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着》简短感悟5篇

活着感悟 2024-03-15

 每个人的感言,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感言让每一次回忆都更加甜蜜。每当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或者重要的时刻,都会有感而发地去发表一些感言,有没有比较好的感言给我们参考呢?以下是笔稿范文网为您准备的“《活着》简短感悟”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大家可以一起交流互相启发!

《活着》简短感悟(篇1)

又一年高考完,有喜剧也有悲剧,想想一年的时间真的很短,用关键词来对自己这一年的学习工作来一个回顾还有总结,自己的年度总结及感想。

1、不习惯生活学期环境自由,这是以前高中时期做梦都想的,但是当你真正自由的时候,你却无所事事,第一个学期除了上课其他时间什么事都没有,我也不知道干什么,于是那些悠闲的时间我就拿去瞎逛,在悠闲的心态下,我确实发现了我生活不曾发现的东西,空闲时间太多,乱七八糟的想法也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不了了之。军训也就是走个形式,没太多实质性的东西。

2、社团在大学中社团这个东西是很好玩的,当我还是一个新生的时候面对那些社团的招新活动,我确实不知道该去哪个,不是因为我不敢去,也不是因为我没那么能力,是因为我每个都想去,每个都能去,但是我的学长告诉我参加太多活动会忙不过来的,最后我就加入学院的摄影协会,因为这确实也是我爱好之一。当初进入协会的时候也就是想玩玩的,没想太多,更没想到一年以后我接过了我会长的指挥棒,下面会详细说说。

3、谈恋爱这个词应该是我们机电系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之一吧,我本人的想法是宁缺勿滥,所以我也并未太着急这个事,走着看吧,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只有主动出击才会得手,虽然是这样说,我还是比较相信感觉的,然而实际也证实了我的想法,第一年我碰到了2个女生,在我看来都很不错,说明感觉还是可靠的,走着看吧,毛课的老师说不谈恋爱的生活是不完美的,确实我也很赞同她的观点,不过这玩意强求不来,只能走着看咯。

4、交作业以前高中的时候作业很多都是没写就没交了,但是到了这里,作业无论怎么样都要交的,特别是一些专业作业,例如机械制图机械结构分析金属材料那些老师的布置的作业,写不完通宵达旦的写,以机械制图为例,虽然没夸张到通宵画图,但是最后一张装配图,我足足画了3个星期,虽然不是一直在画,但是可见那玩意也不是好玩的,1年下来我没有缺过一个作业,前所未有的1年。

5、磨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机电系的学长们把实训用磨铁这个词代替了,我本人不是很理解,但是通过1年中的实训发现,确实这个词代替实训也没什么不妥,因为实训中都到涉及到磨铁(钢)第一个学期学车床的时候要磨车刀,那个时候作业的好坏除了你对车床的控制之外,最总要的就是你磨出来的车刀,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车工就是一把刀,刀磨好了一切都好办,班上很多人磨的刀都不好用,被老师判不合格,不停的去磨……日积月累一条长长的白钢刀背磨的只有拇指长短,实际用的车东西硬质合金钢刀也大多数是被砂轮机磨掉的,而不是损耗的,很不幸的是我的车刀是活活被别人借去用坏的,因为我是第一个磨刀合格的人。第二学期的实训铣磨加工,从名字就只要又少不了磨,铣床加工出来的零件,丢到磨床上面精加工公差控制到0.01毫米的范围,以上2个是拿机器来磨,不算累,费点神是真的,中途的钳工实训那就是真的人肉磨铁了,开始练锯功,之后练锉功,拿锉刀去对付那些45钢,确实是要命的,还是控制垂直度平面度尺寸在0.2毫米公差范围内,最后的钳工作业是把一块45钢用锯子锉刀加工成一个蝶形螺母。活活锉了1个星期。所以用磨铁来代替实训也没什么问题。

6、电脑很多人都习惯的纸面办公,大学开始,纸面办公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基本上都是计算机代替了以前的纸上办公,很多东西都脱离不了电脑跟网络,虽然我认为我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是事实上我还是有那么一点不习惯在电脑上处理那么多东西,不过1年下来,习惯了,有一次没有电脑,写个东西,乱七八糟,退化了,男生宿舍里面的电脑99%是打游戏的,我的电脑确实很非主流的,只拿来写东西,上网找找东西的。

