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难辉煌》读后感(精品6篇)

我不畏辛劳制作出这份“《苦难辉煌》读后感”祝您愉快,尤其是阅读过作者写的作品,书中的情节让我欲罢不能。 透过读后感表达您对书籍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请将此页面添加到您的浏览器收藏夹以便随时阅读!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1

重走长征路,探寻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与宝贵资源,对于身处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是一种深刻体会“长征精神”的捷径。

为深刻领略我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艰辛历程,寒假期间我读了《苦难辉煌》一书,受益匪浅,感慨颇多。相较于之前的在课堂以及电视节目中对于我党的理解,此次读《苦难辉煌》一书使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我看来,《苦难辉煌》是一部完完整整讲述历史的书籍。其最根本的特色就是还原历史,将真实的历史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没有丝毫的修饰与遮掩,让我们看到了党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并且不断壮大的艰辛历程,其中不乏有背叛,失望,胆怯与退缩,但只有在经历这些之后,不断改变、不断发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弥补缺陷、进而改正,才会有而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此,方显英雄本色,方能使后人以一个公平公正的态度去认识历史,不被前人的感情色彩带离。

《苦难辉煌》,由其书名,便可知道,历经苦难,才得辉煌。我们党和军队一路走来,经历了诸多艰难险阻,亦赢得了无数辉煌胜利,后者我们时时歌颂,诸如中共一大会议的成功召开、百团大战等,但前者于我而言却是知之甚少,本次的读书经历便让我弥补了这些不足。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在革命时期所经历的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分裂,《苦难辉煌》的文字使我极为真实地体会到了当时的黑暗,在毛泽东与张国焘汇合之前双方有多么的期待与兴奋,在分裂之后就会有多么的伤心、惨淡,但这个结果也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虽说起源是毛主张“向陕甘宁交界处北进,靠近内蒙,进而与共产国际建立联系”,而张主张“立足川西北,将来从阿坝向青海、新疆拓展”,各有所思,难以说服对方。自此,便出现了之后的分裂状况,给红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心的分裂与恐慌,但好在之后红四方面军终于还是进军陕甘宁,实现了红军大部队会合。

出现这种状况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错误,终究还会包括历史环境等的因素。在那个伟大的时代,孕育出了无数伟大的革命者:李大钊38岁参加就义;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起义;米夫25岁指出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的人;北一辉23岁自费出版第一部著作;聂耳23岁谱曲出了《义勇军进行曲》。

时代造就了英雄,英雄创造了时代。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行程二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跨越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即使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即使革命队伍内部存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长征所展示的不死精神与非凡气概足以照射千秋万代!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2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苦难史。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主义这座大山,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两座大山,依旧压在贫苦中国农民的肩上,中国依旧千疮百孔,军阀割据,日本侵华,民不聊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华民族由东亚病夫变为了东方巨龙,沉沦到百年的中国走上了复兴之路。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自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革命理想与信念。正是当年那些拥有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共产党人,在经历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妥协、队伍的弥合分裂、以及万里长征的艰难跋涉之际后,以巨大的牺牲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自中国共产党人的必胜决心与坚强意志。面对南昌起义即将崩溃的部队,朱德力挽狂澜。他激励部队,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黑暗也是暂时的,共产主义必定胜利。在官兵都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群众情绪到谷底的时候,朱德指出了光明的革命前途,增加了群众的革命信念,保住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从此以后,星火燎原,这支南昌起义余部发展成为了所向披靡的人民解放军。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自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与百折不回。人最不可能避免的是失误,而人最可贵的则是改正失误。伟人从来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犯了错误能够及时纠正的人。土城失利,红军立即放弃北上改为西渡赤水。西渡赤水失利,红军立即改取川滇黔边境;入川失利,红军立即北上陕北。长征的艰难,就在于红军在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的围追堵截下,犯下了很多失误,打了很多败仗。但是,红军领袖是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人,他们脚踏实地、灵活变化着决策,一次次转危为安。工农红军凭借着战胜死亡的超强决心和寻求胜利的钢铁意志,练就了那个时代最顽强不屈与最光彩夺目的生命力。

