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苏州青岛大连北京考察服务业发展情况报告工作报告怎么写

模范员工的工作报告一定也有所学问,工作报告能使自己发现工作问题,改进不足。工作报告的格式与规范你都一清二楚?这篇《赴苏州青岛大连北京考察服务业发展情况报告工作报告怎么写》里面的报告值得学习。

为了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根据市政府安排,3月8日-15日,市政府副秘书长詹学齐带队,市现代服务业项目工作组、梅列区政府等组成的考察团一行,赴苏州、青岛、大连、北京等地考察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考察中,我们听取了苏州等市政府及发改、服务业发展管理部门的介绍,实地参观了苏州市服务外包园、青岛市中联2.5产业园、大连市香炉礁物流园、北京前门商业街、王府井步行街等一些现代服务业园区、街区和企业,并就服务业管理的机构架设、项目建设、工作开展、政策举措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考察,使我们对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了解,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一、各地服务业发展的做法经验

苏州、青岛、大连、北京等发达地区近几年服务业发展势头好,贡献大;载体多,集聚强;业态新,成长快;机制好,力度大。各地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发展服务业的作法既有相同之处,也各具特色,主要是:

1、强化领导,创新机制。一是建立高规格的领导机制。各地普遍建立了常抓常管、协调有力的的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市里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天津等一些地方的领导小组还高规格配置,由市长亲任组长。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召开一次服务业工作会,落实一批服务业重点工程,表彰奖励一批发展典型。二是建立了常态工作机构。各地都设立了服务业的专门工作机构。苏州市早在20xx年就设立了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日常工作。青岛市在20xx年初设立服务业发展局(副局级),下设4个专业处室(正处级),核定行政编制11人;所辖12个市、区也已有5个区、市设立服务业发展局,并核定了编制和财政预算。大连市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在商贸与粮食发展局的基础上组建服务业发展委员会(正局级建制),设立15个处室,人员编制79名,下属4个事业单位。目前,辽宁省地市以上均已完成服务业发展委员会的机构设置。三是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各地都先后制定了《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服务业发展部门绩效考核办法》等,把服务业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重要内容,列入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政府和部门予以表彰。总结典型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发展。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苏州市已完成了第一轮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2005-20xx),成效明显。目前正在实施《苏州市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20xx-20xx),重点推进金融、现代物流、软件和服务外包、科技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商贸、旅游、商务服务、房地产等9个领域发展计划的全面实施;青岛3311工程重在推进建设30个服务业集聚区和3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培育100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和100家省级以上品牌;大连市围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现代商贸八大重点领域,全力推进东港区、人民路、星海湾、香炉礁、旅顺南路等八大集聚区的发展新格局。这些规划的共同特点就是强调要依托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千方百计促进发展要素向优势地区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产业。

3、注重载体,引导集聚。舍得拿出最好的地块用于商业开发,舍得用大面积的土地用于服务业集聚是各地壮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有效也是最成功的举措之一。各市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区位优势,或重点发展CBD、软件、物流、服务外包,或优先发展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园;或开发新区,或转型提升旧工业区,投入优质足量的用地等生产要素,项目载体建设强劲有力,推动了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青岛建设了中联U谷2.5产业园等30个服务业集聚区和金融街、文化街、啤酒街等17条特色商业街,服务外包专业园面积达到60多万平方米。苏州全市建成了海峡两岸(昆山)商贸合作区等41家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其中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8家。服务外包业务稳步发展,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花桥国际商务城成为中国十大最佳服务外包园区之一。

4、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各地近几年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关于促进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及其若干政策,不断改革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和完善政策措施,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持。在资金投入方面,苏州、青岛、大连三市都设立了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第三产业(不含房地产业)的项目引导、扶持的补助和奖励。规模分别为6000万元、4000万元、3000多万元,约占其当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一,并逐年递增。所辖各市(市、区)也都相应建立发展引导资金,规模普遍都在800万元以上,有力地促进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的建设。

5、成效突出,支撑明显。一是发展速度加快,总量攀升,比重提高。(附表)

