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观后感精华

好的电影可以激发我们浓浓的兴趣,就算时隔多年,再次观看仍然充满感动。通过阅读和写作我们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经常写观后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丰富。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丝绸之路观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丝绸之路观后感 篇1

今天老师生动形象的讲了《丝绸之路》这篇文章,同学们听得仅仅你津津有味,我为那些西域商人产生了敬佩之情。

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丝绸之路两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当时那些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个个精神饱满,栩栩如生。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伟大的路,还是一条艰辛的路。每一座石雕,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英勇的中国人为亚欧的友谊和文化付出的艰辛,正向文中写的:望着这群石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慢慢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为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欧内陆交通要道,于西域各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还知道投笔从戎的班超,他为了祖国的利益,再西域竟然住了32年,才使西域和内地连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还知道去西天取经的玄奘,热爱建筑的铁木尔他们都为亚欧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看这些英雄的行为,想想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丝绸之路观后感 篇2

拿到书的时候,厚厚的一大本,份量很重,潜意识里觉得我应该看不完,不外乎又是那段历史,厚重却又乏味。然而我错了。谈及丝绸之路,我们大部分人的印象里仅仅只有长安到西域的这一段历史和近年来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前景,它在我们的脑海里只是一个局限于中亚的很小的范围,并且有着特定的形式模板。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来都不知这个不起眼的被世人所忽略的中间地带,这个满是异域国家和边缘国家的所在地,这个充满着动荡,暴力并威胁着国际安全的地区竟然在一定意义上是东西方的桥梁文明的交叉点,作者在书中打开了一扇审视历史的新窗口,让我们看到一个复杂交织的世界。

丝绸之路上充满了挑战,困难,和天然屏障,也充满着历史的惊心动魄各种传奇。作者跳出了西方人的"西方中心论",以这块中部地带作为关键点,从贸易商道,宗教信仰,战争变革……等角度一一描绘。作者说:"这些国家(指中亚那些国家)绝非在全球事务的边缘,而是国际交往的中心,并且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类文明就是从这里诞生的,这个地区既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发祥地,又是各语言群体相互竞争的熔炉,更是一个见证伟大帝国兴盛衰亡的地方。朝圣者,军队,牧人和商人的足迹和各种交易往来的进行。思想的交流,相互的适应和不断的提炼使得这条通道连接了两端,将各民族地区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中心枢纽。

对,没错。就是我们也会潜意识地忽略的这块中部地带,但我们的忽略来自历史的偏颇,所以这样说来也无可厚非。尽管这一地区至关重要,却仍旧被主流史学家长期忽略,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彼得·弗兰科潘图站在喋喋不休的东西方争论之间,来重新梳理阐释我们人类最近两千多年所走过的发展足迹。于是它将世界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植入了一个全新的框架里面: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波斯帝国开始,到21世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计划,一条贯穿东西的通道被定义为"丝绸之路",当然,她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丝绸、瓷器、皮毛等东西方经济贸易的通道,她其实还负载了更为广博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宗教传播、殖民扩张、霸权争夺、文化交流等。

全书分为25章,每一章节以清晰的脉络和笔法重新梳理了那段被淹没于时光的历史,每一章节以"路"为名,正是那一条条的不一样的"路"铺就了"丝绸之路",每每翻看目录页都会带给我一种深刻而又肃穆的情绪。我想,有很多难以道明的情绪些东西,都在那一个个的方块字里吧。读史明智。虽然自己的见解谈不上多么通透有力,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体会就已足够。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方法何观点不尽相同,没有什么孰是孰非,但只有我们去了解了历史,才能够把握现在,面向未来。

丝绸之路一直都是世界运转的轴心,谁能掌控丝绸之路这一世界十字路口,谁就能在21世纪中占得先机。 中国无疑比大多数国家都更能未雨绸缪,我国现今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把既目光投向了世界,也把目光回溯到过去,并且展望到未来。"一带一路"计划以及中国为此做出的巨大投入,都充分表明中国在为未来着想。身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们应该认识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性,这是新的"丝绸之路",这也是中国新的历史机遇。不仅仅是中国,自上个世纪以来,长期被视为落后地区的丝绸之路沿途诸国——印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阿塞拜疆等,也已逐渐积累起自己的财富,崛起成为一股新兴的强、大力量。"丝绸之路"正在复兴。

