代接轨,不会掉队,我们就应该严于律己、与时俱进,这不仅要求我们要积极学习,更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精神,用坚持、自律学习的探求火把照亮人生旅途。

劝君谨记:积极进取,克服困难,发挥余热,不惧岁月催老;学海无涯,前路漫漫,潜心修学,你我玉汝于成。

议论作文观念 篇9

婴幼儿接连坠楼,非死即伤;中学生在河边、湖边游玩,一再发生多人溺亡事件。这些新闻不仅让人看着痛心,更让人觉得我们这个社会有一种东西正出现严重缺失。

婴幼儿和中学生无疑都属于未成年人,那么,他们一旦不幸出事,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媒体进行呼吁,希望家长和他们的亲人如何如何。而根本没有做法律层面的思维,更没有付诸行动。即,为什么不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也许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不甚健全,那为什么不赶紧从立法上从速补上这一课?也许中国社会太注重于伦理及家庭管理,但是,孩子并非是家长们的私有财产,他们更是国家的未来。有鉴于此,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从法律层面给予婴幼儿和中学生以更好的保护呢?

诚然,当今社会应该属于法治社会。但是,既有观念与思维却一再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方式。譬如,最近一再报道的恶狗伤人事件,这方面应该有法可依。可依然是狗患成灾!而像藏獒一类的凶恶畜牲在全国泛滥,难道有关部门事先就不能进行约束严加管理,非得等到出现灾难时才大张旗鼓的予以治理?既如此,法律当然也就失去权威与尊严,从而让位于习惯与关系。很明显,后者绝非是构成法治社会之要素。

再说自今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立法初衷不能说不好,更是鼓励做儿女的要常回家看看。但是,如果有人置老年人权益于不顾,不遵守怎么办?能够依法惩处吗?不能。就连有关人士也解释说,目前只能从这个层面进行呼吁和引导。既如此,那这样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还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呢?答案是:不能!可想而知,这样的法律、法规又有多少约束力?

结论:虽然我们现在好像是法治社会无疑,但我们的观念和思维,以及观念和思维等等之外的东西,却依旧停留在既有模式上。观念不变,则灾害不断。各行各业,莫不如此。

而粗放式法律、法规,粗放式社会管理,更是我们这个社会最严重诟病之一!

 


议论作文观念 篇10

人口发展历程(4个阶段):工业化之前的低增长阶段、工业化初期的高增长阶段、工业化中后期的增长率下降阶段、后工业化时期的低增长阶段

年龄构成: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人口(15-64岁)、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

人口老龄化(7%)、人口严重老龄化(10%):(原因)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高、社会保障好导致生育观念改变等

上海人口增长:机械增长高(大量外来人口流入)、自然增长慢(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影响人口分布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首要因素)、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历史因素

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人口迁移: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其它如生态移民(P26)、工程建设移民等

人口容量:(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和环境(首要因素)、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

确定一个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重要意义。

议论作文观念 篇11

沉积岩:有层理,常保存有化石,如砾岩、砂岩、页岩、泥岩、石灰岩、煤等

变质岩:经高温高压变质,颗粒定向排列,有片理,如大理岩、片麻岩、片岩、板岩等

曲流(河曲):凹岸(受侵蚀,水深,建港)、凸岸(泥沙易堆积,水浅)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地表喀斯特(如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如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等)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等)、海积地貌(如沙滩、沙洲、沙堤等)

风成地貌: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柱等)、风积地貌(如沙漠、黄土、沙丘等)

雅丹地貌(新疆等干旱地区,风力侵蚀而成)与丹霞地貌(广东丹霞山等湿润地区,红色砂岩,流水侵蚀而成)

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地形类型(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地形部位(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盆地或洼地)

议论作文观念 篇12

学生吃饭吃到一半,倒入半桶,令人可惜。如今大部分学校食堂的饭桶,都是以“溢满”的状态立在一旁,不少老一辈看了都深感唏嘘!

