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颂作文

李白作文 2024-06-06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李白颂作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李白颂作文 篇1

俗话说李杜诗篇万口传。

从幼儿园时,我们就能熟背那静夜思,稚嫩的声音中流露出对诗的热爱;上了小学,那流传千古的《望庐山瀑布》深入我们的心中;到了初中,你已经成为我们众多人心中的偶像。

我们喜爱你,因为你那磅礴的胸怀,在《上李邕》中你说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波却沧溟水。不知道这句话使多少人重拾希望,展开自己理想的翅膀,像大鹏鸟一样飞翔。

我们喜爱你,因为你那浪漫的情怀,你在路边、河塘、瀑布、大河旁饮酒作诗美妙的诗句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张口即来。我们依稀能够想象到,你在哪静如止水的湖泊中,将葫芦中的酒优雅的倒入口中,咋咋舌,摇了摇头,然后一句流传千古的是诗句顺着那口中的酒香慢慢飘出,在唐朝那个醉生梦死的朝代中,他又仿佛一个漂浮于世界之外的神仙独自享受着着属于自己的浪漫与快乐。

我们喜欢你,因为你那壮美的诗句。你的诗句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生动感人。也是我充分感到了大自然的美丽。长江的浩淼无际,黄河的奔腾咆哮,庐山瀑布,蜀道奇险,塞外风光,月夜景色等还曾记得想时候,妈妈为我朗诵你那世人皆知的名诗,《望庐山瀑布》,我痴痴的陷入了奇妙的幻想。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将是多么令人神往,令人惊叹的景色呀!在那之后,我便陷入了对瀑布的幻想中我多次乞求妈妈带我去看真正的瀑布,那个夏天,我真的来到了瀑布之前水流哗哗的拍打着那苍老的青灰色的石头。是啊,正如你诗中所写的那样,多么雄伟壮观。在那之后,我更加喜爱你的诗了。

李白,是你让我懂得遇到困难不放弃,是你让我懂得亲近大自然,是你让我成长。你虽是唐朝的人物但在我们心中使永垂不朽的,而你所留下的文学艺术,也会在我们心中流光溢彩!

李白颂作文 篇2

走进李白-优秀记叙文700字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特别是应用频繁的记叙文,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李白-优秀记叙文7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触摸那盛唐的尘土,在诗的世界里走进李白,走进那月色缠绕的低头思故乡;走进那影像叠重的对影成三人;走进那放浪江面的直挂云帆寄沧海的李白的`心灵深处.叩响他的灵魂之门,感受他的心中丘壑!

小时候,凭借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便深深地迷恋上了李白。我迷恋他的不羁,我迷恋他的高洁,我迷恋他的浪漫。

你不羁,你是唐代诗歌中一个璀璨夺目的星座;你是群星灿烂的盛唐中最闪亮的剑。不羁的你,狂放的你,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未必真那么险峻的蜀道也“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算不得多高峻的天姥山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不羁的心智,不羁的李白,我想这才是我看到的豪放不羁的狂放李白吧!

你高洁,你有兼济天下的胸怀,你向往仕途,但有蔑视权贵,想追求自己心中的太平天地,然而命运总和你开玩笑。终于,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却了你的一腔热血。坚持?沉沦?你这支高洁之莲安能染于淤泥你毅然选择了前者,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贬谪在李白的沉浮之船上显得那么分外招摇.失意之时,你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心灵平静的李白,行动浮躁的李白,举杯浇愁愁更愁徒以金樽之酒赶走失意之客,可乎哉?你成也金樽,败也金樽,金樽定格了你的心声!

李白,这个浪漫主义诗人,他把生命的真正的意义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丽山水画卷里,不让污浊的泥淖玷污高洁的灵魂.你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情于山水之间。在山与水的交映下,谛听两岸猿声啼不住,想象朝辞白帝彩云间,放歌轻舟已过万重山.水的灵动,带走了心的疲劳;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悠悠几千年诗苑绽放你那浪漫主义的奇葩。青莲居士,数载宦海沉浮,痛哉!苦哉!一腔浪漫豪情,幸矣!足矣!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就是李白。你那高洁超俗的心灵让人景仰;你那不羁的仗剑天涯的豪情让人留念;你那寄情大自然的浪漫情怀让人追求!

