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恰同学少年》读后感优选

编辑经过耐心地挑选给大家整理出了一篇最新的“《恰同学少年》读后感”。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每个人读完作品后,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阅读后写下感想,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领悟作品的意义。我们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您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黄晖的**《恰同学少年》一路走红,令广大读者爱不释手,并且深受鼓舞和教育。其同名电视剧在全国各广播电台热播,深受观众欢迎,其原因不言而喻。

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野、凝重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审美叙事诠释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激情岁月。**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学习生活为背景,充分展示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新一代青年敢作敢为的青春,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奋发向上的斗志,志存高远,改造旧中国与旧世界的雄心壮志。同时,还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的形象,赞扬了他们教书育人的创新精神。

看完这看部作品,我们不禁感慨:古老的中国在二十世纪初重新找回了青春,青春的血液又开始在这古老的土地萌芽流动。它所体现的精神让人热血沸腾。

全书洋溢着青春活力,健康的气息,更多的是时代青年的新生、社会教育的新生、苦难中国希望的新生。时代青年的新生是这部作品的浓墨,是主线,沿着它的轨迹,我们一步步深入了解变革中的社会,希望萌芽的社会。恰同学少年时,青春在这开始绽放。

“叫花子开粥厂,穷师范招学生。”横批:“挤破脑壳”。

在看学生招生榜,毛泽东信手拈来,闲然自得,不因自己是穷学生而困窘,不因人多竞争强而忧心忡忡。当录取名额一个个贴出来还没自己的名字时,一句“莫着急,我的名字还没看见。还有前三名,好戏在后头。

”更是显示他的淡定,大度的自信心。毛泽东出身贫寒。为了找到一所理想的学校,他与父亲发生了矛盾,独自游荡,希望能学会自我修养。求知是求知,抱着伟大的理想,一双布鞋破了再补,补在穿上,没有怨言,快乐。

而蔡和森、萧子生等兄弟都是被生活逼到一起的

他们有梦想,充满活力,有才华,不断吸收人才。他们踏实、团结,勇于创新。不仅独立组织了学校第一个青年团体,组织了自治训练兵营,同时还充当了地安巡逻警,这在当时都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代表了新时代青年的自强自立。

他们敢作敢为,胆量惊人。面对反动统治,他们公开反对反动派,所以他们叫:中国袁世凯万岁**

袁世凯对不起中华**)。当北洋军阀打败长沙时,一场灾难即将来临。他们勇敢地拿起手中的木枪,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谈判。当真相暴露出来时,他们无所畏惧,心平气和。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终于使敌人屈服了。

同时,他们也谱写了反封建的新篇章。陶斯咏和向警予是新生女性的代表。封建婚姻和封建伦理对她们失去了吸引力。她们冲破封建主义的桎梏,迈出了新生活的第一步。

王子鹏与仆人秀秀的结合,是新青年追求自身幸福的执着和胜利。他们,的确是希望。

诚然,在这一群朝气勃勃的青年背后,是一群优秀教师默默无闻的心血,他们冲破传统教育方法,开新时代教育之先河。育人,富民强国。正是孔昭绶(一师校长)勇于创新,勇于改革,“欲救国强种”、“以我之所学,为民智之开启而效绵薄,为中华之振兴而尽一己之力。

”从而使一师面目一新,朝气蓬勃。正是杨昌济不贪富贵,不贪虚荣,悄然遁世,望“得一二良才,栽大木柱长天”的崇高师格,让毛泽东等人的才华得以发掘,得以展示,为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自强自立的天空。正是穿草鞋吃剩饭的省副议员徐特立,在青年一代中留下了一个个光辉的榜样,净化他们的心灵正是这么多优秀的教师,拥有崇高师德的教师,在默默耕耘中,社会教育的新生由此而现。

现在教育发达,弊端明显。也许他们是很好的调味品。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历史的车轮在前进,过去的青春却在时间的洪流中消失了。而我们,我们青春的车轮正在滚动着,我们也充满热血,充满激情,我们也可书写和《恰同学少年》一样的青春。当我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感到迷茫时,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目标,带着激情,坚持不懈,就能排除万难。

“逝者如斯”,恰同学少年,修学储能,胸怀五湖四海,头顶白云蓝天。适时代激流,大展宏图,指点多娇江山,身临珠峰之巅。这是本书的最大启发。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2

读了《恰同学少年》一文,少年的毛泽东那种勤奋好学,尊敬老师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毛泽东在少年时就已经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这是他刻苦励志和老师千锤百炼的结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毛泽东的文章写得不错,但老师却不欣赏。老师认为他措词严厉,处处锋芒毕露,文章缺乏了平和、谦虚的一面,让人难以接受。为此,老师多次对他进行帮助和指导。但是,他仍一意孤行,让老师很生气,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老师的教导就像春天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又像母亲对儿子的笃爱之情。这少年慢慢被老师的爱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他冒着大雨诚意向老师认错,逐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正是老师在学习上严格的要求,让这位不平凡的少年成为一代伟人。师恩是伟大的,老师对我们也是一样无微不至。我们的语文老师为上好每堂课,收集了很多资料和图片,让我们触摸历史,开阔眼界;数学老师无论多忙,多累,总是精力充沛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结合课外知识进行分析,让我们把每个问题弄清弄透,让我们全神贯注于她的课里;英语老师让我们在玩中学,乐中学,课堂上充满特色。

羔羊跪乳,落红护花。我要用怎样的方式来报答老师的恩情呢?我的感恩在每一次专心听讲的课堂里,在每一张写满优秀的试卷里,在每一声亲切的问候里!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3