胡师傅和同事看到学生吃完饭后剩下不要的饭菜,不忍丢弃,于是就装到塑料袋里,留着晚上吃,其珍惜粮食的行为值得赞扬。不过在网上对胡师傅的行为看法众说纷纭,有人甚至认为吴师傅的行为是传统的过时的观念,认为它落后于社会发展潮流。

我认为即使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节约观念一定不能丢!

认为吴师傅的行为是传统的过时的.观念的人,无非是认为,当今社会发展飞速,人均收入提高,无需为这些饭菜深感可惜,这样在大场合上是有失风度的,我想说,不可惜饭菜,随意浪费,就可以说明你赶上时代快车了,要知道,西部贫困地区某些家庭温饱问题,现在还未得到解决,一边是浪费,一边是饥饿,这就是当下一个文明的社会?

而吴师傅的行为的确值得点赞,不说他有多高学历,有多少超凡的记忆,但有一点他拥有,就是节约观念,长期用于心中,并且做到了知行合一,而吴师傅的观念与学生们的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某一种程度上说,学生的观念,或多或少深受其父母的影响,父母养好了好习惯,并且指导并约束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那么食堂饭桶“溢满”的状态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节约观念要时刻深记心中!

央视新闻在公益广告上拨打了全世界人口,浪费粮食的情况,其数字之庞大,令人震惊,尤其是官员吃饭,朋友聚餐,浪费只是更加严重。相比之下,吴师傅的行为,坚持节约观念,还有,千千万万个像胡师傅的人,他们都在身体力行,一直坚持不放弃,默默影响我们一代人,在此要向吴师傅及其同事深深的致敬。

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光盘行动”倡导节约风气,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当代年轻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而学校宣传节约观念,不能只是三分钟的热度,流于形式,走过场。更重要的是学校的高层管理者都能勇于出来,做到身体力行,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带领学生走向节约,拾回节约观念。校长陪餐制度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无论是古今还是当代,无论是战争还说和平,我们都要深明:节约观念不能丢。

议论作文观念 篇13

议论作文是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它要求作者对某个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理由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在写议论作文时,我们不仅需要有清晰的观点,还需注意观念的塑造。以下是我对《议论作文观念》的理解和观点。


观念在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观念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呈现论点和论证的逻辑关系。一个清晰明了的观念能够引导我们的写作,并保证文章思路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因此,在写议论作文时,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观念,找到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将其贯穿于全文。


一个好的观念应该具备详细、具体且生动的特点。这是因为详细的观念能够更好地展开文章,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细节。例如,如果我们的观念是“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展开讨论科技在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如智能手机对社交网络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商业模式的改变等。这样的观念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读者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我们要表达的意思。


同时,具体的观念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它们能够通过举例、引用数据和实际案例等方式来支持我们的论据,使我们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例如,如果我们要讨论“大学生是否应该选择留学”,我们可以通过列举留学能够提供的学术资源、国际文化交流的机会、培养个人独立性和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的好处来支持我们的观点。这样的观念将使读者更容易接受文章中的观点,并与作者形成共鸣。


生动的观念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通过使用形象的语言、比喻和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使观念更加鲜活有趣,令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和表达意图。例如,在谈论“年轻人的责任感”时,我们可以用比喻的方式,如将年轻人比作成长中的花朵,需要承担起责任的阳光和雨露,来突出年轻人责任感的重要性。这样的观念将使文章更具亲切感和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编认为,《议论作文观念》对文章的写作至关重要。一个好的观念应该是详细、具体且生动的,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还能够为文章提供更充实的内容和更有说服力的论证。通过正确处理观念,我们能够写出思路清晰、观点明确的议论文章,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兴趣和共鸣。真正做到“有观念,有深度,有亮点”,是我们在写议论作文时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

议论作文观念 篇14

一日,晚饭后的阅览室里刚刚停止入室的躁动,便有人来喊我身旁的同学。

阿陈!走,看电影《超人》!