二是对地方财税贡献和促进就业的作用不断增强。以青岛为例,其服务业地方税收已达到了160亿元,占其地方全部税收的67.4%。全年服务业吸纳城乡就业26万人,占全市城乡吸纳就业的67%。三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各地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抓机遇。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地方的发达程度,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活力。我们必须抓住经济转型这一发展机遇,顺应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的发展大势,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要抓手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适应全球产业由制造转移向服务转移转变的趋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三产活市,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按照立足海西前锋,辐射沿海和中西部地区,把我市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服务型城市的目标,拿出抓工业的决心、恒心和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健全考评激励办法、完善政策服务体系、科学编制规划、强化载体建设、实施产业集聚、培育市场主体、狠抓项目落实,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2、明确方向抓规划。一是研究分析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及运行趋势,确定各个领域的推进梯次。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旅游、金融、文化教育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社区服务、培训式教育、会展等具有市场潜力的服务业;重视发展软件、动漫及文化创意、绿色生态休闲、金色产业、银色产业等适应朝阳成长性服务业,并力争在培育特色上下功夫,力争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创出一批特色品牌。二是编制《三明市区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根据全市区域生产力和城市空间布局,突出以城市为载体,以园区为基地,以专业化、功能性集聚区为重点,高起点、高质量做好服务业集聚区规划,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拟定空间布局和发展路径,一业一策落实保障措施。以规划为催生项目建设的内动力,推进各类服务业协调发展。BijIAogAo.com

3、把握重点抓集聚。一是提升5个商圈:列东商圈、列西商圈、白沙商圈、城关商圈、瑞云路汽车商圈。二是培育5个中心:徐碧商务中心、台江新区商务中心、东新六路科文体育中心、荆东文化教育中心、下洋会展中心。三是打造列东精品商业街、列西风情街、徐碧步行街等10条特色商业街。四是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力度。围绕我市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业及公共服务业发展重点,构建三个体系的15个集聚平台。其中,现有已成型5个(海西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城市物流园区、海西金属市场、闽中汽车城、在建的海西家居装饰城),新策划10个:(1)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园集聚平台。①文化创意及软件产业园:依托三明台商投资区,比邻三明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生物医药开发区,规划1000亩用地,发展信息技术和科技研发服务产业;②服务外包园:规划300-500亩用地,为工业园区及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研发、物流、贸易、结算等提供外包服务。③海西2.5产业园。规划1000亩用地,引进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孵化平台及金融保险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科技研发服务、设计创意服务以及职业教育等服务机构入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力争办成我市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园区。(2)传统消费性服务业的三城集聚平台。选择适合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主要有:东方伟业的订单地产模式、红星美凯龙统一开发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宜家家居自主品牌经营模式、美吉特70%租赁合作品牌旗舰店30%销售模式),开发单体式、纯商业形态的消费中心。①三明特产城:依托三明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在台江新区兴建集三明地产品展示销售中心。②电影城:在列东都市中心,建设含3D、4D、环幕等多种高端消费的多功能电影厅、演艺剧场。③美食娱乐城:总投资6亿元,规划占地约100亩,建设以闽台风味为主、集全国知名菜系及日本料理、韩国烧烤、巴西烤肉、法式大餐等国际风味的综合性餐饮服务中心。(3)休闲文化和公共服务业领域的二带二园集聚平台。我市主城区的传统消费性行业相对饱和,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也是市区人流量增长不大的主要原因,文化服务消费也是我市服务业突破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①沙溪河水陆休闲观光带:围绕城区道路改造和沙溪河两岸景观建设,引进高端服务业态、配套休闲娱乐设施,打造一个能赏玩4个小时以上的一河两岸休闲观光带。②围绕城郊生态山庄的资源整合提升,建设假日生态休闲游环城带。③动漫产业园:依托三明学院动漫专业发展,在荆东规划动漫产业孵化基地,建设集创作生产、展品展示、产品销售、影视演艺、媒体广告、出版发行及动漫、摄影、绘画素材基地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④林业博览园:建设农林生态、花卉园艺、竹林工艺产品展示等观光博览园及配套休闲、娱乐设施,开发户外拓展运动项目。

4、立足优势抓项目。立足于优势发挥和潜力挖掘,围绕服务业重点行业,积极谋划现代服务业项目库建设,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重点推进33111工程:启动规划文化创意及软件产业园、服务外包园、2.5产业园等3个园区,策划推进30个重点项目建设,培育10个服务业品牌,扶持10大服务业龙头企业,每年举办10项经贸节庆活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组团招商、小分队招商、定向招商等多种渠道,争取吸引市内外各种社会资本投入我市服务业项目建设,促进一大批服务业项目落地生成。