丝绸之路观后感 篇3

丝绸之路,我也想走一遍。

从小就在历史的课本中学到过丝绸之路,后来渐渐长大,也不断的从各种新闻中听说丝绸之路。对我来说,丝绸之路不只是连同东西方的一条大道,也不仅仅承载了东西方物品与文化精神的交换,交流。丝绸,是这条道路上最具代表性的商品,除此之外,还有香料,宝石,玻璃,瓷器,茶叶等,伴随着贸易的往来,不同文明的文化艺术相互交流,科学技术的彼此传播,使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东西方物品流通的商贸之路,财富之路,更是跟民族心灵沟通的智慧之路,友谊之路。它也承载了我从小女孩时期对丝绸之路的浪漫想象,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也一定有美景和希望。

今天带着儿子一起来看这本丝绸之路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感觉又回温了一遍我幼年时代对此的想像。也让孩子感受一下历史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风俗民情、集市商贸、地理交通、文化物产等。

该绘本以马克.波罗的口吻叙述,马可波罗出生于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他的爸爸和叔叔在他出生之前就出发去了中国,因此他对中国充满了想象与渴望,在他的想象中,中国,遍地有黄金,到处流淌着美酒和纽埃,还有巨龙在空中翱翔。终于他的父亲回到了意大利。之后马可波罗就跟随他的父亲和叔叔启程去了中国。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带着各种珍宝礼品见到了元世祖忽必烈,

马克波罗一行人途径多种地貌,高原、雪山、草原、戈壁、盆地、沙漠,要克服种种地理条件的困难和阻挠,这种旅途的艰辛是生活在交通便利时代的孩子们很难想象的。书中对途中各种地貌都有所呈现,让孩子足不出户,宛如身临其境般吸收到了生动的地理知识,还了解了马具、驼具的分类以及它们的用途,还有驿站以及低压沸腾、高原反应、鸣沙这些自然现象以及背后的原理,另外还学习到了石油这一重要资源,它的形成、用途甚至开采方法。

带孩子读书的这一过程中,明显孩子对图中的各种图画,知识很感兴趣。读完书以后,孩子跟我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走一遍丝绸之路,从中国到意大利。好的宝贝,我也希望你以后能多走走多看看!

丝绸之路观后感 篇4

读完这本书,我们对世界的运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中汲取了许多发人深思的真理。它不仅是一部世界文明史,也是一部哲学史。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历史,唤起读者对世界的重新探索和认识。

这个世界历史更加具体,史实描写更加深刻,历史发展道路更加清晰。当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村已经形成,全球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各方面的会越来越紧密,彼此尊重,合作共赢才是长久相处之道。作者也提出:

”未来还要面对很多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短缺、权力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等等”.这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历史的洪流中,中国只有自身富强了,才能担起引领的重任。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想我们在为我们的国家逐渐强大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应从自身做起,从生活工作的点滴做起,加强自身修养,积极投入到这伟大的事业中去。

丝绸之路观后感 篇5

我学过《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后,知道了古代交易的繁荣,人们交易全靠这条伟大的 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是古代人张骞开辟的,它东起我国今陕西西安,往西延伸至罗马。

本文讲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一个情节。张骞到了安息国,把我国当时有名的丝绸赠送给了他们,而安息国也拿了一个非常大了鸟蛋给了我们,每个足有斤把重,这就是中国当时没有的鸵鸟蛋。

通过这次交易,不仅促进了与各国的友谊,还得到了自己没有的东西,真是一举两得。

于是,中国更加频繁的与各国交易。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金、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传向各国。并将那里的食物、动物、艺术等引进我国。我国因为吸引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的更加强大。

现在的社会也是这样,要和各国之间增加友谊,相互交易,相互取长补短。如果你永远不把自己的长处展现出来,那你永远也不可能发展。

每当想起 丝绸之路 ,都会想起古代商贸的繁荣和开辟 丝绸之路 的张骞。

丝绸之路观后感 篇6

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丝路故事、推出丝路主题纪录片的背景下,“onebeltoneroad”也成为孩子耳熟能详的词语,中国科技馆围绕丝绸精神主题,作文发挥其整合科普资源的优势,推出了备受家长和小朋友们欢迎的主题展览——“做一天马可·波罗:发现丝绸之路的智慧”,更是将伟大的丝绸之路,用孩子喜爱的方式进行讲述,在精美的阅读体验中,感受历史的伟大,感受丝绸之路的经典,不仅让孩子也随着时代与时俱进,更是在了解历史、探索历史的过程中,增强了知识储备,拓宽了视野,感受着历史的恢弘与时代的发展进步,培养孩子的自豪感、上进心,为将来的奋斗拼搏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想去中国》这本绘本,孩子跟随着马可·波罗进行很惊险刺激的穿越之旅,对历史、地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绘本将游历故事和科普知识相结合,充分展现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沿线风俗民情、集市商贸、地貌交通、文化物产,让孩子在了解历史、了解让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增大知识储备,激发了孩子对未知的探索。

