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教海漫记读后感(汇集8篇)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文字。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你不妨看看最新教海漫记读后感(汇集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1】

本学期阅读于老师的《教海漫记》,《教海漫记》按“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的顺序编写。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信仰,没有人有仅力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观念强加给别人,每一个人都应当容忍或者宽容地对待和自己不相同的观点或者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宽容”这个词势必变得重要。教学工作中并不存在着像早期欧洲那样的阶级斗争,而更多的是我们应该把宽容看做是无限的爱。

一个宽容的老师必须要有一颗慈母之心。母爱能产生一个奇迹,师爱能产生一片奇迹。拥有了爱心就会有责任心、进取心、创造性。只有爱的教育,才是人性化的教育。因为教育中充满了爱,才没有“差生”;因为心中有了爱,才有了还是自己班级里的学生好;因为倾注了爱,师生才如朋友。老师的关爱,使孩子们觉得世界是那么的美丽;老师的慈爱,使孩子们感到寒冬如此的温暖;老师的严爱,使学生能够遨游知识的海洋。

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抚慰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他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他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爱的阳光,会使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爱的教育更让一群群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

一个宽容的老师要会欣赏学生。一个人活着,最本质的意义不是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吗?孩子所以是孩子,更因为他们的心是透明的。每个孩子都有好表现被承认被表扬的欲望。孩子的才能就象一个巨大的沉睡着的矿藏,我们做老师的,要用欣赏的眼光,善于发现并且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及早苏醒过来。要为孩子们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和长处而欣喜,孩子会在不断的鼓励声中快速地幸福地成长。孩子的天性好动调皮,犯的错误必然带有反复性,但我们要认识到,即使是一个犯人,也必定会有他的闪光点,何况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呢。有的老师遇见学生犯错,总是火气冲天,大发雷霆,训斥甚至体罚,“恨铁不成钢”,试想,一个心胸不开阔情商又不高的老师怎能教出富有爱心知识丰富能力较强的学生呢?千万不要用死的规矩来硬套鲜活的学生。”开心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面对可塑性还很强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份宽容呢?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在下一个路口再等等孩子吧!

宽容孩子,可以避免好多悲剧;鼓励孩子,信心百倍;欣赏孩子,事半功倍;表扬孩子,积极进取。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也能学会去欣赏别人,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也许世界上最美丽、最动人的花朵,就是绽放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我们学会欣赏学生,换来孩子们越来越多的灿烂笑容。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2】

内容预览:

《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是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步曲。

《教海漫记》则是中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学随笔。阿莫纳什维利和于永正虽然不同国度,不同时期,却有着许多共有的特点:有着深厚的教育思想;真正地热爱孩子,热爱教育;并一直站在教育前台,用充满智慧的教育实践完美地阐释和发展着教育理论;在他们的眼里,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高于一切。(合同范本网 m.JHt868.COm)

两位教育家的作品充满了教育的激情和智慧,他们对学生的真挚爱溢于言表。通过这些朴实温暖的话语,我们可以触动教育者的灵魂,领悟教育理论,丰富我们的教育思想,引领我们的教育实践!

一、儿童是人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对儿童的理解应该置于“儿童是人”这样一个大前提下。他们不仅是人,更是那些更纯洁、更有潜力、天生就有发展欲望的人。他喜爱甚至有些崇拜儿童,他这样理解儿童与教育学:

“顽皮是童年的智慧,应该懂得并理解这种智慧,并促进其发展。没有孩子的顽皮和顽皮,就无法建立真正的教育学。”于永正也……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3】

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其中蕴涵着理论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一、教育要有爱

爱,使于老师产生了智慧和力量,使他的生命变得更充实。一位哲人说得好:“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离自己越远,渗透别人越深,就越幸福。”