5、制定政策抓环境。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7号),市扶持发展服务业的做法,学习苏州、青岛、大连等先进地区经验,进一步强化对服务业的政策扶持,以推动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要出台一整套完备的服务业扶持政策。酝酿出台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品市场、服务外包及服务业集聚区等一揽子政策及配套措施。二是要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发本地人才,鼓励吸引更多外部人才,为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建议由市财政、地税、金融、工商、质监、卫生、物价、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分别研究取消障碍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制定针对服务业企业的具体税收和行政性收费优惠政策,大力推行服务业与工业企业用电、用水等价格并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借鉴外市的做法,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服务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及操作细则等,每年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服务业引导资金的额度。规范资金管理使用行为,突出对项目的支持、对投资的带动、对发展的鼓励,多采用贴息、担保、奖励、引导性补助等方式,放大资金使用效率。

考察组成员:

詹xx张xx黄x郭xx杨xx蔡xx

胡x张xx肖xx

(责任编辑:黄xx

bijiAogAo.com编辑推荐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_[实习报告]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_[实习报告]

1、州委、州政府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和全州人民的愿望;

2、州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

3、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目标。

(四) 规划的期限

中期规划20xx—20xx年,远期展望20xx年—20xx年。

(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商务服务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为目标,以现代流通服务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消费和服务方式,引导商务服务业有序发展,发挥商务服务业的先导作用,促进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规划的原则

1、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2、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互动发展的原则;

3、项目支撑,特色明显,重点突出的原则;

4、适度超前,多元投资,共同发展的原则;

5、规划先行,创新机制,依靠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二、规划背景及现状

(一)规划背景

加快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我国人均GDP突破了1200美元,进入了前工业化时代,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产业。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低于50%,我州不到30%,与发达国家相比低30多个百分点,发展空间较大。今年,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并制订下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昭示着我国商务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保持二产平稳、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即把商务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产业、贸易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二)“十五”期间商务服务业现状

第三产业增加值2005年预计达50.6亿元,平均增长9.7%,低于GDP平均增长率(11.4%)1.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1.78%下降为27.8%,下降3.98个百分点,全省排位第8位;

其中批发贸易餐饮零售业2005年预计实现增加值14.99亿元,平均增长10.96%,占GDP的比重为8.2%;比2001年的8.6%下降0.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年预计实现48.97亿元,平均增长14.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实现41.89亿元,平均增长17.8%,餐饮住宿预计实现6.58亿元,平均增长14.9%,其他预计实现1.53亿元,平均增长6.6%;

外贸进出口2005预计实现4000万美元,十五期间增长7.6倍,平均增长36.64%。其中出口3800万美元,平均增长36.9%,进口200万美元,平均增长12.1%;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达26.8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7.5%。

2004年末,全州有5000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13个,各类综合、专业市场123个,农村集贸市场116个,有城市社区服务网点4299个,“十五”末,大型商业网点将达17个,建筑面积81.2万平方米。

“十五”期间,我州商务服务业平稳增长。在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作用下,消费旺盛,特别是农村市场增长迅猛,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总量和增幅与城市基本持平,达17%以上;区位优势开始显现,成为外来投资的重点行业,集散能力较强的大市场、经营能力较强的浙商、闽商开始落户楚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废旧回收服务增长迅速,企业景气指数保持在100%以上;美容、美发、保健、租赁快速发展;家政服务开始起步,家庭劳动社会化趋势明显;拍卖、典当、旧车评估、经纪、信息、屠宰等商务中介服务市场培育初见成效。但新兴流通产业如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咨询、居民、技术、农林牧、水利服务等发展缓慢。总体上商务服务业仍相对滞后,流通规模较小、设施档次较低、布局不尽合理、商贸氛围不浓、消费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客观存在,特别是第三产业增加值低于GDP增长水平、三次产业比重下降,值得注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滞后,认识还不到位

全州有些部门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还不到位,对服务业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对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重视工业、农业,忽视服务业发展的片面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对抓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轻车熟路,对如何发展服务业深入调查、研究不够,缺乏清晰思路和规划,资金扶持力度不够,政府宏观管理与调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总体规模偏小,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市场体系建设与主导产业发展联结不够密切,市场层次不尽合理,市场功能不够完善,围绕市场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商贸流通仍以传统方式为主,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业态所占比重较小。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有限,实力不够强。现有物流资源布局不合理,闲置严重;服务业发展基础较低,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更大,并呈逐年下降和扩大趋势,发展相对滞后,已影响到全州的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