丝绸之路观后感 篇7

《丝绸之路》读后感600字:

今天的金融时报上又开始讨论中美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忽然想起我在2017年2月看完《丝绸之路》后写的读后感,不敢说是预言吧,不过我两年前的担心确实跟目前的国际形势挺像的。炒炒冷饭,蹭蹭热度,把当时的读后感再发一遍。

走马观花的翻完了《丝绸之路》,这本书明显虎头蛇尾,开局是上帝视角,气势磅礴;中盘开始笔力不济,最后草草收尾。看完后内心既庆幸,又不安。

这是一部欧美列国搜刮世界资源的血泪史。跟被剥夺了人身自由成为奴隶的非洲人民,被剥夺了金银财富的南美洲人民,被剥夺了栖身之所的北美洲和澳洲人,和被剥夺了石油和社会稳定的阿拉伯人比,中国只是在清末、民国初的100年间被小小的奴役了一下,至少没有被像牲口一样贩卖或被屠杀,我觉得已经很庆幸了。

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引起社会财富分配的变化,最终走向争霸的战争。航海技术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成了世界霸主,工业革命成就了大不列颠的日不落帝国,信息技术革命巩固了美国不可动摇的世界霸主地位。读后感·而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背后,是笼罩全世界的一战、二战的血雨腥风,以及无数类似朝鲜/韩国/伊拉克/阿富汗战争这样的局部争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带来的变化很快要走到某个点了...英国脱欧了,中华民族要伟大复兴了,川普要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了,普京要恢复俄国的荣光了,南海局势紧张了…这些事件突然在最近频繁、同时出现恐怕不是偶然的。

希望不要有大规模战争,但人类这么愚蠢,谁知道呢?这让我有些不安。

相关:丝绸之路读后感心得体会

丝绸之路观后感 篇8

《丝绸之路与唐帝国》读后感500字!

五一节入手的讲谈社九卷本“兴亡的世界史”代表了日本史学界最新视角,看起来本本精彩,先选哪一本着实犹豫了一番,最后还是选了永远都说不完道不尽的唐帝国和丝绸之路[色]要说这日本人当初抱有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企图,狼子野心之上包装着冠冕堂皇的抱负,但是凡事都有其两面性。

在推翻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观,对亚洲诸文明的全面研究上他们确实走在最前端,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在今天新历史学强调多元文明互动的趋势中确实也能提出很多不俗的见解,比如这本书就介绍游牧民族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绝非只是野蛮残酷的掠夺而已,而是与农耕文明竞争互动共同创造了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文明,李唐家族也是因为拥有胡汉混合的血统和环境才能建立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唐帝国,还有半游牧半农耕的绿洲文明中的粟特人在丝绸之路上穿针引线兴风作浪的故事,以及安史之乱后唐帝国与回鹘土蕃三足鼎立为今天的边疆问题早早埋下的伏笔……

不过我似乎觉得森安孝夫有点太过分强调去中华中心的历史观了,唤起一点对15年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大力为异族统治中国找寻历史依据的回忆,眼角不由得像陈真一样抽动了几下…接下来我可能需要看看几位当代优秀的中国历史学家像姚大力,荣新江,王明珂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

丝绸之路观后感 篇9

读《丝绸之路》有感400字: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本书前段时间蹭上了“一带一路”的热点,曝光率很高,也想看很久了。书名说是丝绸之路,其实书中介绍的范围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北非、东欧,介绍了介于西欧与东亚之间这广大区域范围内的文明发展过程。

传统上对欧亚大陆的历史介绍都是从南欧、西欧或者东亚视角出发的。介绍罗马历史时会顺带提一下波斯、帕提亚;介绍汉朝时会提一下西域诸国。但这样的方式是破碎的,不连贯的。这本书的突破就是将这个区域范围内的文明作为中心来介绍,讲了宗教、文化、贸易等方面是怎么交流的。