通过观看《苦难辉煌》历史记录片,使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动摇,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多党合作制度的原则不动摇。对于不幸生活在各和平年代的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3

续写历史再创辉煌

“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不会有百年的衰落。我们也拥有英雄。

否则,从1949年到2050年,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百年复兴。” 是什么契机,让我们从奴隶而成为主人,是什么成就了英雄的业绩?金一南教授在《苦难辉煌》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最曲折最艰难的一段彷徨历史,纵横捭阖,向读者展现了从奴隶到主人的蜕变的历史大背景,展示了从苦难到辉煌的光怪陆离的时代轨迹,客观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曲折的艰苦成长历程,让你在感受史学魅力的同时,由衷地感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唱着这首歌,谁也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人不惧抛头颅洒热血,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那段铁血历史和英雄业绩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图强,励志图新。

然而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中国共产党,一个成立之初仅有57名党员,刚诞生就差点儿被扼杀在摇篮里的新生政党,历时28年最后夺取了政权,所遭遇的曲折和危机是今天和平环境下生活的人难以想象的,这些挫折和危机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国际的,有来自共产党内部的也有来自执政党的。28年,千百万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用生命锤炼了一个强大的集体,用鲜血染红了党旗,染红了国旗,缔造了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此书中,金一南教授并不是用生硬的说教灌输自己的思索和观点,而是用冷静的史笔,用辐射式的纪实手法,将海量的史料分丝析缕,从当时国际趋势到国内时势剥茧抽丝,告诉读者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环境下完成了她的涅槃,发展壮大,最终突破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重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其间有彷徨,有挫折,有危机,也有契机。字里行间读者可以看到,坚韧不拔的共产党人在彷徨中探索,在挫折中学习,悟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的真理,成立了工农武装;也可以看到,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在彷徨中探索,在挫折中学习,探索出“走农村包围城市” 的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将革命火种燎原中华大地;字里行间读者更能从中体会到,孜孜以求的共产党人在彷徨中探索,在挫折中学习,在危机中寻求契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独特的毛泽东思想,指引革命航船乘风破浪,不断取得胜利;更能从中体会到,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共产党人在彷徨中探索,在挫折中学习,在危机中寻求契机,探索出民主**的治国之道,让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东方。

这是共产党人的智慧,这是共产党人铁肩担道义的博大胸怀,是千千万万个有着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积淀而得来真理,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用之不竭的财富。

掩卷沉思,笔者沉浸在冥思中,默默地想:不正是先辈们留下的这笔宝贵的财富激励我们艰苦奋斗,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书写美丽的画卷,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不正是这笔财富指引我们继往开来,改革开放,迎来振兴中华的春天;不正是这笔财富指引我们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现代化强国,取得了今天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笔者想,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中国共产党,从当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到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学习中不断充实,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完善,领导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称奇的成绩。

凭窗远眺,远处白马寺山在夕阳的光芒中巍然屹立,被晚霞渲染得瑰丽绚烂的云朵如万马奔腾,你追我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太行山麓的晋城,曾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坚持抗战,将自己的儿女送上夺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前线,又经过六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成为太行山一颗耀眼的明珠。当前,正值山西省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继深圳之后可享受诸多优惠政策的经济特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借此东风,作为三晋连通中原的东南大门,晋城市也提出了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新晋城的规划,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任务,“把晋城建设成为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抓机遇,靠的是智慧和**远瞩的目光。但是,无可否认,机遇中还有更多挑战。

迎接挑战,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战略和勇气。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有许多开放在先的城市范例让晋城人充满信心,不会彷徨;然而,新的发展规划却没有可因循袭用的现成经验供建设者套用。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曾经有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抗战的历史,有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的晋城市委,在新的机遇面前,在新的起点上,一定会发扬太行精神,开拓进取,探索出成功之路,在这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役中再创辉煌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续写实践的注脚。楼金寨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4

读了金一南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多、更新的了解。一些我们以前不知道或不知道的不同历史在本研究中得到了丰富和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是一部苦难的历史,更是一部光辉展示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在自身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将信仰、意志和智慧运用到了极致,发挥了神奇的力量,拯救了中华民族,不愧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受人敬仰。