于老师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中心。这个大中心就是“爱”, 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正是这种爱,使于老师在30多年的小学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于老师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和孩子同乐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他能敏锐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当老师难,当小学老师更难,难就难在一个“小”上,因为孩子们小,很稚嫩,需要细心呵护,因为“小”容易受熏陶感染,因此要尽可能地给予正面积极的影响。于老师50多岁了,依然童心未泯。在课堂上,有时“装猫扮狗”,逗孩子在乐中学,在课外引孩子玩,让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感受人生,在感受别人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别人。

二、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

在本书中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张斌的小朋友,作文成绩不好,有一次,张斌终于写出了一篇较通顺的文章,于老师想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可他考虑到二年级的小朋友思维靠的是形象,于是就把话变成了一幅画,他在作文本上画了一只翘起的大拇指,并在旁边写了一个“棒”字,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张斌来了劲,从此,他的作文都写得很认真。是啊!在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从不吝啬他的表扬,他用表扬扬起了学生理想的帆,并把它鼓的饱饱的,不容你松弛。

我很欣赏于永正老师“翘起大拇指”的这种做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表扬和鼓励确实能给孩子以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所以,我们做为教师,也应该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也应为他的努力而翘起大拇指。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他们甚至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我教的是一年级,在教的过程中,我发现表扬对于教育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件法宝。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一年级孩子的自制能力差,难免会有些小朋友会开小差或做小动作什么的,这个时候我只要说:“你看某某同学,做得真好”,那么刚刚做小动作的同学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扬,那我就顺势表扬他一下,这一节课他就能认真地听讲了。这样的表扬,其实是很容易就能给学生的,所以我想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要吝啬这样的表扬,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能扬起学生学习的风帆,是很值得的。

于老师的着作《教海漫记》给了我们年轻教师太多的收获和启发,它像一座宝藏,藏着于老师多年的教学智慧。值得我们时时去漫步,刻刻去思索。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4】

老师,请翘起你的大拇指一、观点: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为小的时候成功了某一件事受到表扬而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也不乏其人。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又何尝不是非常希望老师来表扬自己呢?梦想着老师能对着自己竖起大拇指呢?有的从事教育的同志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讲,这无疑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验:老师鼓励了自己,表扬了自己的优点,我们想的是明天我一定要做得比今天还要好,要赢得老师更多的表扬,而说到表扬之后就会骄傲,就会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扬,那是不会发生的事,除非你不想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依我看来,似乎还没有一个老师把表扬用到了过分的程度,用到了足以使我们的孩子翘起小尾巴的程度上,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情况是我们老师的大拇指还竖得太少了。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我们为优等生竖起大拇指的机会太多了,而为需要努力的学生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又少得可怜,或者说几乎没有;我们多数情况下是为学生的成功而竖起大拇指,在学生失败的时候竖大拇指的时候几乎没有;我们为讨老师喜欢的同学竖大拇指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为比较有个性的学生竖大拇指的时候却非常少;甚至,我们为和自己相处地非常好的家长的孩子竖大拇指的机会比那些和自己相处地很淡然的家长的孩子总要多得多;我们应该问一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清楚教师也是人,人就有感情,分个彼此、亲远,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我们不必作过多的深究,但关键是我们的职业决定了我们不能和其他职业一样势利,关键是我们的工作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联系在一起;关键是我们的职业可能关系于孩子的一生,他们将来的发展,而他们的发展又和祖国的未来紧密相连,与我们个人感情相比,轻重之分,不言自明,利害关系,人人皆知。如果有人认为,上面所言纯粹是大话,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吧,事实胜于雄辩。思考: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我想:竖竖大拇指应该是对这句话的最好的诠释。仅管他们离老师心目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想:你竖起了大拇指意味着他的进步老师已经心中有数,并及时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让他看到了希望,让他明白他在老师心中是有一定位置的,让他了解他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记在心中的,让他树立起自信心,让他时刻注入不断进步的动力,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再怀疑他能不能进步了,因为他的进步只是时间问题。我想以上两个事例都形象地说明了: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与“竖起大拇指”类似的鼓励,让学生时刻切身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呵护,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树立一种健康的、积极的、良好的、平和的心态,以迎接未来更加激励的挑战。感受之五:忍耐与宽容一、观点:我认为:忍耐与宽容是老师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就是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读《教海漫记》,让我看到了一个特级教师许许多多平凡的地方。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平凡的,可怎么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呢?这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成长的快些”,我真希望能抽出时间多读些类似《教海漫记》的优秀教育书籍,指导实践。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5】

