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学心得(锦集十一篇)

数学教学心得 2024-03-26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数学教学心得(锦集十一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教学心得 篇1

参加完短短的一天培训学习。让我印象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抱怨这个问题那个问题,但我们缺容易被这些所谓的“问题”所欺骗,那些所谓的“问题”其实是每个公司都会碰到的,那个只是现象。真正判断问题有两个要素:1,会增加额外成本的;2,会丧失你创造绩效机会的。

第一步:界定问题。问题点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格式:(何处)的(何物)(怎么了)。问题的描述需要简洁、明确、一语中的;同时最好以书面方式写出来!这样更加有利于问题分析!

第二步:找出真因。找原因有步骤有方法。对于销售部出现的问题,先组成团队,一个人分析问题可能是片面的。找方法有多重,我觉得鱼骨法最为行之有效:1,描述问题并将问题写在鱼头上;2,透过脑力激荡分析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3,将相同的问题分组,并区分主因及次因;3,在鱼身的主干骨上面画出大骨并写上主因;4,将同类别主因(大骨)下面画出小骨,写上相关的次因;5,初步拟定(主因)及(次因)后,可详细研究它们的类别,重新归类及调动位置;6,根据所列出的可能原因,归结出最可能的原因。

第三步:提出可行方案。这里可以运用一到两个方法来提出可行方案:头脑风暴法,双重颠倒法,创意问题解决法,水平思考法,名目团体法。

第四步:确认解决方案。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确认解决方案的时候不能凭主观做判断。可利用表格工具来确认解决方案。一个是评比法表格,二是理性系统表格法。

第五步:方案执行与管控。这个步骤是最为重要的,这个没有做前面几个将是徒劳。1,打铁趁热,赶快付诸实行:提出执行方案、指定解决问题的负责人、拟定实行的时间表。2监督每一个执行步骤,保持职责分明。3,向团队公布执行成果,激励成员。4,排除各种障碍。

数学教学心得 篇2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着教学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经验,详细具体且生动地进行描述。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我善于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经常通过故事、案例分析、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和方法。我还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真实的认识和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我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数学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鼓励学生多思考和提问,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经常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解决,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应用公式和方法。我相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我认为合理的学习安排和课堂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我注重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进度。我会提前准备好教案,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度来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堂的进度。我也注重课堂纪律的管理。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注意课堂纪律。通过良好的课堂管理,我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听讲和学习。


与学生和家长的有效沟通也是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学生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可以让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告诉他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向家长传达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与他们共同合作,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意见,主动与我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安排课堂进度和管理课堂纪律,以及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我相信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心得 篇3

今天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相遇云端,教研同行”主题云教研活动,有幸聆听了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曹培英教授的“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的内容,受益匪浅。曹教授通过误区与对策、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教学改进的主要策略三个主要方面并且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将小学数学的教学改进研究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读分析,对像我这样的一线教师具有很强的启发指导意义。

小学数学的教学改进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课题,是常讲常新的教研话题。曹教授强调教学改进要立足儿童,彰显数学,创新实践。当前对于教学改进常常冠以“大”的名词层出不穷,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大概念等等。其合理性体现在以教学的系统观,着眼整体思考问题的线索。但所有的“大”指向“教”而不是“学”。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实例发现,大概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应该把它们归结为数学的“四基”。在教学改进中要排除“新花样”的干扰,靠具体问题具体突破,从典型单元逐一改进到逐步覆盖,出路在于求实。

在教学改进中,教育工作者所要具备的智慧和修炼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于这些“智慧”和“修炼”,古今中外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如我国在60年代时教师关于备课的经验总结是:两个吃透;现在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概括为“两个读懂”:读懂读懂文本,读懂学生。而美国的'舒尔曼在教师知识结构金字塔模型中强调的是两大基础:学科知识和学生知识。曹教授认为这些不同的提法其实质内涵是一致的,这也体现了一种多角度的互证。

关于教学改进的主要策略,曹教授认为有六个方面。一是立足儿童,彰显数学。要坚守初心,不被忽悠。二是要基于单元,着眼整体。从课时设计到单元设计,甚至是一块领域或者整个中小学阶段来整体把握。三是要专题研究,上挂下联。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专题研究,落实到相关单元,每节课的教学。四是返璞归真,活用教材。不能抛开课本另搞一套,要在书中学、做中学,强调自主性。五是要转变教学形态,提高课堂效能。不能强调对话,听说为主。而要回归本色当堂巩固,才能真正落实减负增效。六是要关注评价,循证改进。要从学生的诊断评价逆向反馈到教师、教材、课标上去,要做基于证据的教学改进。