下面的文字描述,是通过学习《苦难辉煌》一书得到的新发现,是对以前的知识的更新,仅摘录几段,就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当时面临的严峻历史时刻:

孙夫人宋庆龄问孙中山,为何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

孙中山想要新鲜的血液来拯救国民党,但不想取代它。孙中山信奉三民主义,一个国家一个党一个领袖,他不想看到国民党以外的另一种政治力量。我不想有任何力量去对抗国民党。

孙中山允许共产党人成为国民党的行政委员和部长,而不是国民党的督察。他想通过**监委执行纪律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有所防范,所以才有了10名监察委员会全部由国民党员担任的精心安排。

从本质上讲,国民党的团结政策是团结俄罗斯政策的产物。孙中山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把少数党员吸收进国民党。

孙中山与共产党人的决裂并非没有准备。他认为,只有在国民党的领导下,才能防止共产党人制造阶级斗争。

“若共产党而有纷乱我党之阴谋,则只有断然绝其提携,而一扫之于国民党以外而已”。此段话,如不注言者姓名,你敢相信这是孙中山说的吗?

国民党的这些底数,当时连共产党人的领袖陈独秀都一无所知。

陈独秀加入国民党后,便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在《向导》报上批评孙中山与奉系、皖系军阀建立反直系军阀的“三角联盟”,认为这是走老路,希望他回到依靠工农革命的道路上来。孙中山对陈独秀的批评非常生气。他只要求新加入者服从他,不能接受他们所谓的意见。他几次对马林说:

“共产党人既加入国民党,便该服从党纪,不应该公开批评国民党。如果共产党不服从国民党,我就开除他们。如果苏俄支持共产党,我会反对。

陈独秀深感意外。1924年7月14日,他给维经斯基写信说:“我们不应该没有任何条件和限制地支持国民党,只应当支持左派所掌握的某些活动方式,否则,我们就是在帮助我们的敌人,为自己收买(制造)反对派”。

陈独秀的话在当时是极端的,后来尖锐,今天深刻。民主的伟大先驱不是共产主义者。孙中山的最终目标是中国的三民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今天,我们很多作品都把国民党总理说成是共产党员,这是对历史的歪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回顾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革命实践,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定世纪本正确的。没错,因为这一决定为北伐革命的成功埋下了种子。

而在正确前要加“基本”二字,因为它仅仅简单提了一下“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面貌为代价”、“毫无疑问,领导权应当归于工人阶级的政党”,却没有任何具体的安排和可行的措施,实际上是不相信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能力,由此也埋下了大革命失败的种子。

1927年4月收到中共**报告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消息后,斯大林的第一个反应,是立即回电询问蒋介石身边的苏联顾问鲍罗廷“是否属实”?是否可以“对蒋介石作出某些让步以保持统一和不让他完全倒向帝国主义一边”?

要求共产党人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与国民党作战已经为时已晚。

斯大林忘记了,当最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求建立武装的时候,他是如何不以为然,而把援助的**都给了国民党。

1926年“三二〇”中山舰事件后,陈独秀曾经产生“准备独立的军事势力与蒋介石对抗”的想法。当时正好有一批苏联军火到达广州,陈独秀立即派彭述之代表中共**到广州和国际代表面商,要求把供给蒋介石、李济森的这批军火匀出5000支枪武装广东农民,深得斯大林信任的苏联顾问鲍罗廷不同意,认为中共应将所有力量用于拥护蒋介石,巩固北伐计划。

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时期总司令”的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固然有他的错误,但面对共产国际作出的一个又一个决议,有时明知不可为,也要放弃个人主张而为之,大革命失败后他还必须承担全部责任,这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了。

**后个人反省期间,陈独秀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革命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领导”。

共产国际和联共指导中国革命,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来是以“世界革命的中心”——苏联的利益为核心,在中国寻找到能够与苏联结盟的力量以分散帝国主义压力,保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安定安全。

甚至为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提供大力帮助,促进北伐革命的蓬勃发展,这也是来自苏联国家利益的要求。后来的李立三一口一个“暴动”,指手画脚地要求“苏联必须积极准备战争”,“从蒙古出来,援助中国,向敌人进攻“,要求置苏联自身安危于不顾,全力配合中国革命,真是令共产国际和联共惊讶得目瞪口呆了。