翻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我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虽然这本书有482页,但读起来并不累。于老师按“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的顺序编写,共计68篇文章,从他参加工作一直写到退休。

每一篇文章都那么朴实,没有理论的说教,有的只是用心对教育教学成败的总结,很多地方,于老师还勇敢地把自己的短处披露出来了,让我觉得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没有特级教师“特殊”、“不易接近”、“不可学习”的感觉。他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是建立在一些实际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的。他爱学生,爱自己的工作,他有机会离开教学工作,可他舍不得。

他善于发现,善于改进,善于总结。爱学生这是他成功的基础。他多才多艺,他牢记家乡名言:

“谁也说不准哪块云彩会下雨”。所以,只要他有时间,他就可以学京剧、拉京胡、作画、爬格子他的人格魅力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和成千上万名优秀教师一样的优秀师德。

于老师对学生朴实真诚的爱深深地激励了我。我不也爱我的学生吗?我在对学生教育时为什么就没有于老师那么细,方法上有时还不够恰当,用于老师的话说,我可能还是个“青年教师”。我在想,人怎能用“年轻、不够成熟、经验不够“来为自己的不实在学找理由呢?

所以,我真感到自己书读得太少。我们经常鼓励学生:“活到老学到老”,我也真希望自己从现在起,抓紧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于老师对语文教学的一些观点、做法值得我们学***鉴,特别是他在全国各地上公开课时那种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他的关怀,他在一节课上能让一个学生通过8次读书,最后读到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他在作文教学中善于写下水文。他善于在作文批评中写出鼓舞人心的语言评论,这使他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受益于不再为写作而苦恼。他一直坚持教书育人、指导青年教师。

读了他的68篇文章,我佩服他良好的写作精神。文章中写的有的是六十年代刚工作时的事例,可读起来却那么亲切,他也一直说他记忆力不好,可他善于记日记。

读《教海漫记》,让我看到了一个特级教师许许多多平凡的地方。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如何在平凡中创造非凡呢?这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成长的快些”,我真希望能抽出时间多读些类似《教海漫记》的优秀教育书籍,指导实践。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6】

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说实话最初拿到这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而已,哪知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

虽然书中每一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贯穿一个大中心。内容朴素,文笔流畅。就像一个老老师跟你说话讲故事。许多生动的例子和幽默的话语使我发笑。一口气读完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于是我不自觉地拿起一支笔来表达我的感情。

在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他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学生的热爱。让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行业。我真的很欣赏老师的“竖起大拇指”的方法。原始教育的魅力在于这些小细节。

本书中写道,于老师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的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

如果老师写四、五个句子,他就得把作文仔细研读一遍。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直到今天,它还没有出版,但这句话激发了他对写作的兴趣,激励了他一生。

在本书中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张斌的小朋友,作文成绩不好,有一次,张斌终于写出了一篇较通顺的文章,于老师想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可他考虑到二年级的小朋友思维靠的是形象,于是就把话变成了一幅画,他在作文本上画了一只翘起的大拇指,并在旁边写了一个?棒?字,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张斌来了劲,从此,他的作文都写得很认真。

是啊!在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从不吝啬他的表扬,象春不吝啬他的风,不吝啬他的雨。他用赞美来扬起学生们理想的风帆,并用鼓声鼓起他们,不让你放松。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表扬和鼓励能真正给孩子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因此,做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为孩子们的成功感到高兴,为他的努力竖起大拇指。