不,快毕业了,应发奋学习,从今天做起,学习!一拳头打在桌子上,威威然其决心明晃晃立在众人面前。

哪儿来的正经,学习永远不晚!这是大学问家高尔基的名言,在那儿挂着呢

我不禁抬头望去,正对面的墙上的确挂着学习永远不晚旦的标语牌,可是我读过第一遍就马上领会到,他是告诉人们不要觉着机会已过,为时己晚,应当从今天做起,发奋学习。

明天吧,效法老高。阿陈跟他的朋友有了共词语言,牵着书本看电影去了。

改革的关键在于观念更新,阿陈及朋友之观念更新委实能够领导世界新潮流了。由此我想到另外一件事。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初级阶段理论,对马列主义有了新发展,自此人们欢欣鼓舞,充满信心奔四化,同时也有些人异常高兴,有了初级阶段这回可好了。

机构臃肿,人人搞饭吃初级阶段嘛,解决温饱问题;贵任不明确,混合生长不要苛求嘛,初级阶段总是难免;电霸王挽着油当家,说是祖传秘方专治不进贡等病横向联合,尊重个人利益,初级阶段应是这样。

于是,更新了的初级阶段理论扛在肩上,成了阿Q的王牌。不知以上诸君与阿Q又是否朋友,是否亲属关系,今天站在一起竟分不出谁来。还是尊鲁迅先生之称谓,都叫阿Q吧。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总有些阿Q,善于革命亦善于观念更新,并且观点新颖,论证有力,都赶在时代前列,堂而皇之,毫无羞涩。静而思之,诸如此类观念更新还是不更的好。

议论作文观念 篇15

世界上有俩种极端的人,一种人们形象的称之为实诚人,另一种人们称之为爱要面子有的人,然啊造成着两种人的原因就是观念不同。

有一个名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其实这句话就很好地反映出那些实诚人的观念,他们的观念不同,人的性格就不同,啊在这里,观念依然成了造成性格不同的根本原因。

从小到大我们时常过这样的故事;有一年冬天。一个贵人俯里要举办一次宴会。请了一个书生。然啊这个书生由于家里很穷,没有新衣穿。因此就把一件看起来还很可以的单衣穿上去赴宴,并且说穿单衣的原因是由于怕热,结果在俯里住了一晚活活冻死了,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故事,这也是那些爱要面子的人悲剧和观念,其实我们生活中当人们看到这个故事后,人人都会说那个书生死要面子,染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也是有很多。

由此可观。观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观念的该变也时时在你的一言一行之间。其实在上面的故事中。造成书生悲剧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只有书生自己的观念阿姨,还有人们那些带有伤害性的流言和飞语,主人公是一个读书人,脸皮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有些薄。不得不在乎人们的话语,观念不同。性格就不同,性格不同。习惯就不同,习惯不同。命运也就不同。

现今,人们提到后脸皮这个名词,都把它当作一个贬义词看待,然啊我却不以为然。就拿上面书生赴宴的故事来说,如果书生的脸皮在后一些。既是穿一身破烂的棉衣去赴宴那何不可,或许在东家的仁慈下,还可能赠送他一件新的棉衣也说不定。然啊正是由于他的脸皮不厚,所以不但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啊且被活活冻死。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饿下场。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生活有不是一个人过的,也不能全然不顾别人的意见因此对于这两中人还是双方都要适合为好。

议论作文观念 篇16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中国,有人并没有从实际出发,错误地认为要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并发动了十年,使国家的发展停滞不前,这不正是因为观念错误而导致历史性悲剧吗?因此,错误的观念是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是长在纯洁心灵中的恶瘤,是让繁茂绿树枯败的病根。

观念,是指人的思想意识。生命本是没有观念的,只是在接受教育或经历人世的过程中,才树立起观念,比如爱国的观念,坚持真理的观念,献身的观念等。而正确的观念,犹如明亮的北斗星,照耀着人生的.行程,成就了生命的辉煌。

诚然,在现实生活中,正确的观念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把人们引向光明;犹如沙漠中的绿洲,给人以希望;犹如一艘巨轮的船舵,控制着前进的方向。鲁迅先生是一把刀,一把尖锐地刺穿敌人心脏的刀,为什么敌人见了他如此害怕?是因为正确的观念让鲁迅有了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黑夜给了鲁迅黑色的眼睛,但他用来寻找光明。岳飞精忠报国,他的观念里只有一个“忠”字,为此他不惜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挥洒成惊天动地的《满江红》;杜甫忧国忧民,一心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宁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若不是有一个“怜”字植根于他的观念之中,他能成为“诗圣”吗?