3、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弱化

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与投资增长28%的速度相距甚远。作为消费主力的城乡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而消费性支出增长低于收入增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却增长了16.7%,储蓄倾向增强,居民收入水平对社会购买力和城乡消费水平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4、产业建设规划滞后

建设部门在城乡规划中,虽然规划了商业用地,但缺乏总体布局和发展计划,市场建设滞后,市场的带动效应不明显,特别是农村市场建设力度不够,多数乡镇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路为市、以街为市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国际大通道的确立,区域物流经济圈开始形成,周边地市争夺商业地位的步伐加快,许多规模大、设施全、功能多、信息化程度高的专业市场开始建设,使我州区位优势受到全方位挑战。

5、现代商贸流通发展需要的人才资源短缺。

商务主管部门及经营服务企业真正掌握现代知识并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商贸流通人才还比较缺乏,难以适应现代商贸流通加快发展对商贸人才的巨大需求。

三、发展趋势预测

(一)发展条件与环境

1、区位优势。楚雄地处滇中,东联昆明、西出滇西7地州,北进四川,是连接昆攀经济带的纽带,自古就是滇西物资集散地,白糖、农资、茶叶、成品油市场曾辐射滇西。

2、交通和通讯优势。成昆、广大铁路贯穿全境,安楚、楚大高速公路连接东西,西出东盟。通讯设施完备,网络覆盖全境。

3、商贸流通优势

(1)商贸流通整体规模优势。建立了遍布全州的123个综合、专业市场和完备的服务设施,构建了我州流通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元谋蔬菜市场、广通旱码头蜚声全国,中国轻纺城、楚雄商业城落户楚雄,为我州流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2)市场的产业支撑优势。五大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及其与商贸流通的良性互动,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3)商业设施规模优势。有20万立方米的油库、近30万平方米的'仓库和铁路专用线等物流转运设施。

(4)经营主体实力优势。传统的流通中心地位,培育了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具有一定经营实力和能力的流通企业,外来投资者的新理念和经营方式给流通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5)新型业态发展优势。以鹿城大厦、天顺超市、农资、医药、邮政企业为代表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会员消费等现代经营业态快速发展。

4、发展进入机遇期。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流通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5.3%,城市化率将超过31%,城镇人口将增加21万人。

5、政策导向优势。《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将给流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意识和观念的转变,给流通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构建节约型社会,必然要求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这就要求在需求结构上,要实行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向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要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经济增长转变;在资源利用方式上要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这些,无不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6、入世后开放程度提高,产业梯度转移,劳动和用地密集型行业向周边城市转移将给我州流通产业发展提供机遇。

7、民族风情浓郁的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为商贸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商务服务业发展趋势预测

我国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我州优越的产业发展优势为我州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东盟经济圈的形成和国家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的产业政策给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州将进入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速增长时期。楚雄州生产总值将保持12.5%的快速增长,20xx年实现人均1500美元的小康社会目标;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增加到33%,流通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由8.2%提高到10%,社会最终消费和外贸出口将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

赴浙江学习考察报告工作报告怎么写


为学习和了解浙江发展的经验,更新观念,转换脑筋,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两站”建设的机遇,实现昭通跨越式发展。2003年10月11日至2003年10月19日,由市委王书记、市政府曹副市长带队,有市直相关部门及十一县区主要领导参加的一行20余人赴浙江学习考察。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对浙江几个市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实际领会了他们在发展中政策的开放与灵活,人的聪慧与自强,干部敢创新、善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深化了对我们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了依托溪洛渡电站建设,加快永善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了浙江杭州、绍兴、诸暨、义乌、温州。我从接到参加考察的通知后,自己就把重点定位在温州。在一些资料上曾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形成了影响中国发展的“三个模式”,即“温州模式”、“深圳模式”、“苏南模式”。因此,有幸参加由市委主要领导带队的考察组,到了三大模式之一的“温州模式”的发源地,理应花更多的精力作一些深层次的学习与了解。从杭州到温州沿途听取了所到地方党委或政府的情况介绍,同时参观了杭州的娃哈哈集团,绍兴的袍江工业区,环城河整治,喜临门集团,诸暨的服装业、五金业、大唐袜业,中国珍珠之乡,义乌的大市场,温州的正泰集团及柳市电器、永中阀门、市区服装、打火机、鞋革等生产基地和市场。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启迪最深的还是温州。据介绍,20多年前温州“三少一差”突出:一是国家投资少;二是人均耕地少(0.4亩);三是资源少,交通条件差,在沿海地区发展也是较为滞后的。20多年后的今天,温州发展了,崛起了,创造了温州模式,成为全国发展的领路典型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温州的发展如此之快呢?靠的就是温州人崇尚的精神,即“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强不息”;靠的就是温州精神,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放手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学习考察把聚焦点集中在温州,主要带着三个问题去寻求解答:一是温州经济的特点;二是通过学习考察主要有什么启示;三是应该学习“温州模式”的什么基本精神。