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时甚至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去年,我在教一年级。当他们刚踏进学校时,一切都很奇怪,他们甚至什么也做不了。他们不知道在课堂上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所以我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教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表扬是教育这些一年级孩子的法宝。

比如说,在上数学课的过程中,由于一年级孩子的自制能力差,难免会有些小朋友会开小差或做小动作什么的,这个时候我只要说:?表扬某某同学,能端正地坐着认真听课?,那么刚刚做小动作的同学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扬,那我就顺势表扬他一下,这一节课他就能认真地听讲了,还能动脑筋,举手发言呢。

这样的表扬,其实是很容易给学生的,所以我想我们老师一定不要吝啬于这样的表扬,只是一个小小的行动,却能够扬起学生学习的风帆,是非常值得的。

我在教学中,除了不吝啬这样的口头表扬,也会像于老师那样,奖给学生有?你真棒?字样的小纸片,上课认真听讲的,,作业做的好的,发言积极的,都有的奖。

小朋友们都以能拿到?你真棒?为荣,我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小心地把自己奖到的?

你真棒?收集起来,把它们当宝似的。特别是后进生,都非常渴望得到。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7】

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书中内容十分平实,像是一位朋友与你娓娓谈心,其中生动的实例,幽默的语言,总能让人会心一笑。掩卷沉思,觉得幽默风趣的行文中,除了一种历尽人生的沧桑的凝重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润与字里行间。

《教海漫记》这本书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其他篇。作为班主任我对教育篇很有感触,作为语文老师看了教学篇受益良多,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看了修养篇更是对以后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对教育篇中的《翘起大拇指》一文深有感触。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为小的时候成功了某一件事受到表扬而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也不乏其人。

我们小时候,为什么不真正希望老师表扬我们呢?梦想着老师能对着自己竖起大拇指呢?有的从事教育的同志认为:

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无疑有其科学依据,但我们应该有教师表扬和鼓励自己的经验。我们认为明天我必须比今天做得更好,赢得老师们更多的赞扬。

而受到表扬之后就会骄傲,就会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扬,那是极少发生的事。在我看来,似乎没有哪个老师用过太多的表扬,足以让我们的孩子们翘起小尾巴。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老师的拇指太小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为优等生竖起大拇指,而为需要努力的学生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却少得可怜,或者说几乎没有;我们多数情况下是为学生的成功而竖起大拇指,在学生失败的时候竖大拇指的时候几乎没有;我们为讨老师喜欢的同学竖大拇指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为比较有个性的学生竖大拇指的时候却非常少。

教育是一门艺术。竖竖大拇指应该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尽管学生离老师心目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想,你竖起了大拇指就意味着他的进步老师已经心中有数,并及时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让他看到了希望,让他了解到他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记在心中的,让他树立起自信心,时刻注入不断进步的动力。

这样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应该再怀疑他是否能进步,因为他的进步只是时间问题。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与“竖起大拇指”类似的鼓励,让学生时刻切身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呵护,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树立一种健康、积极、良好、平和的心态,以迎接未来更加激烈的挑战。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8】

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海漫记》有感刘萍

享学校之福,吸教学精华。近来有幸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海漫记》,的确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释然。掩卷沉思,突然想起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人生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教师的成长也是三个境界的诠释。

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迷茫)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我们心中的梦想也在不断地变化。小时候的我,与多数女生一样,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神圣的三尺讲台旁,在学生面前“激情飞扬的指点江山”。但当我选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我不知所措。老师真的是我一直追求的职业吗?

我能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吗?……所有的疑问不断在脑海盘旋。

经过家人和朋友的仔细考虑和分析,我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2011年9月1日,当我走进二小加上教师的“头衔”时,我没有想象中的高兴,取而代之的是忧虑。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家长的质疑,五十多双知识的眼睛,以及我毫无经验的时候,如何管理我的课堂?