7、口才这个问题其实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经常说我,就得一张嘴巴厉害,好像以前也没发现我口才有多么好,不过现在对比过了班上一些人,我似乎发现我在这个方面确实有一点点优势,语文课上台发言的活动我从来不带稿,更无奈的是只要我上去了,第一就轮不到别人……以至于期末的时候发言我都不好意思上了,在社团的交接的时候我的就职演讲,虽然是念稿的,,当那么多人发言还是有压力的,不过还好没出啥问题,今天又从铁母鸡的身上批下下学期的活动,还有经费,别人准备好了无比完美的策划书,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结果很多都是被退回,我什么都没带就杀进她办公室,据说能直接从那里拿到经费的不多,或许是我运气好。

《活着》简短感悟(篇2)

读《活着》有感1500字:

读了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后,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书前面余华先生写的各种版本的自序,二是福贵的苦难史(如果可以被称之为“苦难”的话。)

在《活着》这本书的中文版自序里,他说道:“作家要表达与之朝夕相处的现实,他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与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换句话说,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实则是伸手便可触及。正像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不能再赞同。一个人要有东西可说,要有情绪想要表达,就必须对现实观察深入,保持敏感,思维细腻,才能对读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感同身受。但是一旦想要摸清现实的生活状况,除了表面可看到的美好、感动等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所要触及的往往是真实、残忍、消极、不堪。对于所描述的残酷真相,不是要一味地去吸收和接纳,我们可以理解其意思,但不能深陷其中。

余华先生在韩文版自序里写到:“这部作品的题目叫做‘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刚开始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为什么是忍受呢?如果“活着”作为一个词语,作为一种状态,是忍受,那是否就意味着,作为无限痛苦迷茫中的光亮,那些幸福、美好、单纯、快乐的事情,对待它们是否也是一种忍受呢?而当痛苦作为一种情绪,与幸福相对的时候,其实二者的概念应该是一样的,说是“忍受”也未尝不可。“活着”在某种程度上讲,可以理解为慢慢熬。就像一只蜗牛,背着肩上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一步又一步,一个脚印又一个脚印,忍受着各种各样的人生状态,忍受着酸甜苦辣,熬过四季变化。确实,“忍受”可以诠释“活着”。

而这部小说的内容---福贵的一生,在余华先生写的日文版自序里,他说:有人向他提问,“为什么您的小说《活着》在那样一种极端的环境中还要讲生活而不是幸存?生活和幸存之间轻微的分界在哪里?”他回答:“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活着》中的福贵虽然历经苦难,但是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我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眼里就会是一个苦难的幸存者。”

这部小说整体上是由对话(讲述和倾听)构成的。讲述者是福贵,他讲述了他的一生。倾听者是一个收集民间故事歌谣的“我”。在福贵的讲述中,有四次停顿,每一次停顿,都是福贵生活的又一开始,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也是福贵又一苦难的开始。第一次停顿讲了福贵因为赌博把家产全部都输光了,不久他爹也去世了,而自己的媳妇家珍也被老丈人接回家中。第二次停顿讲了家珍回来,但福贵却被抓去从军,而后在战争中大难不死千辛万苦回到家中,才发现他娘已经去世,且大女儿凤霞因为发高烧而不会讲话了。第三次停顿讲述了村里开始搞人民公社运动,家珍也患了软骨病,而小儿子有庆因为给县长老婆输血过多而死亡,凤霞结婚难产去世,家珍也病倒去世了。第四次停顿讲的是最后凤霞的丈夫二喜和她的儿子苦根一起生活,而二喜干活时意外死亡,苦根吃豆子被撑死。故事的最后,只剩下福贵和他凑钱买来的老牛。

整个故事就像一件毛衣,针针相连,环环相扣,故事内容错综复杂,而人物关系环环相扣,很多细节描写让人印象深刻,很多场景令读者为之动容。余华先生的写作功力不言而喻。

“活着”,活着,世界上尚且有像福贵一样的人还在重重磨难中奋力而活,而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安定社会中的人还会有什么理由消极堕落、碌碌无为,在精神世界中苟活?

愿我们都好好地活着,愿我们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活着》简短感悟(篇3)

四口之家变成了三口之家。福贵的聋哑女儿凤霞慢慢长大,终于找到了一个爱她的丈夫。她认为生活能使受苦的一家人更幸福。可是凤霞在生孩子之后大出血死了,留下了一个可爱的孩子苦根。几个月后,福贵的妻子也因病离开人世,去寻找自己的孩子。

这时,家里人离开了福贵的孙子和女婿一起生活。尽管如此,大家也要努力活着。但福贵的女婿也在工作过程中死亡,后来苦根死后福贵不小心让孩子吃了豆子。

就是这样的生活,让风烛残年的福贵还要努力生活下去。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我看到宽阔的土地上有一个强壮的胸膛,这是一种呼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呼唤自己的孩子一样,土地呼唤着黑夜。”