(一)温州区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与了解,我自己对温州经济是这样认识的:在经济发展的主体上,如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生产主体和承担风险的主体是千家万户,而不是依靠少数人;在产品的销售方式上,市场建在国外、国内,在全国设立了成千上万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店和温州专柜进行销售;在发展经济的活动方式上,不是单守在家门口办企业和做生意,而是走南闯北,四海为家,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生产力的分布方式上,不是把生产力分散在一个个山沟里,而是集中在建制镇,把经济建设与城镇的发展结合起来等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温州的区域经济是以民营企业作为主要增长点的经济。为了养家糊口,具有传统流动和经商意识的温州人开始三五成群走出去。70年代中后期已有十万供销大军大踏步走向全国;82年当地民营企业“八大王”入狱,民营企业发展受到挫折;84年“八大王”平反,温州迎来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春天,干部群众放开手脚,投入了商品经济的滚滚洪流,开始走上了以“小商品、大市场,小规模、大协作,小机器、大动力,小能人,大气魄”为主要特征的治穷致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子。温州的民营企业就是以起初的“人无我有”(即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家庭工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人有我转”(即发展股份合作制),发展到现在的“人转我好”阶段,标志着温州民营经济迈上现代企业制度。目前,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以自然人投资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些被称为“民营经济”的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均占全市90%以上,基本形成了“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的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民营经济在温州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温州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场的开路先锋,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

考察团赴华东五市考察报告工作报告怎么写


9月10日至9月21日,由区委副书记林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坚为正、副团长,区委办、文明办、学习办,区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的有关领导及各街道党工委分管书记参加的西岗区精神文明建设学习考察团一行17人,完成了对上海、宁波、杭州、南京、济南等地为期11天的学习考察。下面,我将这次学习考察的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学习考察是按照区委的工作安排和书记办公会的要求,

派出的第一批考察团。考察地点是根据中央、省文明办的推荐,赴首批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地是学习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考察团一行在准备时间短、任务安排满的情况下,不辞辛苦,风雨兼程,虚心学习,期间,分别考察了五个城市下属的黄浦、江北、下城、鼓楼、槐荫等5个城区、5个街道、9个社区,先后召开了14次座谈会,与考察地的区委办、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政府办、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局等部门以及部分街道党工委进行了对口交流,全面学习了他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学习型城区以及社区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强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并就我区的实际做法,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考察地规范、热情、周到、细致的接待和服务也给考察团全体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五城区的分管书记,常委、宣传部部长陪同座谈、参观,各对接部门也给我们的考察工作提供了方便,使这次考察十分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五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一)强化领导,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

五城区对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高度重视,行动较快,思路明确,围绕发展区域经济的工作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城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领导重视。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领导机构。特别是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高度重视,宁波江北区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公室,设立3个编制,专职负责创建工作。上海黄浦区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总指挥,人大、政协一把手和所有的副区长为副总指挥,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全区的创建工作,区委连续召开10次专题会议,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阶段性整改措施,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目标科学。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上海黄浦区聘请70名专家学者、中科院的院士共同研究、制定创建标准,立足城市基础条件和群众生活实际,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指导原则、体系结构、项目设置和标准值,按城区经济、科教文化、环境服务、文明风尚等客观指标和政府形象、市民素质、市容环境、社会风气等主观内容设定了140项考核指标,科学、全面地反映三个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果,对全国开展创建文明城区工作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

3、落实到位。五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把创建工作做实、做细。一是抓创建氛围。考察团所到之地,城区主干道、社区、公交车站、商业街等醒目之处都矗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文明经商、文明执法等公益广告,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二是抓目标考核,把责任与政绩结合起来。如,江北区实行区委、区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定责任书、任务书和检查反馈书的“三书”制度,由组织部牵头,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级干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使责任与业绩挂钩;三是抓薄弱环节。定期召开推进会,找差距,找问题,组织人力,有针对性地就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彻底的整改,形成八方支援、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五城区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都注重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打造不同的创建品牌,形成一街一品一特色、一居一楼一特色,调动了驻街单位和辖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精选好文)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县委政研室县妇联