在对待真理方面,正确的观念无疑能万古长青。哥白尼心中的观念,只求一个“精”字,他通过年复一年的精密观测和精确计算,提出了“日心说”,这无疑是科学史上的龙卷风,它虽然先将哥白尼的生命吹走,却最终刮走了早已在人们心中根生蒂固的错误观念——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亚里士多德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可以算是一个圣人,他几近乎于神。但是一个年轻人却“初生年犊不怕虎”,敢于提出质疑,并最终在比萨斜塔上证明了自己,这个人便是伽利略,他的观念中也只有一个字——真。

当然,生活中同样也有落后、错误的观念。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中国,有人并没有从实际出发,错误地认为要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并发动了十年,使国家的发展停滞不前,这不正是因为观念错误而导致历史性悲剧吗?因此,错误的观念是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是长在纯洁心灵中的恶瘤,是让繁茂绿树枯败的病根。

种植美丽的花草,我们只能观赏一段时间;种植正确的观念,我们则可以收获无尽的果实。让正确的观念永远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使社会和人生都健康地向前发展吧!

议论作文观念 篇17

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行星风系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副高控制,终年炎热干旱)、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稀树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有明显的干、湿季)、地中海气候(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东亚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印度低压切断副高形成夏威夷高压,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阿留申低压,盛行来自高纬内陆的干冷西北风,寒冷干燥

南亚季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海陆热力差异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高温多雨,出现雨季;冬季:赤道低气压带南移,盛行来自陆地的东北风,出现旱季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季风与气象灾害:夏季风的强弱变化造成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南旱北涝;夏季风弱,南涝北旱。强大的冬季风易带来寒潮、低温冷害及华北的春旱

台风: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带来狂风、暴雨、巨浪等灾害

寒潮:形成于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南下,带来大幅降温、大风、雨雪

梅雨:6月中旬到7月上旬,江淮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出现阴雨连绵、闷热潮湿的天气

梅雨与农业:正常的梅雨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短梅”或“空梅”易造成旱灾;“长梅”易带来涝灾

议论作文观念 篇18

【摘 要】传统教学观念把知识看成是定论,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同时低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并在教学中表现出了过于简单化的倾向。这些教学观念上的偏差导致了许多消极的后果。建构主义学习观体现了三个重心转移,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于革新传统教学观念、实现主动、有效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性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改革

革新传统教学观念,促成主动、开放、有效的教学,这是当代教学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教育技术的革新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进步,而且涉及到技术应用背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更新。本文从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反思出发,从建构主义学习观来透视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求对新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一、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反省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偏差

在认识论上,我们一直倡导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能动的反映论。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强调了认识的反映特性,强调它的客观性的一面,而对认识的能动性则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深入的揭示。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我国哲学界在认识的能动性问题上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强调认识的能动性、建构性和中介性。然而,认识论并不只是写成文字的理论,也不只是专家头脑中的观念,它广泛存在于实践于各个领域的社会成员的头脑中,在实际左右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迄今为止,在教育领域中,轻视认识能动性的机械论观念倾向还很广泛,它导致了教学观念的许多偏向。这里只对教学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传统教学观念作概括分析,不求全面,但求有所启发。

1、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了死的教条

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既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然而在教育中,我们却把课本知识当成了定论,看成是无需检验、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课本简直就是至高无上、毋庸置疑的圣经,好像只要理解了、记住了课本知识,就可以套用它去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然而,实际问题总是具体的,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会有很大的差别,它往往并不是套用一两个概念原理就能解决的,只有真正的“活知识”才能给人以力量。