总而言之,教学改进的秘诀是两个吃透与教学经验的有机融合,要坚持实事求是,用实践检验理论。让教学改进发生在每节课上,落实在学生身上。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术语面前,在眼花缭乱的教学口号面前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通过这次云教研活动,学习曹培英教授对“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的解读,再反思自己平日的教学活动,感到确实还有非常多不足的地方。我只有多学习、多听课、多对比、多反思,才能找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弱点,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从而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取长补短,争取获得更多的收获,取得更大的进步。

数学教学心得 篇4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老师,现根据教材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谈一些自己的感触。

我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材分析和有关参考书,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学任务,弄清双基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单元、章节和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知识的全貌。

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注意多提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作业设计符合“四性”:目的性、科学性、量力性、计划性。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认真批阅作业,并进行讲评。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加强课后辅导,重点是学困生。要把功夫花在学困生的提高上,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学生,使优生更优,使全体学生都能弥补自己的学习缺陷。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对“学困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因为他们现在的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我发现转化“学困生”是有窍门的,只要“学困生”愿意学好,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4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教学心得 篇5

【摘要】小学数学新教材为师生提供了生动的数学情境和丰富的教学素材,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出其中的有效资源,,不仅要做好教学具准备,而且要做好情境运用的设计,更要开拓创新,不断创设丰富、有趣味性、有地方特殊的适合学生的情境,使之更加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关键是课程内容要提供好的素材,以促进学生的这种发展。而在《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据此,新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灵活多样,教材运用了**、游戏、**、故事、文字等多种形式,并结合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了各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生活情境、现实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力求使学生从这些熟悉的情境出发利用已有的经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编排由浅入深,内容丰富,为师生提供了广泛的数学素材,特别是对于不同的情境设计更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笔者通过运用,有以下几点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1、 要使教材中的情境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

这里的准备工作不仅包括硬件,还包括软件。硬件准备包括教具和学习用具的制作和准备;软件的编写主要包括态势应用程序的设计。其中,教学工具的编写是基础,而情境的设计是关键。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没有教学具准备,情境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如果没有好的情境设计,再充分的教学具准备也如一滩死水,没有活力和生机。因此,上好一节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提前准备好教具学具,仔细设计好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在关键之处,如情境的导入、问题的设计、新知识的**等环节必须考虑周全、重点设计。

首先在情景的运用设计,不能有头无尾,也不能虎头蛇尾,情境的运用应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

其次,情境设计要有兴衰、序曲、高潮、结尾、余味。使每一个情境的结尾都为下一个情境拉开序幕,层层衔接,不断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

例如,在教学乘火车一课时,开课时我设计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的环节 :同学们,愉快的“十一”**周就要来到了。告诉老师你们都想去**?

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利用多**出示一些风景优美的名胜景色。)

同学们兴奋地告诉你旅游的目的地,有人说黄山那里有许多奇石;有的说去北京,那里有很多名胜古迹……这样利用“十一”**周的情境,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然后自然由出游引入买车票的思考,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做为全班共同讨论的话题,这样就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学生在小组内按旅游**表自由提问你想怎样买?怎样算?这样给学生一个非常广阔的思维空间,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便于他们自由选择、自主探索。

最后,通过一些有趣的情境活动引导学生巩固和深化,说明应用。

这样一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通过“游玩”激发兴趣,设置“吹泡泡”“森林运动会”“小明乘车”这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激活,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2、 我们要创新,创造更加丰富的局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有创造力。我们不能局限于使用现成的东西。时代在变,世界在变,知识在变,情境也在变,我们应该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更加丰富、有趣味性、有地方特色的、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使之更加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例如,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我结合学校伙食单一的问题,设计了“开心盒饭中心”今天、明天、后天,三天的配菜这一情境, 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应用”。在备菜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招收服务员、聘请备菜部经理等活动。全班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报告充满热情。

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更多搭配中的学问,我还设计了“搭配服装”“搭配路线”两个活动,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还要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己挑选几件衣服,尽量搭配。看看几种匹配它们的方法。