3月8日至13日,县妇联率领巾帼纺织考察团一行47人,行程2600公里,先后赴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浙江省的杭州市、绍兴市,上海市浦东新区,对纺织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企业的热情接待,并坦诚介绍了有关情况和经验。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大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纺织业的信心和决心。

一、苏浙沪纺织业的突出特点

苏浙沪的纺织业发展势头之猛,改造升级步伐之快,使我们深受震动,颇受启发。概括起来讲,苏浙沪的纺织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模大,分布趋于集中。江苏省作为门类齐全的纤维大省、面料大省、服装大省,服装年产量、销售额、利润都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作为纺织行业的生产大省和市场大省,有43家企业进入行业“双百强”,支撑着中国印染业的“半壁江山”;化纤产量占全国26%,印染布占全国50%,生丝及丝织品分别占46%、53%,针织品占20%,服装占15%。上海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交汇点、海派服饰的发源地,拥有中国纺织大学、拉萨尔国际服装设计学院、上海服装科技信息中心等众多的服装教育及研究机构,在全国纺织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聚酯聚合能力为1264万吨/年,苏浙沪占全国总能力的65.2%。近年来,苏浙沪地区的纺织业集群现象日益凸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牌的全国32个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36个特色城(镇),苏浙沪地区占了很大比例。如孕育了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家纺、神花经编毛巾7个全国产销“单打冠军”的常熟市;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4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纺织企业的江阴市;唐朝时即已“日出万丈布”,如今被形象地称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绍兴县;化纤能力高达140万吨的杭州萧山区;领带产量占国内80%、全球30%的浙江嵊州市;家纺布艺产品年销量达50亿元的余杭区;一个衬衫产品售出15亿元的诸暨市枫桥。这些市县、城镇的纺织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解决群众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吸引外来资本、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柱。

(二)产业链条长,专业市场发达。苏浙沪地区已形成从纺织原料、织物织造到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较长的纺织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产品丰富多样。纺织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市场网络化。如绍兴市纺织业专业市场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主要有中国轻纺城、钱清化纤原料市场、越城区轻纺原料市场、装饰布市场、大唐袜业市场、嵊州领带城、上虞伞布市场、新昌兔羊毛衫市场等。其中,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全国面料市场的“晴雨表”,是亚洲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去年成交额达226亿元。中国轻纺城占地面积4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35万间,拥有4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其中纺织品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类市场5个,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设备改造步伐快,技术装备水平高。近年来,苏浙沪十分重视纺织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投入,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设备明显增加,并成为全国喷水织机最集中的地区。化纤行业,多数采用的是涤纶长丝和聚酯国产嫁接装备。织造行业,多数为进口纺机、织机,主要来自比利时、日本和意大利等世界三大纺机先进国家,无梭化程度高,部分企业如纵横集团、越隆纺织、南方集团等甚至高达100%,居全国领先地位;江苏吴江的盛泽、南马两个乡镇拥有无梭织机4万台,比绍兴县的织机多三分之一,拥有千台织机的企业不在少数。印染行业,生产装备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服装行业,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管理技术,立体熨烫包装,吊挂式生产流水线等国际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大大促进了产业升级。

赴潍坊学习考察报告 关于工作报告的范文


xx镇党委、政府:

通过镇组织的这次山东潍坊等地的学习、参观、考察,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很多。在这期间,我们认真学习了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张远聪关于《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讲座,潍坊职业学院教授王福山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的讲座。参观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三元朱村”。参观考察了蔬菜、西瓜、花卉、果树等设施农业。山东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真是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感触颇多,为什么山东的经济发展的那么快,设施农业搞得那么好,我们认为主要是那里的党组织建设搞得好,那里的党员干部有开拓进去精神,最主要的还是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我们作为基层干部,认为这次山东之行考察学习活动,也是我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确实使我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今后,我们要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强化措施,带领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把古都河村的经济建设搞上去,千方百计增加村民的收入。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我村地处城区近郊,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我们要抓住新区建设这一大好契机,因地制宜,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抓好适合当地发展的设施农业和其他农副业、畜牧业的生产建设,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关键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同时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用五句话二十个字作了科学的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的队伍建设。我们农村的基层干部是群众的贴心人,是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我们要有改革开放的头脑,有市场经济意识,有真抓实干精神,才能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才能奠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基础,才能真正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责任编辑:)