李白颂作文 篇3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别好。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据说他五岁就会诵写“六甲”,十岁能读诸子百家的书,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学会了弹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拜访了。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欢之情油然而生。他又

李白颂作文 篇4

李白

逸、狂、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界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仗剑任侠心雄万夫)

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

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

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朝廷崇道形成热潮,蜀中道教盛行,“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李白深受影响,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八岁师从赵蕤学纵横术,从小受儒、道、纵横三家影响。从少年时期,就有建功立业的功名心,“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又深受道教功成身退的影响“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他有完美的人生理想——功成、名遂、身退。他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而寄希望于“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这几近完美的而又矛盾的理想,迫使这位“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有着游侠之气的少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在积蓄着自己的才气和阅历,准备一鸣惊人!

(二)青年——狂(狂热自负悲喜更迭侍君荣亲始终不渝)

1.志在宰辅游历拜谒——狂热自负

李白自负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雄气,梦想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他自喻为“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的北溟巨鲲,“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的天马、“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的凤凰。他能“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崔宗之《赠李十二白》)。他“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年轻自负的李白,在四川绵州初谒益州长史苏蕤时就呈上得意之作《大猎赋·冠年闻天子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等,李白以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大气磅礴、雄奇浪漫的壮美风格,传递着豪迈、奔放、昂扬的激情。他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人生,得到苏蕤的非凡礼遇,真心推许和诚挚教导,使他信心倍增,对仕途充满希望,但因苏的特殊政治境地,而未被举荐。李白又怅然若失,当他再次拜谒渝州刺史李邕时,却费尽周折,年轻气盛,狂傲自负的李白,借谢罪之辞,給李邕呈上《大鹏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自比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责问李邕“宣父犹且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引起李的震颤。

两次早期拜谒,均以失败告终,仕途不顺的阴霾笼罩着这颗狂热自负的心。他感慨良深:翼挟万钧风雷的大鹏,何时冲天九万里。横吞百川水的巨鲲何日“簸却沧溟水”。他第三次拜谒一代道宗——司马承祯,得到盛赞,李白欣喜若狂,热血沸腾,意气飞扬,慷慨陈词济世安邦之道。相信自己定会名动万乘之主,定取卿相之位。

2.安陆成家渴求荣亲——失意窘迫

三次拜谒,并未給李白带来入仕的契机,年轻自负的李白,没有停止奔走干谒的步伐,其间历经八年多的游历拜谒,此时的李白,已千金散尽,

李白颂作文 篇5

【我手写我心——李白的情怀】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如一条璀璨的星河。回望如梦如幻、人才辈出的大唐,“诗仙”李白可谓是耀眼的明珠。无数荡气回肠、侠风道骨的诗篇,如同号角永远回响在历史的深谷。

我有幸在主题学习中细致了解了青莲居士傲人、浪漫的侠客风采。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的诗,总是透着凛冽的侠客之气。那种冲天豪饮、淡泊名利的生活,怎不令人心驰神往时而浪漫,时而夸张,虽仕途不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却永远激励着后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豪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切友谊……无不体现李白侠义、通达的大丈夫气概。李白的诗气势宏伟,境界开阔,令人回味无穷。

在细致的主题学习中,我逐渐领悟了李白的人生境界。接近他,我发现“诗仙”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也有喜怒哀乐,情感与常人无异。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信、乐观与通达。只要有真才实学、高见卓识,就不必怀疑自己,我们能做得比别人更好,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遇到挫折、麻烦,不要埋怨,更不要害怕,尽自己的全力就好。即使“千金散尽”,仍会“还复来”。在“人生得意”时,要学会包容通达的心态,积极地度过每一天。

我心目中的李白为主题抒情作文范文九

读李白的诗有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向命运挑战,不屈服,乐观向上。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仙”生性浪漫旷达,豪放不羁。

李白的许多诗都充分表现了他非凡的抱负及奔放的热情。他希望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日,也曾被朝廷召去供奉翰林,但因反权贵和腐败,而遭到排挤。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当他的思想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中的艰难。离筵上瞻望程,只觉得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更表明了他旷达豪放,积极的人生态度。虽屡受挫折,却难抵内心的悲愤,他仍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激励自己。

李白颂作文 篇6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汉。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李白颂作文 篇7

议论文素材精选之李白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议论文,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的特点。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议论文素材精选之李白,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4、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7、“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8、高远恢宏的理想。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申管仲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是他执着的人生信念。为此,他“仗剑怯园,辞言远游”,广为交游,诗名远播、以期能入朝为官,实现济世的政治抱负,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为早日平息战乱,复兴大业,在隐逸多年后,又欣然接受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恭请,满怀热忱毅然从戎。即使在“赐金放还”之后,年近六十之时,他仍壮心不已,准备踏上征途,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大军。途中因病折回,不久病死当途。