全书很明显的以地理大发现为转折点,在此之前丝绸之路是沟通的纽带,在此之后就是外部大国争夺资源和地理优势的战场。这也侧面反映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格局带来巨大影响。

要说这本书有啥不足的话,个人感觉还是对中国的情况不熟,很多内容没写到。另外大博弈之后的部分没啥新意。当然想入门了解,看看还是不错的。

丝绸之路观后感 篇10

读了《丝绸之路》这篇课文,我也从中了解了我们中国的历史,我们中国和西方的交易、文化沟通就在这条丝绸之路上。

这条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

因为我们中国的丝绸位列第一,所以就叫做丝绸之路。我们中国人也为此骄傲呢!

这篇课文讲了我们中国和西方交易中的一件事,我们中国给的是五颜六色的丝绸,西方人看了特别高兴;而西方人给的是特大的鸵鸟蛋,因此,我们中国又多了一种动物,那就是鸵鸟。

我们中国的丝绸在西方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穿呢!而在我们中国,那丝绸人人无一不穿呢!

这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和西方的国家可以给其他国家没有的东西,也是文化沟通呢!这非常重要,要不国家就落后了,远没有其他国家先进呢!

这丝绸之路十分重要,也是必不可少呢!

丝绸之路观后感 篇11

来来回回在飞机上把这本大部头啃完了。虽然后面近代史与现代史的部分大多草草略过,古代史我还是认认真真地看完了。

书的一开头,作者就说“数千年来,连接着欧洲和太平洋、坐落在东西方之间的那块区域,才是地球运转的轴心。”很明显,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是要扭转世界史一如既往的西方中心论。且不说他这个企图有没有成功,我认为他还是起到了科普东方中心论的作用,也即人类历史起源于东方,一切大事件都与东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书中有关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比我们通常认为的狭义的丝绸之路(也即从长安出发,通往南亚中亚的贸易道路)。作者所说的丝绸之路,几乎可以囊括整个亚欧大陆——世界的中心从两河流域逐渐向欧洲转移,这一历时几千年的过程,也是全球融合的过程。全球化比我们意识到的开始要早得多得多。

这本书并不晦涩难懂,可以说是一本全球史的科普著作。假如提前熟悉一下世界地图,阅读体验会更顺畅。作者书写的笔法也很有趣,作文每一章的过渡处会有一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章回体小说之感。比如这段:十字军所面临的,也是欧洲所面临的,并不是一条通往天堂的道路,反而似乎是一条地狱之路。驰骋在这条路上的,是蒙古人。

总体来说,假如你想了解一个大致的世界史,这本书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会让你更细致地了解到东方在世界历史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对我来说,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真的很迷人。我们今天所安身立命的一切,有可能是从几千年前的异域传过来的。在现今的世界,每一个民族与文化,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不可能独善其身。全球化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为什么如此热爱丝路历史——因为它本身就是一部全球史。

丝绸之路观后感 篇12

“丝绸之路起源于各人类文明中心之间的相互吸引。”这是《丝绸之路》一书开宗明义的一句话。四大文明古国即古代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散布于亚、非大陆,地理位置的排列,决定了古代文明中心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东西人类文化之间的交流。这是丝绸之路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不同文明的人们征服巨山大川,克服天然的、地理的巨大障碍,建立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如同丝绸的璀璨斑斓一样,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绚烂辉煌。

丝绸是华夏祖先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这种源于农耕文明的丝织物,由于其轻软、耐用的特性,对于欧亚大陆上的游牧民族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是丝绸西传的物理特性。随着我们祖先丝织技术的进步,丝绸象征着华美、尊贵、富有,中世纪欧亚大陆乃至欧洲的贵族对丝绸产生迷恋甚至膜拜,这是丝绸西传的文化特性。丝绸因其物质的、文化的特性,成为沟通东西文明的纽带和媒介。东西方之间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以丝绸为介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横贯数万里的地理区间内,相互进行着交通往来和文明交融。时至今日,生活在这个世界相当多的人们仍然享受着丝路文明带来的福荫。

既然丝绸之路是联系、沟通东西方的通道,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就会走自己最适合的通道,因而丝绸之路犹如沟通东西文明的血管,有很多条,但主要的也就是两条大动脉:陆路和海路,也就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由此构成本书的两个组成部分,上篇为草原丝绸之路,下篇为海上丝绸之路。

本文网址:http://m.bijiaogao.com/fanwenziliao/229461.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