最新:服务业年终总结3篇范例


服务业年终总结范文一:

一年来,**县县委、政府领导及局领导对服务业统计工作非常重视,在调查经费、办公设备、人员配?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专业人员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开展工作,使我县服务业统计工作得到了健康的发展,现将服务业统计工作情况如下:

一、组织实施情况

(一)领导重视。鉴于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县领导、局领导及相关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在调查工作过程中给予很大支持和帮助,促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县服务业统计工作由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局领导专门安排一位同志负责服务业统计工作,同时在经费上以予充分保证。

(二)认真做好培训工作。为了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我局在20xx年1月3、4日分两天召开服务业、劳资培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行政事业单位 的统计员及企业、个体样本单位的统计人员,会上由专业人员对报表进行详细培训,使得每个与会人员弄清报表填报方法,为报表准确填报提供良好基础,确保了报表的填报质量。

(三)加强督查工作。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调查期间我们采取抽查方法,对县直辖区范围内人民政府办、统计局、公安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教育部门等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中学、小学、卫生院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原始数据质量。

(四)及时成立评估领导小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的服务业数据质量,我局成立了服务业数据质量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局长副组长:***副局长***副局长

成员:***综合核算股股长***服务业专业人员***劳动工资专业人员

二、数据审核情况

1、收集报表时对上交的基层报表实行双签章制度,并检查是否有单位负责人和填表人的签名、单位公章,是否有漏项,对不符合要求的报表坚决退回去重新核实,直到符合条件才签收。

2、行政事业及企业单位,要求基层单位在上报本单位统计报表的同时必须附带会计 报表,以便对上报的数据来源进行核实,确保基层报表的每一项数据来源有依据,做到真实可靠,并根据其逻辑关系进行严格审查。

3、个体户调查表,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各行业的税额进行推算评估核实,同时根据其逻辑关系进行严查。

三、确保数据质量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服务业统计范围广、技术难度大的,为确保服务业数据质量,我县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一)做实做牢基础工作。扎实做好单位名录清查。对单位个数(包括个体经营户)实行拉网式的清查,并和工商局、国税地税、编制办、质监、民政反馈的单位个数进行核实,摸清全部单位个数。

(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质量。认真严格对上报表格进行全面审核,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先由各单位自身审核,再由县专业人员全面审核,最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机上录入,在录入中发现问题能及时与各单位联系、核实更正,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极大地降低了录入误差

四、对服务业数据的总体评价

对服务业季度报表的主要数据,我们通过认真分析评估,认为我县服务业的数据真实可靠,可用程度高,符合我县的实际情况,能客观反映我县服务业健康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一是我县认真开展服务业调查,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进行,全过程法律化、规范化。

二是数据来源有根据。全县统计工作人员,深入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社团及其他单位、企业,坚持实事求是,依据有关证件和会计、统计、业务核算资料据实填写,各项指标来源于各个基层单位,依据充分。

三是逻辑关系合理。指标与指标之间相互匹配,一些数据虽然有差距,但产生差距的原因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符合统计制度及有关规定,数据质量达到控制范围之内。

四是服务业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高。服务业数据是经过统计员认真进行填报,数据审核小组认真审核、分析、评估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可用程度高,能客观反映我县经济发展情况。

五、主要工作经验和体会。

服务业统计调查范围最广、涉及的单位众多、发放和回收基层表困难大,为确保调查质量,我县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为进一步加强大**县统计队伍建设,努力提升统计数据质量,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统计工作的再认识和再提高,掌握好统计知识、统计制度方法,进一步深入贯彻统计法,做到学以致用,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掌握培训内容,正确处理好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难题,准确、及时、全面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我们采取统一培训、个别辅导等形式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确保各单位均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报表的填报工作。

二是严格审核,确保数据质量。我们对回收来的每一张基层表都进行认真严格全面审核,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先由各单位自身审核,再由专业人员全面审核,通过逐级严格审核,数据全部通过审核,最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机上录入,在录入中发现问题及时与各单位联系、核实更正,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极大地降低了录入误差。

五、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服务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几个问题: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采取全数调查,单位数量众多,统计人员变动较大,报表的发放与回收工作量大,难度高;

二是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有待改善。服务业单位包含了大量的私营企业、个体经营户,调查涉及劳动者报酬、税收、利润等敏感指标,业主受趋利因素和防范心态的影响,消极应对调查,导致服务业统计中瞒报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较为严重。