知识是灵活的,而不是死的教条,不是最终的定论。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 接受 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具体情境总有自己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①②。

2、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

课本知识都是人们早已检验过的、无需怀疑的定论,而学习就是要把这些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教学就是要把结论告诉学生,让他们理解了,记忆下来,从而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提取出来加以应用。即便让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传递知识,只是换了一种传递方式:让事实和现象去告诉学生,它并不是让学生对知识做出检验和分析。

实际上,认识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复制,它是以人的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中介的。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的转移,它首先要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实现的知识建构。而且,学习并不简单是为了知道某种知识,它并不只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目的,还需要学习者对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和检验,看它是否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一致,是否合理,是否可信。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

3、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差异性

我们常常认为,在教学之前,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主题本身基本是无知的,他们所具有的只是些零碎的、片面的日常经验,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基础,而日常经验与课本知识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它常常会妨碍正常的知识传授,所以教学必须把正规的知识告诉学生,并与日常经验划清界限。这可以是教师讲授,也可以是学生自学教材等。在此之前,学生自己是无法或很难形成这些知识的,当然也就无法解决与此有关的问题。然而,实际上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以相关的经验为基础,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他们对问题的解释,这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假设。所以,实际上在某一主题内容的教学之前,学生常常对这一主题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看法(现实的或潜在的),教学不能不管不顾,另起炉灶,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而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另外,我们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解的标准性和唯一性,而实际上,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每个学习者都有一个七彩的经验世界,而对每个学习者来说,其经验世界都是独特的。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渗透着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学习者常常对同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师不能简单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对学生的理解做出非对即错的评价,而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同时,教师应该组织学习者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学习者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分享和互助。

4、教学中过于简单化的倾向

在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我们要对知识做一定的简单化处理,比如突出事物的重要的、关键的特征,反映事物的典型情况,排除无关的或不重要的信息等。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事物的典型的、关键的特征的认识。但是过犹不及,传统教学表现出许多过于简单化的倾向,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Spiro等③对此做了深入分析,他们认为,传统教学混淆了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之间的界限,将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策略(如将整体分割为部分、着眼于普遍原则的学习、建立单一标准的基本表征等)不合理地推及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中,使教学过于简单化,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偏向:(1)相加性偏向(additivity bias),将事物从复杂的背景中隔离出来进行学习,误认为对事物的孤立的认识可以推及更大的背景中,忽视具体条件的限制。(2)离散化偏向,即将本来连续的过程简单地当成一个个的阶段来处理。(3)将整体分割为部分,忽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过于简单化使得学生的理解简单片面,妨碍了学习在具体情境中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所以,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对事物的典型特征的认识,把它们从具体情境中突出出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对事物的关键属性的抽象把握,但是,学习活动还不应该就此停止,而是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把握事物在不同实际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把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把事物的各方面的特征联系起来,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习者一方面要掌握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基本的技能,但必须在此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看到知识的丰富联系,在各种变化的情景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丰富的、真正的、灵活的知识。知识深化是教学的一个不同忽视的重要任务。

(二)传统教学观念的消极后果

在上述教学观念的左右之下,传统教学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导致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这里从态度、思维能力、知识掌握和元学习四个侧面做如下概括。

1、理智上独立性与自主性的欠缺

由于过于强调课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学成为知识的搬运,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地被塞进一个个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又是无需检验和怀疑的,假如学生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那应该怀疑的只能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力,而不应是课本或教师。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尽管也要提问,也可能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但提问或讨论的问题一般都有一个确定的、标准的答案,它就装在教师的脑子中,教师是学生发言的直接的、绝对的评判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常常不是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是在猜测老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提问和讨论成了一场猜谜会。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对各种观念进行检验、评判的权力被剥夺了,他们只能占有别人的观念,以别人的观念代替自己的见解。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没有自己的思想,缺少分析和批判,他们非常顺从,以至于在理智上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信息化社会中,面对各种来源的丰富信息,社会成员需要有主动选择、获取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分析、判断和鉴别的能力,这要求他们在理智上具备自主和独立的品格。另外,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对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众多方面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样才可能参与社会民主生活,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把握自己的命运。面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的上述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做出有力的回应。不仅要使学习者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品格,提高他们在理智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是智育的重要目标。