9、傲岸独立的个性。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日,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西卒不复。”

10、豪迈超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入永王幕府之后,他曾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沙。”这与隐居隆中却高吟《梁父咏》的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时,也要“花间一壶酒”,用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乐观。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12、桀骜不驯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不为周遭的一切所牵绊,包括富贵功名——尽管他也曾十分向往功名利禄;而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则毅然拒绝了朝廷上的钩心斗角,远离喧嚣,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生活;还有范仲淹选择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选择了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上阵杀敌的人生道路——虽然直到双鬓斑白他仍壮志难酬。无论这些伟人的选择是否高尚,无论最终他们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李白颂作文 篇8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4、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7、“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8、高远恢宏的理想。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申管仲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是他执着的人生信念。为此,他“仗剑怯园,辞言远游”,广为交游,诗名远播、以期能入朝为官,实现济世的政治抱负,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为早日平息战乱,复兴大业,在隐逸多年后,又欣然接受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恭请,满怀热忱毅然从戎。即使在“赐金放还”之后,年近六十之时,他仍壮心不已,准备踏上征途,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大军。途中因病折回,不久病死当途。

9、傲岸独立的个性。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日,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西卒不复。”

10、豪迈超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入永王幕府之后,他曾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沙。”这与隐居隆中却高吟《梁父咏》的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时,也要“花间一壶酒”,用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乐观。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12、桀骜不驯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不为周遭的一切所牵绊,包括富贵功名——尽管他也曾十分向往功名利禄;而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则毅然拒绝了朝廷上的钩心斗角,远离喧嚣,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生活;还有范仲淹选择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选择了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上阵杀敌的人生道路——虽然直到双鬓斑白他仍壮志难酬。无论这些伟人的选择是否高尚,无论最终他们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李白颂作文 篇9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小时候,嘴里经常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的我年幼不解深意,慢慢地,书上那个宋体的“李白”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也了解到更多关于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优美的诗句。在诗中,我好像看到李白站在那“三千尺”的瀑布前,观赏着大自然美丽且壮观的风景,似乎看到他在夜间望着天上的明月,那无边的夜空高挂着的月亮,寄托了李白对友人的思念。一个飘逸绝尘的青莲居士时常在我梦萦。

李白的诗很多,每一首都值得去细细作文品味。我最爱他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只有李白能把黄河之水写上天,“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只有李白才配这般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只有李白,有这盛唐气象铸就的满满自信。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喜爱这首诗。或许,是这首诗将李白的乐观、李白的不羁穿越千年传送与我,产生心音的共鸣。

希望有一天,我能梦回大唐,看到李白还是一位翩翩少年,看到他仰天长啸“我辈岂是蓬蒿人”;看到他一袭白衣,举杯邀月,“对影成三人”;看他遇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光带走了李白,却带不走他的诗句。时光带走了我的岁月,却带不走我对李白的崇拜。

说起李白,中国人都知道.特别是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更是口口相传,妇孺皆知.而且,还被人尊称为诗仙.但是,却少有人知道李白那悲惨的一生.

李白(7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滴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西南),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一说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李白不愿应试做官,但诗名远播,诗歌在其年轻时已经唱响天下,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可历史上没有韩荆州对于李白的回复,直到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杜甫《饮中八仙》里就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奇句。在当时封建王朝复杂历史的背景下,李白又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族叔),不久即病卒,一说喝醉了酒,在水中捞月亮而溺水身亡。

虽然李白一生悲惨,但是他依然创造出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 李白图片

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颂作文 篇10

这本《苏轼传》也是与一位书友交换得来的。从正月初四看到十四,从四川的家里一直看到湖南的学校,才把这本26万字的著作看完。

这本传记分为四卷,按照时间顺序全方位地对苏轼进行了刻画。作者写这本传的时候,参考了123份资料,足可比肩一般的学术著作。由于作者进行了文学再创作,这本书可以看作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同时,书中也加入了作者对历史、哲学和艺术的思考,从而增加了书的厚重。

提起读书人,估计很大一部分人首先的印象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个印象发酵到现在,以至于博士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都是书呆子。实际上博士大多是工科,和以前正宗的读书人差别很大。读书人给人这种印象,据我所知,可能是元朝以后才开始的。其实古代很多文人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多建树。苏轼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苏轼这个人嘛,中国人都知道,但大部人对他的了解局限于语文课本。说到苏轼,多数人都只会想到那几首耳熟能详的词,以及——东坡肉。书中,作者把苏轼概括成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散文家,新派画家,伟大的书法家,酿酒的实验者,工程师,假道学的反对派,饮酒成癖者,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漫步者,诗人,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我再给他加个大厨的“封号”吧。按现代观点来说,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斜杠了。