三是数据上报时间紧,一些单位到季后的20日财务报表还未报出,无法按制度要求的15日前上报数据,因而影响到整个服务业的调查工作,造成被动的局面。

四是服务业统计队伍力量不够,整体素质不高,统计基础比较薄弱。目前虽然每个乡镇都有人从事服务业统计工作,但全部是兼职且不稳定,且人员变动频繁,统计工作仅靠乡镇里的一名兼职人员是很难做好的。

六、今后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是继续做好统计业务和统计法的培训工作,提高服务业统计队伍整体素质,夯实统计基础。

二是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体系。加大对乡镇的考核力度,现在我县已经把服务业发展纳入到相应的政绩考核,但相对于工业和农业分值仍较低。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把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各乡镇,特别是综合型乡镇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服务业在考核指标中的分值比重,激发乡镇领导发展服务业的工作动力和紧迫感,从而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开展服务业统计的社会环境。一要提高广大调查对象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对各级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的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使他们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二要加强统计调查执法监督检查,加大对虚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三要建立对典型统计违法案件的公开曝光制度,树立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增强《统计法》的威慑力,防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现象的发生,真正起到为服务业调查工作保驾护航的作用。

服务业年终总结范文二:

总结过去,即是对自已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个回顾,总结、审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吸取经验,发扬优点,更好的做好下一年的工作。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 如下:

一、思想方面:

重视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念,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能够针对自身工作特点,学习有关文件、报告和辅导材料,通过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

二、工作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到腿勤、口勤,笔勤,协助领导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作为单位,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单位的整体形象。因为是服务部门,每天都会接触形形色色的群众,对待他们,我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一张笑脸相迎,一个满意答复,每次看着群众满意而归,作为工作人员的我,心里总会有小小的成就感。不是有句歌唱的好吗?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小我之后要成就大我,群众满意,我们的价值也就得到了体现。及时了解单位发生的事情,及时向领导汇报,努力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在实际工作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把工作和创新结合起来,拓宽思路,努力适应新形势下对本职工作的要求,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工作逐步走向正轨,我会更加倍努力工作,也许会有一些的辛苦,但人不常说吗?辛苦是一种磨炼,何况是我们大家一起同甘共苦,在辛苦中,才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在辛苦中,才会充实的体现着自己人生。

三、生活方面:

个人生活意识在逐步走向正轨,摆脱旧阴影下的本位主义思想。摆脱感情困扰,重新塑造以一个全新的自我。

四、存在不足: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虽有一定的进步,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继续下功夫。二是工作中不够大胆,创新理论不强。三是感情纠葛很大,需要正视自己的情感纠葛。

为了把xx年工作做的更出色,制定工作学习目标,加强个人修养、理论学习,以此提高工作水平,并适应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要求,扬长避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的挑战。取长补短,向其他同志相互交流好的工作和情感经验,争取20xx年的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服务业年终总结范文三:

XXXX年XXX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在市局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服务业方法制度改革,以数据质量为中心,严格按照要求和安排部署,认真做好服务业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充分认识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奎年来,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突出,可以说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服务业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搞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情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提升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满足各级党政领导科学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做好汇报,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我们主动向县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县领导十分重视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要求我们全力作好此项工作。全县建立了以整体设计、合理分工、部门协作、统一核算为组织方式,以经济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相结合,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年度 全县共调查基层单位XX家,全市的大部分工作量落在我县,任务很大,而且服务业统计涉及行业、部门较多,工作难度大,仅靠哪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部门建立一盘棋的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做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为此,我们积极协调县发改委、财政局、地税局、交通局等部门,加强沟通、搞好配合。

三、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局领导十分重视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建立了服务业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是调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此项工作负总责。

四、认真落实,扎实做好服务业统计调查

根据服务业统计调查的具体工作,我们召开了各乡镇办参加的服务业培训会,对服务业统计调查的意义、方法、要求进行了培训。通过汇总,各乡镇办上报的报表比较完整、及时,数据质量较高。我们及时完成了服务业统计调查的平台录入及汇总工作,对统计报表进行了分类整理、装订。

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服务业统计工作量大,任务重,涉及的行业、部门多,并且服务业统计基础薄弱,工作协调难度大,信息化建设不够,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个别单位工作责任心不强,迟报、漏报、拒报等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了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

本文网址:http://m.bijiaogao.com/gongzuobaogao/21627.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