2、思维能力的薄弱

由于传统教学重结论的获得,而轻视得出知识的探索过程,它把结论呈现给学习者,帮助他们理解它,然后就是巩固知识,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运用,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极为贫乏,而且,这些结论都是作为定论教给学习者的,学习者没有对它们进行深入的推敲。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基本是理解和记忆,缺少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而在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思维能力的薄弱。

3、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初级水平上,难以产生广泛、灵活的迁移

由于对教学内容的过于简单化的处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基本停留在对关键要点的记忆上,甚至只是字面的了解。面对与课本中的例题相类似的问题,他们可以套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来加以解决。但在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条件、目的都隐含具体情境中,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的套路,学习者只能具体分析眼前的问题,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就常常显得束手无策了。所以,有人对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做了这样的概括(1)不完整(incomplete):过于空泛,过于脆弱;(2)惰性(inert):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运用;(3)不灵活(inflexible):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④。如何缩小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这的确是当前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

4、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

学生的学习只是接受定论,而教学又把知识做了过于简单化的处理,知识被分割为一个个的小要点,离开了整体任务和相应的问题,这些小要点常常显得没有意义,学生不知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这种简单机械的学习无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反而消磨了他们原本的好奇心。要让学生爱学、乐学,最根本的是要从求知活动本身入手,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搞多少课外活动。

另外,传统教学重在如何教,而对学生如何学则缺乏充分的引导。要让学生具有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比如,如何发现问题、寻找需要的信息?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整理笔记?如何总结知识?如何读书?等等,同时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自我监视和调节,从而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成功的终身学习者。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三个重心转移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解释,陈琦及其课题组对此做了系统评析⑤⑥⑦。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他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及其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它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具体到学习观上,建构主义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突出表现出了三方面的重心转移: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从“个体户”式学习到“社会化”的学习,从“去情境”的学习到情境化的学习。

(一)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beyond the information given);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知识建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S-R过程。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

因此说,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更多强调外在刺激或信息对学习的决定性,而建构主义则更强调意义的生成,强调学习者通过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发展智能,建构自己的“经验现实”。学习不是知识经验由外向内的“输入”,而是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与这一倾向相适应,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具体变化: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外部信息序列(教材内容)的组织设计到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活动设计,从关注初级的知识获得(表层性的知识理解和记忆、简单化的问题解决)到关注高级的知识获得(深层理解、高级思维、实际问题解决),从关注知识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学习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从关注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到关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从关注外部管理到关注学习者的自我引导式学习、自我调节性学习,等等。

(二)从“个体户”式学习到社会化学习

以往西方的学习理论主要研究的主要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以个体活动形式完成的学习活动,是单个学习者面对环境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户”式的学习。受维果斯基思想的影响,建构主义者当前更为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social interaction)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关注社会化的学习,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社会性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另外,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当前很受研究者重视的学习形式。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沟通、合作为什么能促进意义建构呢?其原因大致包括:(1)学习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2)在合作学习中,在学习者的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了,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3)在讨论中,学习者之间观点的对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4)在学习者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的理解,建立更完整的表征,而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合作学习可以将认知负担分布到各个成员身上,从而可以使学习者完成单个学习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此外,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减轻教育情境中不必要的竞争压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尤其是可以促进后进学生的学习。

与社会化学习相一致,教育界、教育技术学界在学习环境设计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从过去主要关注“人机交互”到关注“人际交互”;从只关注学生与教师、教学信息的交互到关注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学生与校外专家、实践工作者的交互;从关注个别化学习到同时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另外,在对信息技术的看法上,计算机等所提供的不仅是信息资源库或者个别化的学习课件,而且应该为学习者的合作探索、合作学习提供交互工具和交互平台。计算机还可以扮演具有一定学习风格的“学习伙伴”或者某一领域的“专家”。人工智能、网络通讯等技术的发展为上述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三)情境性学习