这样教师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的情境,使学生从关注的情境出发,发表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乐于汲取广泛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我们还应该创设让生活走进数学的课外阅读、课外练习、课外应用等方面情境,让他们课内课外都对数学产生**的兴趣,才能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总之,数学情境的创设要既要做到切实可行,又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事物,使之生动具体,并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大胆想象,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的学习才能为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谢清霖《数学课应追求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小学数学》2005年4月。

数学教学心得 篇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介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个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加上教材编写过程中受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人员与学生所处地域不同。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学“分类”时,教师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扩大取材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玩具、书、衣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有大堆零乱物品”的场景,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引出课题,渗透分类思想。然后以评选“最佳小管家”作为奖励机制,让学生共同把教室里的杂物,按品种进行分类。每组选取一样后,让每组学生把小组内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再一次进行分类,让物品摆放得有序、整齐和美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分类,明白学习分类的必要性,使学生对学习分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再通过大家齐动手整理教室,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使学生非常容易地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也养成了整洁爱美的良好习惯。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教学心得 篇7

“生本课堂”的主题我们并不陌生,但要转化为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让我们为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那一个个未来的主人,一起追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得到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

生本课堂不应该只是“花哨”的课件,应该是一堂堂充满“本色”的课。有的是教师的激情,有的是师生间、生生间充满智慧的交流,有的是心灵的交融,思维的激荡。让学生听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在新课程理念下以生为本的今天,我们数学课也充满欢声笑语,数学课也充满趣味激情,数学课也充满生命活力”。

二、数学课堂以生为本。

生本课堂上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真正避开了“灌输式”的教育。课堂上,学生的声音才是最美的,他们的.思考过程是最重要的,即使学生理解错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在课堂上听到学生错误答案的时候,教师并不急着反对纠正,而是通过其他学生的回答去帮助理解。

三、课堂教学要关注后进生。

关注后进生,关注课堂的后30%,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会蹲下身子、弯下腰来,走进孩子的世界,聆听童声,透视童真,读懂童心。他们提到孩子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不懂,听不会,该多郁闷啊!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为后进生开放,尽量让学生好学,好懂,这就是这些特级教师的心声。他们无不关注后进生的成长、经历和发展。引申到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堂,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想只有这样关注了后进生的心理,关注了后进生的学习态度,也关注了后进生的发展,把数学课堂中的教书和育人完美结合,数学教学才能厚重。

四、课堂需要快节奏,也需要慢镜头。

蜂蜜是蜜蜂酿的,养蜂人自己酿不出蜂蜜。老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它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就好了。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只有关注学生、读懂教材,才能使课堂迸发出生命。同时,我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更要关注的是那些“后进生”。数学课堂确实需要保底,那就是每个目标要实现,每个孩子要接受。课堂要实实在在,对待学困生我们要感同深受,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如果不这样,那么前面的学生走得越快,后面只会越来越跟不上,那我们的教学就没有质量可言。自问我的课堂我就做不到这一点,总是很心急地继续上课,不会耐下心来一步步扎实地走。

总之,生本课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教坛无边,学海无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教学心得 篇8

今天培训的主题是“问题解决”,解决问题培训心得。体会颇深。

从董研老师的培训中,让我了解到了大到“智慧教育”以及国内外一些信息网络化的应用,小到我校双平台的运用,使我大开眼界深深的感受到现在是一个信息网络化的时代,我们要不认真用心的去学习,将会被淘汰,尤其学校给老师们提供了有力的资源平台,我们更要学会珍惜有利的资源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从郝晶晶老师的培训让我很震惊,一位80后的新教师居然进步这么的大,无论是专业还是思维、理解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俨然象一位专家型的教师,由此我体会到只要我们做个有心的、用心的、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就一定会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

铁补校长的培训,让我最受益的是学道的编写,即情境的设置、问题的提出、思维导图的设置等。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标的“问题体系”。这个体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教学结构,揭示了五种类型的“问题解决”情景对于开发学生潜能的功能作用。“所谓基本问题,教师在学道中可以设计开放性的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问题让学生有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提出质疑,同时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研究方法,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知识,以及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数学教学心得 篇9

