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游记作文

故宫游记作文 2024-06-24

从小开始学习写作文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写作是现实世界和梦想世界之间的桥梁。写作文要做到有点、有面。即做到整体描写与局部描写相结合,好的作文是如何产生的呢?请阅读由笔稿范文网为你编辑的“故宫游记作文”,希望这能够拓展你的学习和工作视野!

故宫游记作文(篇1)

去年暑假,老爸和我去参观闻名世界的北京故宫。

我们到达故宫的后门,买好票,请了一个导游,就进了雄伟的故宫后门。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棵大槐树。导游说:“当年崇桢皇帝就是吊死在这棵树上的”。我们随着导游继续走,到了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妃住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有许多枝繁叶茂的树木。这些房子大约有三米高,皇后就住在靠南方向的屋子里。对面是嫔妃住的西六宫,那里的屋子很暗,也很小。穿过书斋,就到了乾清宫,这是皇上上早朝的地方,乾清宫的正前方摆着一张镀金做的精美的龙椅。龙椅上刻有许多龙,有的龙双龙戏珠,有的龙互相缠绕,真是维妙维肖。我抬头往上一看,墙上有一块大大的匾,匾上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每当上朝时,“正大光明”这块匾就面对着各位大臣,仿佛告诫这些大臣们:“凡是做事,都要正大光明的做。”我站在乾清宫中间,仿佛看到了当时的皇上和众位大臣商议朝政时的气势。随后,导游还带我们参观了中和殿、保和殿等地方,最后,就到达了故宫的正门。

走出正门,我再一次回首遥望着这座古老的宫殿,心里默默的祝愿着: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一代更比一代强。然后就跟着爸爸回去了,但是我心里仍然舍不得。

故宫游记作文(篇2)

进了午门就代表进故宫了。走过午门往太和殿上望,骑风仙人正端端正正地站在屋顶上呢!听导游哥哥说,太和殿是皇帝上早朝的地方,一大早官员们就会来这里上早朝,那些白色圆圆的东西就是他们的位子。一条条金龙盘在宫殿上,仿佛是帮皇帝一同守护着江山。

走过太和殿,便是中和殿,那是皇帝在上朝之前休息的地方。旁边有一口大缸,外面漆有一层金,里面是铜。据说侵略军看到这么大金缸非常欢喜,又拿不走,决定毁掉它,带走,当刮掉外面的镀金后才发现里面是铜,便留在了原处。

走过中和殿和保和殿,我来到了故宫同样非常重要的'一个殿——乾清宫。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是内廷“三宫”之首。古色古香的桌椅、精致的文房四宝,加上壁上古韵悠长的书画,我似乎能想象皇帝经常在里面读书学习、批阅奏章的样子。这里装饰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与太和殿比起来毫不逊色,但吸引我的,还是这“正大光明”匾。“正大光明”匾是清代雍正皇帝创立秘密建储制存放建储匣处,匾内藏着皇帝选定并御笔亲书的继承人的名字。皇帝去世后,便由匣中写的皇子即位。这就是继承啊!

出了神武门便结束了故宫的参观。望着这高高的城墙,我不禁感叹:故宫不仅高大古老,而且还藏着许许多多历史故事!

故宫游记作文(篇3)

仲夏,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一家来到了北京,开头了难忘的北京之旅。

到北京第一天,我们就来到了天安门。站在天安门广场中,远远地向天安门城楼望去,朱红的瓦砖,高大的城墙,无不显现出从前皇家的尊严。我们迫不及待地进了城门,登上了天安门。站在天安门上的那一刻,凉风习习,我仿佛回到了开国大典的那一天,仿佛听见了毛主席的铿锵有力的开国宣言,仿佛听见了全国人民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仿佛观察了一架架神圣的飞机咆哮而过……站在城楼上向前望去,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一座烈士纪念碑耸立在广场上,长安街上车辆川流不息,一派富强兴盛的景象。