传统教学对学习基本持“去情境”的观点,认为知识一旦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成为概括性的知识,它就具有了与情境的一致性,反映了具体情境的“本质”。因此,对这些概括性知识的学习可以独立于现场情境而进行,而学习的结果可以自然地迁移到各种真实情境中。然而,情境总是具体的,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境之间并没有完全普适的法则。因此,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学习者常常难以用学校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

布朗(J.S.Brown)等提出了“情境性学习”(situated learning)的概念。⑧他们认为,传统教学暗含了这样一种假定,即概念性的知识可以从情境中抽象出来,因此,概念表征成了教学的中心。而实际上,这种假定恰恰极大程度地限制了教学的有效性。他们认为,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括化具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所以,人们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和感知上。布朗等人提出了“认知学艺模型”(Cognitive Apprenticeship),试图借鉴某些行业中师傅带徒弟的有效传艺活动,通过一些与这种传艺方式相类似的活动和社会交往形式,使学生适应真实的实践活动。它主张通过在真正的现场活动中获取、发展和使用认知工具,来进行特定领域的学习,强调要把学习者和实践世界联系起来。可以说,情境性学习的观点突出了学习的具体性和非结构性的一面,是对布鲁纳等结构主义观点的扬弃。

与情境性学习相一致,建构主义者在教学中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authentic task)情境挂起钩来,比如医学中的具体病理、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案例,等等,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情境性教学具有以下特点⑨。首先,学习的任务情境应与现实情境相类似,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由于具体问题往往都同时与多个概念理论相关,所以,研究者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交叉。其次,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资料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范式,并指导学生的探索。最后,情境性教学需要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估(context-driven evaluation),或者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的测验的融合式测验(integrated test),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

情境性学习的观点突出体现了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沟通问题。学校与社会之间所存在的不只是空间上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教育内容、教育过程等与真实世界之间割裂。在此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所要做的不只是通过远程教育技术对学校教育做空间范围上的延伸,而且要从更深层次上实现学校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从而可以让学生着解决真实性的问题;互联网可以将学习者带入现实工作场景、实验场景,并与一流实验室中的研究者、工作现场中实践工作者进行交流,甚至通过网络与这些人合作来完成一定的项目(project);另外,计算机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记录,能随时搜集关于学习过程的资料,构成“电子档案袋”(electronic portfolio),从而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融合性的过程性评价。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体现了三个重要的重心转移。当然,以上各种变化并不是机械的、绝对化的,而是在处理学习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时所出现的重心变化。在批判传统教学观的弊端时,建构主义在一些维度上也走向了极端。但它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这些观点对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基于这些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学的设想,比如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课题式教学(Project-Based Instruction)等等。我们曾从五个侧面分析了建构性学习和教学的特征。⑩建构性教学更可能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一方面使学生建构起真正的、灵活的知识,提高理智的自主性和批判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并在问题发现与解决中不断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和求知能力。而在这样的视野之下,现代教育技术所能提供的不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体,而且是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的思维工具,是一个促进合作性知识建构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平台。

注释:

①⑦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1期。

②张建伟:《知识的建构》,《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7期。

③Spiro, R. J. et. al. (1995). Cognitive flexibility, constructivism, and hypertext: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for advanc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ill-structured domains. In: L. P. Steffe & J. Gale(ed.), 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 (p.85-107).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④Gabrys, G., Weiner, A. & Lesgold, A. (1993). Learning by problem solving in a coached apprenticeship system. In: M. Rabinnowitz (ed.) Cognitive science foundations of instruc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⑤⑨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4期。

⑥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3期。

⑧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9, 18(1): 32-48.

⑩ 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本文网址:http://m.bijiaogao.com/fanwenziliao/191560.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