本学期开学以来,六小开展了大组小组磨课活动,听了数十节课,单说在数学课堂上的启发与收获。

一、感受到了老师们能够很好的使用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的实验教材虽上市不久,但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却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教材主题图的设计,有的显得有些陈旧,与学生感知的生活常识相不符,若教师不能很好的使用教材,会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教材预设上。这次看课,发现老师们能大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灵活使用课本资源。如:鲁雅娟老师上的“乘法口算”一课,教师就亲自带领学生做了跳绳活动,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了“一名学生跳10下,30名学生跳几下?怎样能又快又准地算出来?”这一可探究性的数学问题,而没有用教材中主题图“邮递员送信”这一情景来引导学生提问 ,因此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枝节横生。

二、教师能够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能够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使学生对生活化的数学和数学生活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情境的创设也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老师们教学角色真正得到了转变。

教学过程中要求有学生预习的环节,这一环节的重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能力,更提高了学生课上执教的能力。通过预习,小组先交流,先学会的给还未学会的当小老师;在全班交流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执教成了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并且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四、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彻底的转变。

课堂上,教师导学、导思、导练有方,老师的.领、扶、放适度,教师只适时点拨提升。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整堂下来,学生学得轻松,听者听得愉悦。 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促进者。

五、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 。

对于新知的建构,教师能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形成的规律创设情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拨一拨、数一数、比一比、做一做中提升认识,在观察中去发现,在操作中去体验,在游戏中去感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发展思维、感悟数学。教师重视了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过程,重视了知识获取中的情感体验,真正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会了创新,提高了能力。如:高淑霞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就是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拨出的数再说一说中加强数感,提高认识的。

六、尊重学生,让学生主动发展。

在新知识的巩固中,教师们没有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而是大胆放手,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结合新的认知,举一反三,生生出题,在老师的帮扶下,学生练习题的设计同样会出现基本练习题、变式练习题和拓展练习题题型,学生自编的分层练习题,也满足了学困生获取成功的体验,也解决了优质生吃得饱的问题。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课堂上偶尔生成的新知识,教师适当拓展,往往又成了新课的亮点。

七、教师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

新知识的运用中,教师调动学生找身边的数学,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一环节教师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学生资源,开发了课程资源,而且还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在六小的磨课当中,我看到了教师课堂上,教材能用活、教法能灵活、学生能学活,真正实现了新课改中倡导的理念新、教法新、学法新;看到了老师们在磨课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梁校长再三强调当堂达标的问题,看来六小的教学质量能进一步提高,有望了!

数学教学心得 篇10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凉水河总校滕晓云

2014年10月24日我有幸在二小参加了秦皇岛市小学课改实验校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有五位教师给我们带来了5节精彩的课。在这五节中我解除了很多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同时也让我更加明白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我真的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尤其是青龙二小的张敏霞老师的《数字编码》更是让我找到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不足,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改进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

张老师上了这节精彩的“135”互动课堂教学的汇报课。在这节《数字编码》的数学课堂中让我们领略了数字的奥秘,让我们看到了“135”活动课堂中学生灵动,课堂精彩,教师阳光。让我理解数学课堂中以问题为主线、自主为核心、互动为平台的新理念。

在这门课上,我深深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在这节课中教师导学卡让我们领略了不同的课堂内容导学卡的不同的设计,尤其是学生课前的调查、资料的收集,不同小组课上的汇报,让我看到了导学卡的真正作用,同时也让我对导学卡中的问题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

2、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由原来的被动学习真正变成了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了“我要学”,让老师们看到了我快乐我学习的数学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改变了,不再由老师牵着走,而是学生的思维按学案走,按知识的生成走,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3、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导学卡自主**,合作**,展示评研等解决了课堂教学中一个又一个问题,互动形式开放,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方式更是让我领略了张老师的又一个风采。

总之,通过这五节课的观摩,我感受到了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合作交流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让我认识到教师不应“授人以鱼”而应“授人以渔”;这并不是说真话,而是教学生去发现它。“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能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扎根发芽,并茁长成长,我相信不久的将来,“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开花结果。

数学教学心得 篇11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具体的记录,认真写好电子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备,小学六年级作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留意力的有趣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进步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楚化,条理化,正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楚,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进浅出。在课堂上特别留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轻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留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经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经常到各大书店往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题目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留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进步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爱好。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布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往。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进步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留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爱好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本文网址://m.bijiaogao.com/xindetihui/179237.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