该如何出色的完成我的教学……,所有的这些都令我担心不已。

在和班级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进步是我成长的慰藉。如:刚接手这个班级时,发现有个孩子上课永远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和周边的同学说话,也不搞小动作,但更不听讲,只是每次课堂上都爬在桌上,不知道在想什么。

随着在一起时间的增加,我发现下课后,他一个人下楼去快乐体育场玩,一个接一个,看着很伤心。于是我打**向他的家长了解情况,原来一向学***的他,从没得到过别人的表扬,每天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导致他对学***兴趣,甚至很反感上学。掌握了这些材料后,我经常故意让他在课堂上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开始,他站起来什么也没说。他回答得很慢。这时,我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奖励他,表扬他的进步。

几个月下来,我发现他慢慢的能和同学打成一片,不再像是一个被“孤立”起来的孩子,而且我经常能看到他灿烂的笑容及课间和同学游戏、打闹的场景。

这些小小的改进加强了我原来的选择。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我想我喜欢这个职业。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追索)

尽管我在和孩子们共同学***程中尝到了很多小小的“甜头”,

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挑战等着我。所有的问题都要依靠自己一步一步的探索。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支红军过河,想找出适合我班的管理方法。

还记得班里发生的这样一件事:一天早上,数学小组长收完作业后就各自搬去老师的办公桌了,但当第二节课结束的时候,数学老师向我反映了一件事情,说她买早餐找回的六块钱不见了,时间就是学生交作业的那时间。一听到这件事,我顿时很恼火,没想到班里会有这样的学生,大胆到连老师的钱都敢拿,同时,我也很害怕自己处理不好会伤了一个同学的自尊,或者闹的全班皆知,让那个同学从此在班里抬不起头来,或者给他的人生造成阴影。

在数学老师的帮助下,我没有冲动,而是把那几个小组长一个个含蓄询问,最终那名同学承认错误并将钱还给了数学老师,这也成了我和那个同学的秘密,我相信她今后一定会说到做到的。

作业的布置、订正,班级的常规管理,亲自活动的开展,遇到突发事件的处理……这些事情如何处理,都要自己慢慢探索。看了于老师的《教海漫记》,里面有很多他回答新教师的提问,从中我意识到,原来我的种种困惑、遇到的种种问题,其他的新手教师也有必须面对。如:

于老师写了这样一个案例,他在第一堂课里,走进教室迎接他的是一句响亮的“什么特级、原来是个四眼”,面对这样情况,其他学生责备那位同学对老师的出言不逊、愤愤不平,于老师不但没有责骂、惩罚那位学生,反而急忙“救驾”,然后表扬这位同学的‘观察力很强,一下子便抓住了老师的特点’。从于老师的故事中,我了解到,面对学生犯错,耐心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宽容。

在我老师成长的过程中,在周围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老师书中丰富的法宝,我一定会走的更精彩。我坚信!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容)

沉浸在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故事中,感受着于老师的从容和大师风范,我想这就是经过岁月磨练后的淡定、从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一切尽在掌握中的”。于老师的书里隐藏着丰富精彩的教育教学故事,其实很多案例都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过的,同样的事情,于老师却又很多用不完的智囊与学生“斗智斗勇”,见过了别人的高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转眼间,三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的教学中,面临着另一个挑战。一开学,我到处向老师请教“如何教作文”,也在网上买了相关的书籍,但都觉得很融通,里面都是一些范文。文章自己也会写,但如何教孩子却成了我的拦路虎。

但看了于老师的《教海漫记》后,我豁然开朗,就像于老师书中讲的那样,其实学语文很简单,只要孩子爱看书、爱写就不会差到**去,所以我记住了于老师作文中的法宝,甚至是学***的法宝,那便是“多读、多写”,多留心自己周边的事物……,于老师的这些方法成了我前进路上的指明灯。

本文网址://m.bijiaogao.com/xindetihui/153033.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