下了城楼,我们向里面走去,便来到了故宫,也就是古代的紫禁城了,这是歌舞升平、荣华富贵的宫城,一块布满神奇而又威武的`土地。我们随着人流来到了午门。只见用石头铺成的地面已经凹凸不平,朱红色的城门上,锈迹斑斑,有子弹打在墙上留下的痕迹,也有炮筒轰炸后留下的大窟窿,据说当年八国联军攻打到了午门,无能腐败的清政府无力反抗,只能签下了耻辱的条约,故宫曾经被敌人的铁蹄肆意的践踏,曾经被敌人的炮火无情的轰炸,这里记录下了国人的耻辱,是历沉重的一页。

再往前走就到了太和殿,金黄的琉璃瓦,在湛蓝的天空衬托下显得非常壮丽。四周的小殿数不胜数,犹如众星拱月般拥簇着太和殿。登上汉白玉的阶梯,来到了大殿前,大殿内金碧辉煌,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殿内的十二根柱子,柱子上雕龙画凤,栩栩如生,殿内处处刻着龙的图腾,正中心还摆着一把黄金龙椅,把手上有一只活敏捷现的龙,显得尊贵浪费。

出了太和殿,始终往前走,最终巡游了御花园,那里的松柏高耸、挺立,亭台楼阁模糊坐落在密林中,真是美不胜收。

参观了故宫,那些宝贵的文物,那些华丽堂皇的宫殿,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它们历经百年,却依旧闪烁着历史的光线,它们是古代人民才智的结晶,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巡游了故宫,我明白了更多的学问,也更珍惜今日的生活了。

啊!难忘的暑假!难忘的故宫之旅!

故宫游记作文(篇4)

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皇宫,对我来说一直是个神秘而向往的地方。今年暑假,我有机会和姑姑走进了故宫中大饱眼福。

在漫长的步队中,我们终于买好了票。进入故宫,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朱红色的大墙,导游说这是午门。午门为故宫的正南门,高达35米,因其正南朝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过午门,就是纳金水河。它是一条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活动的小河,河面上架有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把它称为“金水桥”。

下面,我们主要说说天子办公的地方和寝宫-----乾清宫。它是由明永乐十八年建成。此宫是天子栖身并处理政务的寝宫。雍正即位后,将寝宫移至养心殿,这里就成为举行内廷仪式流动和引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

进入乾清宫,正对门的墙上有一块大匾,上面写着金色的四个大字“正大光明”。大匾下放着天子的龙椅,仿佛还能感触感染到天子的威严和至高无尚的地位。

之后,我们还去了御花园,永寿宫、太极殿、景仁宫……

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总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楼阁8700多间。里面有生动的故事,锦绣动力的风景,很值得观赏呢!

故宫游记作文(篇5)

位于北京的故宫,是以前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是我最向往去的地方。今年的五一假期,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前往北京,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穿过午门,我们就来到了气势磅礴的太和殿。在太和殿中央,有一把金灿灿的大龙椅,我想这个宝座就是以前的皇帝上朝时用来办公用的吧。而且电子导游机介绍说太和殿没用一铆一钉,全部是用木头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的,真是太神奇了,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的。

参观完太和殿,我们来到了乾清宫。乾清宫是古代皇帝睡觉的地方,有时候也用来召见大臣和外国使节,处理政务。古代的皇帝真好忙啊,睡觉的时候还要处理国家大事,看来皇帝真的不好当。

我最喜欢的地方就要数位于宫殿北面的御花园了,里面种满了奇花异草,古树怪石,郁郁葱葱的古树寸托着红色的墙壁和金黄的琉璃瓦,神气极了。御花园里还有一座亭子,据说是皇帝在游览御花园时,有时诗性大发,用来创作诗歌用的。

我走出故宫后,回首遥望这座历史悠久的宫殿,我深刻体会到祖国文化的丰富,历史的悠久,古人智慧的无穷的。

故宫游记作文(篇6)

当我们游览故宫,在千百年前的文物建筑前驻足叹息时,也许从未想到,有这样一个职业群体——他们每天就在故宫博物院的黛瓦红墙里工作,与古典文物朝夕相处,甚至在这些文物身上“下刀子”。他们,就是故宫的文物修复工作者。