李立三的思想完全脱离实际,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根本的手段进行国际干预:停止发展中国共产党活动资金。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受到的最严厉的制裁。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证明:一个政党、一个社团独立与否,并不在其领导人的主观意念如何,而在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中国共产党人要想改变这种对共产国际的依存关系,不仅有赖于政治上、军事上斗争经验的日益成熟,更有赖于经济上找到立足之地。

后一条更为关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最终为中国革命开辟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十月革命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武装分离主义政权,没有农村包围城市,政权内部没有枪管。

第一个上山搞起工农武装割据、在井冈山游刃有余的毛泽东,用**的批判给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最有力的批判的**,也为世界革命开创了一条“毛泽东道路”。仅此一点,功在千秋。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5

回顾历史,中国有无数次“革命”。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孙中山的建立共和,五四运动*孔家店这些都没有挽救中国,最后还是社会主义挽救了中国。

1921年中国***成立,建党时共有53名党员,中共一大只有13名代表,在1927年南昌起义28000多人只剩下800人后才建军,在22年后中国***拥有了百万雄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成立了,但是国民生产总值低下,1952年我国工业水平低于英国1800年、法国1890年的水平。人口平均只及英国18世纪后期的水平,相差将近200年。但是中国国力增长非常的快,经济建设取得极大成就。直达2004年,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5年连续超过英国、法国,2008年超过德国,到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苦难之后是辉煌,不经历苦难,哪里来辉煌?历史给中国***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成立之初,谁也不会想到就是那个仅仅只有50人的小团体、小组织,渺小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更是成为了中国以后发展的领导力量。在异常艰苦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中国***领导着中华名族就像是一只浴火的凤凰,在历经了苦难和挫折之后走向辉煌与胜利。这靠的是一批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群众的***人,靠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不禁感叹到:生活在现在的和平年代的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天上敌机轰炸,地上敌人围追堵截是什么样的场景;也无法想象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翻过皑皑雪山,淌过湍湍急流……是何等的危险。想想现在的我们,那种精神、信仰不正是我所缺的吗?口袋富足了,精神却匮乏了,房子变大了,心灵却渺小了。我们读着历史,却在忘记过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党的苦难与辉煌吧,让他们来洗涤我们的心灵,来鞭策我们的灵魂。

生活在现在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需要像先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不必嚼树根,不必穿草鞋。但是我们作为后来人,必须做好自己的职责续写历史,接住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自己的历程,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做好历史的传承者,促就我国的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6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1去年就听过此书的介绍,后来一度脱销,没有机会拜读。上月逛书店,居然发现了此书,就赶紧买来拜读。

此书比较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历史,比我们曾经学***科书和市面历史材料都要现实些。此书不仅再现了我党历史上的辉煌,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发展中的艰辛苦难、思想的交锋、主义的变迁、思想的**、残酷的环境、惨烈的失败、艰苦的斗争、无情的事实、英雄的没落、严酷的考验。

英雄是怎样诞生的?不是天生的,是残酷的现实中磨练出来的,不是**故事里的横空出世、一落地一出场就是钢铁的身体和毅志、**远瞩洞穿世界、百战不殆。

我们那些伟大的英雄和领袖们,怎样地从苦难走向辉煌,怎样把我们党发展壮大,怎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地,怎样缔造了我们的共和国的。我们缅怀辉煌同时也缅怀苦难,不仅是简单的回忆和纪念,而是深刻解读那段真实的历史、激发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伟大理想,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怎样确定怎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定位好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国际潮流、怎样看到国内发生的变化、怎样顺应潮代的发展。

对共产党员来说,流血的战争已经结束。在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之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现在情况确是变了,发展目标变了,内外部环境变了,矛盾变了,复杂性变了。我们该怎么办?