读名人传记,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我能从名人身上学到什么。名人为什么能达到他这个高度,他有什么独到之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这些问题需要一边读,一边思辨。当然啦,别人的先天和后天条件可能跟自己不一样,所以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吸收。苏轼的家乡四川眉山给他的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土壤。四川人吃苦耐劳,机警善辩,有自持自治的精神;眉州的遗风古俗也使当地人不同于落后之地。书香世家更是苏轼成长的重要条件。父亲苏洵就是大文学家,家庭的气氛,很适合具有文学天分的青长的成长。当时的时代条件也很适合读书人的成长。宋朝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高。苏轼成长之时,正是宋朝最贤明的君主当政之时。至于学习方法嘛,苏轼读书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逐字抄写之后,对书的理解,绝非仅仅阅读多次可比。另外,抄书也锻练了苏轼的书法。我的老师在谈怎么看专业书时,也讲过先看个十遍八遍,把书翻烂再说。

读这本书,有几点印象最深刻。第一就是苏轼的才华。苏轼的词和诗都写得好,同时绘画和书法也成一家。第二就是苏轼的人品。苏轼守正不阿,始终心系百姓,办了很多实事。读书的时候,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做实事者不容于当世。第三就是苏轼的性格。苏轼是个乐天派,懂得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他形容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样的本性流露,很有人格魅力。

限于时间关系,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没有总结完全。在写这个笔记的时候,部分内容又重读了一遍,品味到了第一遍没品味到的乐趣。好书确实是值得读多遍的。

李白颂作文 篇11

晚上,我趁爸爸在家就缠着他给我讲故事,我撒娇地说:爸爸,您好久没给我讲故事了,我好想听您讲故事啊。爸爸说:好吧,就讲一个吧。他思索了一下,说:在讲故事之前,你得先回答我一个问题。我说:好啊,你问吧。爸爸就说:你知道李白是谁吗?我想了想就说:李白啊,我知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啊,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呢,他那首《静夜思》我会背的。我刚预备背,爸爸就说:对,今天我要讲的就是与他有关的趣闻,还跟这首诗有关系呢。爸爸说,李白是唐代闻名的诗人,号称诗仙,他留下的千古佳句数不胜数。可是他这几天身体不惬意,无法集中精力写诗了,不得不去看医生。李白来到医生那里,医生问他哪里不惬意,李白说头痛。医生就要他去做一个CT,李白心里想:我的病会不会很严峻啊?我可不能就这样英年早逝啊,我还要写更多的诗歌呢!CT做好以后,李白拿给医生看,医生说:检查没什么问题啊,我看你是酒喝得太多,忧愁太多了,神经倒可能有点问题呢。你不是自称是酒中仙吗?你还写了首什么《秋浦歌》,说你自己把头都愁白了,白头发都三千丈了。李白听了,不服气地说:我一向不是很乐观的吗?我怎么会忧愁呢?我天天都游山玩水,饮酒写诗,快乐得很啊。你没搞错吧?医生又说:我还发现你眼睛也不好使呢,从你那首《静夜思》就可以看出来。李白低声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没什么问题呀?你怎么说我眼睛不好呢?李白的眉毛都拧成了一个问号了。医生说:你看你,把月光都看成了霜了,而且仍是近在床头,居然都看错了。这目力眼光能算好吗?我看你是高度近视了。医生又接着说:不外我们这里有一套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只要3000元。还可以治疗你的白头发,只要5000元。假如你住院的话,我们还可以把你的神经衰弱治好,不外那就要80000元了。怎么样李白先生?李白搜遍全身,也只摸出几两碎银。医生一看李白这么穷,就把他推了出去,一边还嘲讽他说:穷鬼,没有钱就别来看病!李白被医生给气得七窍生烟,第二天就真的一病不起了。听了爸爸讲的故事,我马上就说:这肯定是假的,李白怎么会这么穷呢?爸爸哈哈大笑:当然是假的啦,由于李白写诗很喜欢用比喻和夸张,而那个医生却不懂得李白诗歌的真正用意,所以这次李白真是栽到家了。我也随着大笑起来。

本文网址:http://m.bijiaogao.com/fanwenziliao/192886.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