活着,多么沉重的话题。这本**,就像福贵坐在大槐树下,缓缓讲述着他的一生,语气中没有大喜大悲,这种大喜大悲却传达到了我们的心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福贵一样,即使面对人生的苦难,我们也应该平静地生活。

《活着》简短感悟(篇4)

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

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说。大多数人应该在这个时候心痛不已。贫苦艰难的生活,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让有庆对生活丧失希望。他热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所以当他在父亲眼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们都天真地以为悲剧该结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来,于是有了一点淡淡的喜乐。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他会猝然死去。就像今天我们知道的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一样,有庆的死冤枉而荒谬。由于血型不幸与临盆的县长夫人相同,他竟是因为抽血过多而夭亡的。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正如你终于会明白,无论现时我们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那个结果对现时的我们毫发无伤。告诉我,谁还在不堪着高考的煎熬,失恋的痛苦,或者某个伤疤最初的鲜血淋漓?

——我仿佛已经看到许多问号:这样,我们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

嗯,就像那谁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呵,我们也许只需要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尽管有些苍凉的意味。是不是爱过了才会懂得心死了还要活着的坎坷。

关于经典小说活着读书心得感悟精选:篇三

花了一天半时间吧,把《活着》看完了。也似乎又懂得了些什么道理。联想到有些轻生的人十分不该,就在前些天,新车站楼顶还有人嚷嚷着要跳楼,我虽不清楚原因,但相信与福贵一比,定相差甚远。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作者余华在书的一开始就点明主旨,也为之后的记叙作铺垫。

作品采用主人公福贵自述的方式,福贵生动的日常语调及其对命运的屈服,向人们展示了将苟活作为唯一生活目标的状况,使作品更深刻。其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去,一次次徘徊在绝望的边缘,但他却有着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在他发现害死他儿子的凶手之一是春生时,他深明大义,也明白冤冤相报何时了。当春生面临绝境时,福贵也依旧尽了朋友的职责,劝他要坚强地活着。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的一视同仁。

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要想想福贵的经历,我们就一定会鼓起勇气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富贵,而有人只能与福贵一样劳累一生。在不公平面前,任何的抱怨、逃避都是徒劳,我们可能需要学习福贵身上随遇而安的精神。

生活给予我们太多无奈与困惑,像福贵那样经历了许多仍然顽强生存下去,他对生存其实并无明确认识,只是以一种动物般的求生本能使他延续生命。但他在暮年却能以一种洞察人生的乐观来对待生命,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生活的启迪。

平凡、琐碎的生活得利地充斥着我们的每一天,随着岁月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激情被淡薄,过往云烟的经历和磨练所体现出的是一丝木讷。

在读了《活着》以后,才真正思考了活着的意义,也释然了。现在的生活与福贵相比要好许多,但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在不停抱怨生活对我们的不公,其实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

“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坏。只是在生命的尽头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活着》简短感悟(篇5)

看完余华的《活着》已有一段时日,总想着要写些什么,却又不知如何下笔!

《活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虽然不会像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哭得稀里哗啦的,但看《活着》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不肤浅的感觉,一种看了让人深感悲凉凄惨的感觉。这书看过很久了,但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还是令我难忘:

一个小村,一座小城。还有主人公福贵。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房东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在城里的赌场赌博。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

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是报应。他是个地主,是个败家子。

房东的位置被一个过去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占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到城里给母亲买药,途中被国民党军拉去当兵。他死在战场上。当他幸运地回到家时,他的女儿已经哑巴了,他的母亲去世了,家里一贫如洗。

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我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

他并没有因为他的亲戚离开而结束他的生命,因为他活着是为了让死者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标时,他们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这是福贵老人说的话。这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总结。

真是简明扼要。可是现在社会上就是这样的人多,你看看到时处说的是什么?谁谁是**,谁又挪用了**,真是大偷小偷,偷了公家偷个人;还有什么情人,二奶三奶等等,不都是这样的人吗?

但是现在所有人都惊讶这种事情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成了一种现象啊!真值得人深思。

??社会进步过程中,看来是免不了要出现一些不良现象的。浪费成风的现象就像古人所说: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不改旧家风。每个人都是从节俭到奢侈,从奢侈到节俭难啊!不过好在这只是一阵风,刮过去就平息了。

现在不是到处提倡节俭吗?我想这些不良现象会逐渐平息,变成一阵风,很快就会吹走。在今天的物质充实中,让我们充实我们的精神。

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2013年6月24日

本文网址://m.bijiaogao.com/xindetihui/175421.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