前段时间,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在豆瓣里拿下了9.4分的评价。这部只有三集的纪录片第一次完整呈现了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片子的开头便是一阵嘈杂的声音——剪刀划开纸面的声音、小锤子敲打木件的身音、调试钟表的声音。敲在瓷器和青铜器上的如雨落清池,声音清脆而悠远;矬子擦过木头的纹理发出“沙沙”的声音,混沌而绵长。在这短短三个小时的观影体验中,我禁不住湿了眼眶。

在大机器工业时代,虽然生产技艺不断提高,但是修复工作仍需要一代一代的师徒传承下来。故宫博物院的修复部门包括青铜、木器、漆器、书画、镶嵌、织锈、钟表等多个部门。他们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扎实的手工修复技艺,让一件件几近腐朽的文物尽可能地恢复原貌。因为文物修复过程通常是不可逆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要胆大心细,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进行修复,避免对文物造成“二次损坏”。同时,又要尊重原创,还原文物最原始的面貌。文物修复一旦与历史原貌脱节,便失去了它应有的历史价值。

其中,有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钟表师傅王津和他的徒弟去厦门参加钟表博览会,其主要目的是了解钟表修复的新型材料和工具。当钟表收藏家黄嘉竹先生向众人炫耀他手上的维多利亚女王的怀表时,王津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这大概就是民间收藏家与故宫钟表修复工作者的不同境界。收藏家参加博览会,主要目的是为了物色喜欢的藏品,将它收入囊中;而钟表修复师一生与价值连城的钟表文物为伍,却无法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藏品。他们在修复钟表时,未必是出于个人的喜好,更多的是对文物保护的谨慎与尊重。王津和亓昊楠花费了八个月的时间修复了“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最后进行展出时,却只能让它安静地置于橱窗后面。这些原本上满弦之后可以活动起来的巧夺天工的钟表,如今只能待在橱窗后,供来往的游客按下快门。来来往往的游客,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驻足已久的男人,他出神地看着那件钟表,却只能淡淡地说一句:“有些心疼。”这些文物不曾属于他,也不将属于他。钟表匠人将一生的时间都花在了提醒时间流逝的钟表上,他们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留下的只有不朽的钟表技艺。

在纪录片中,每个修复师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所流露出来的专注让他们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他们都是有有肉的职业人,会骑车到很远的地方抽一支烟,会在休息时弹弹吉他,会在银杏成熟的季节分享自然的馈赠,会在一天的工作开始之前为故宫里的野猫投下一把猫粮,也会一次又一次地在故宫的大门前驻足,像其他游客一样按下快门。他们是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却干着不平凡的工作。当我们透过屏幕重新瞻仰这些古文物的面貌时,并不知道这样一张古画、一件陶器、一个钟表的背后经历了多少天灾和人祸。但是一代又一代的文物修复师,却总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我们一睹千年文物的原貌。

这一部纪录片只有短短三集,却让我回味无穷。除了为视频中精美的古文物和精湛的修复技艺所折服外,更多的是对中国文物的思考。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伴随着各个朝代的各式器皿、书画诞生,留给后人的似乎只是冷冰冰的器件。近年来,不乏听到中国古文物在外国的拍卖会上卖出高价的消息。当这样的消息传入我们的耳中,悲愤者有之、怒骂者有之、摩拳擦掌者有之、捶胸顿足者有之。这些流失海外的古文物,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华夏精神的载体,我们又如何能够承受这丧权辱国之痛?当拍卖槌高高落下,我们的心仿佛也受到了震颤。然而,当我们把过多的关注放在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上时,我们国内的文物却在仓库里腐朽。文物修复师终其一生也只能接触有限的文物,能够修复顶级文物作品的机会更是难得。文物修复工作不仅需要后继有人,更需要后继有能人、有潜心者、有技艺开拓者。

一生只为一事来,是工匠的职业操守。而最令人动容的,往往是细节。历史,从遥远的大河文明中走来,从戈壁狼烟的塞北大漠中走来,从杏花春雨的江南水乡中走来,被凝固在一件件文物上。今天的人们,试图通过修复技艺来还原文物面目,还原历史真相。千百年后,我们的古文物又将在哪里大放异彩?

本文网址:http://m.bijiaogao.com/fanwenziliao/197916.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