去哪儿?也许,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些东西,为我们的思想提供一些东西,为我们的生活指明一些东西。

我听说美国社会主流认为内战没有胜负,南北的士兵都是英雄。“没有任何一位南方政治家在战后遭到逮捕、审讯、定罪、清算或**。”这需要包容的精神。

中国近现代的一百多年里,内战纷繁不断,绵绵不绝。我们应该有机会停止内部斗争,走团结、民主、振兴的道路,但我们都错过了彼此。近邻日本在这一时期没有内战,只有对外战争。尽管它被重复,但它最终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当代中国尚面临向现代民主制度转型的重任,其间必会发生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有冲突不怕,但不一定非要拿刀动枪去解决,枪杆子里面出来的东西只会走直线不会转弯,枪杆子里面打不出转型来。我们的国家再也经不起内战的摧残了。在这一转变中,我们应该回到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原源:

“(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权力是他们无意识的谬误和不幸。正是旧社会的旧观念感染了他们,留下了他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

不但自相矛盾,而且毫无效力。欧洲的‘同盟'’协约‘战争,我国的’南‘’北‘战争,都是这一类。因此,在学术界,我们主张深入研究,摆脱一切传说和迷信,找出什么是真理。

在对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主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

我想,充满包容精神与历史责任感的转型需要请客吃饭,需要做文章,需要绘画绣花,需要雅致、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需要温良恭俭让。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3《苦难辉煌》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清晰地再现了一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引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翻阅了这本书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近百年来中国人民苦难中挣扎、觉醒中抗争、自立中图强的道路是如何走过的,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坚实迈向民族伟大复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毛主席对长征的评价: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先有真人,后有真理。强烈的责任感,让我必须写出这些真实的人。他们不爱钱,不做官吏,不怕死,只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教条。

我们要立足本职,为地方税收迈上新台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苦难辉煌》一书引导人们在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保持内心的平静,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坚持对理想信仰的守望。我认为这种理想信念不仅可以停留在思想认识的层面,更应该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作为一名在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年轻地税工作者,我们必须立足本职,进一步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困难,这些虽然跟前辈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没法比,但也需要拿出那份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去克服、去战胜。新时期,地税工作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作为年轻地税人我们要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牢固树立“真实可信、科学严谨、创新进取、服务奉献”的地税核心价值观,勇于肩挑重任,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共同开辟地税事业美好的未来。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4最近读了,本书描述了中国革命从孙中山起到长征结束这一段历史,用多种史料,对以往正史进行了补充。

对书中以下几段有所感想

1。有一点是两人(毛、蒋)共同的:皆以为自己必定且注定要完成某种不可言喻且不言而喻的历史使命

1945年毛主席在写重庆谈判时,对香烟上瘾。他一天能抽几十支烟。但当他知道蒋某不抽烟时,只要蒋某在场,他一根烟也不抽。会谈持续了四个小时。在那之后,他对任何政治家都没有这种特殊的礼貌。我认为,虽然主席当年骂蒋为“蠢货”,但内心还是对蒋的某些方面有所敬佩的(我认为是蒋坚决不投日、不做傀儡这一点),所谓英雄之间猩猩相惜也。

2。西方领导科学认为,领导的形成取决于三个要素:恐惧、兴趣和信念。恐惧迫使服从,利益引导服从,信念从心产生服从

信仰属于最高层次,但需要高超的技能。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恐惧和兴趣是低级的,但它们可以立即起作用

3。博古的幼稚

当出共产国际派李德作为送款员,送一笔1万元的款项到中国,用于解救**党员,博古在知道李德有军事教育背景时,将他奉为军事高参,而李德指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与国民党硬碰硬,红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4。27岁那年,蒋在上海阅《曾文正公集》,竟至两目成疾,为蒋撰写年谱的毛思诚说,蒋“军事学即以巴尔克战术为基础,而政治学则以王阳明与曾文正二集为根柢也”

毛主席亦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5。陈毅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对黄克诚说,毛主席的伟大在于他的不相容

如果你犯了错误,你会反思,总结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看到别人犯错,会分析,如果自己遇到同样的情况,怎么处理才不会犯错

6。在各种危机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选择了毛泽东,而毛泽东往往采纳了领导层最成熟、最周到的建议。所以邓小平后来说,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领导者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提建议的能力,而在于采纳建议的能力。

本文网址://m.bijiaogao.com/xindetihui/172461.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