花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又一次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看了一遍,依旧记得曾经高中时期看过里面的片段,难忘当时对毛泽东的崇拜,总是心里把他当成自己立大志的榜样来要求自己,可总是做不到,可能完全是因为与伟人距离太远,再有生性怯懦卑微的心里也算是重要的因素,是要害之所在。

而今再拿自己和他做一下对比,或许对自己有太多惨不忍睹的地方,那也是自己的不足之处。当初自己报大学时,总会躲避那些今后从事教师这一行的专业,理由全部归结于自己不想当名老师,总觉得老师不是个太好的职业,也不是自己的志趣性格所在,而润之呢?蔡和森是如何劝说他的,兴国就必须从教育开始,只有人人都受教育,人民才会脱离愚昧,国家才会进步,才能走上强国之路。

再说,作为大学生,他们都是喜欢读书的人,但为什么离他的生活那么远呢?先看自己的现状,整天无所事事,上课昏昏欲睡,作业马马虎虎,手机从不离身,心里时常乱糟糟的,在那些琐事杂事所困扰,不管是课本还是课外书都不能再勾起太多的兴趣,学校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也避而远之,大多是由于自己刚开学时的那份积极性和责任心被抹杀的缘故吧,反成一己之逆心。再有见到认识的同学,老师,及领导时,总是想绕道而行,目光游离而不坚定,心神不宁,这又是为何?

太多是因为他不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心里难免会有些失落,感触人生是常事。与毛作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这话说的真形象而又一点不假。他一手优秀的文章,深得校长老师同学们的赏识和推崇,当然我也知道这非一日之砺,阅览室,校园楼道,宿舍,晚上只要是有光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圣训时挂嘴边,满满的小大字批注,各样的符号标注,让我深感我这个曾经得意书生对辜负王老师的愧疚。

书店里一坐就是一天,苦口婆心的向萧氏兄弟借书,手抄杨老师的个人伦理专著来读,各大书摊搜集韩昌黎的诗集来读,吃饭时桌子上还摆着梁启超的文章……这样对知识的索求,怎能不让他收获满斗才能?在当时写出的文章能被老师同学所膜拜,能被新青年这样一流的杂志发表也是必然,能流传至今也不失为大家佳作之风范,能把文学玩弄的如此随心,的确需要能耐,可以信笔作出悼易永畦母亲大人驱张干的词赋,这是多少文人所期望达到的境界,让后生都倍感厚重!

再说他的胆识吧,就单看最后他带领200名手无寸铁的学生志愿军去战败带走3000条枪的溃军,这是多少人都不敢想象的事,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胆识和睿智,这让唯唯弱弱的自己汗颜,可望而不及,他日若能有他的几分神韵,必成大器也!

再说起他的人际关系,身边总有一帮的学生拥护和支持,这些无疑归功于他的才能与胆识,现在的社会也就凝练成一个词“能力”,也可以说是个人魅力,再加上爱师的背后帮助,这让他不断的突破自我,读书会的创建,工人夜学的成立,学生军的训练……一切都将他打造成了学校的主干和核心,天时地利人和都全部占尽,想不成大器都难。纵观当今的大学生,谁能冲破重重障碍,成为明天中国的未来?我之所向,路漫漫其修远兮。

就身体而谈,同样为贫农出身,他身强力壮,工农商兵,五花八门都干过,个人阅历甚是丰富。越是下雨天,越要锻炼身体,效仿恩师杨昌济冷水浸身,成坚韧不拔之志,铸堂堂男子汉之体魄。反观自己,恶习八年,必折寿损体,无坚持之力,无刚强之心,人穷志也穷,连这些人之灵魂体魄都难保住,何谈未来?

故必自律戒恶,养病痊身,愈坚韧之品性。

再论感情,看他对待感情的态度,为我之学习榜样。有志之士当以理想为重,感情推而次之,陶家小姐斯咏对他的爱也并非粗而未觉。春游之三不原则可见他情感态度,最后情感摊牌时,他依然坚守朋友间的真挚情谊,让小生万万般惭愧,生活中我的自作多情,见伊思迁,时不时的为自己的感情而谋,将心中之青春所抛千里之外。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望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以此为契机,展我之雄风,树大木驻天之志,蔚为万夫雄之气候!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4

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

20岁,少了年少时的幼稚,却没有中年后的惰性。这是一个繁荣的时期。在最活跃的青年时代,我有幸进入伟人时代。毛泽东等热血青年澎湃的激情、远大的抱负、如火如荼的青春深深震撼了我。

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为主的一批清贫学子,胸怀宽阔、志向鸿鹄、忧国忧民、简朴立身、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勇敢奋斗、意气风发、理想崇高、浩浩荡荡彻底激发了我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激情。看完这本书后,我心中有两个大字不能长时间动摇,那就是信仰。

毛泽东一直是教育界的特例。刚踏入千年学府——湖南第一师范时毛泽东就以一篇气贯云天的作文《论小学教育》引得众多学界泰斗为之争辩。其文辞之大气,气势之恢弘,令人诧异竟是出自一名普通学生笔下,最终毛泽东的文章以第一名的成绩名声大噪,成为校园明星人物。

随后的高考成绩掀起全校学习模式的高潮,不少学生试图模仿毛泽东问题。然而,此时,毛泽东与语文教师、古代语文大师袁吉六发生了摩擦。毛泽东心中的文章是梁启超的尖刻和犀利的话语。

袁老师要求学生读古文,写文章要文雅。因为此迥异的观点,毛泽东作文一度不及格。但他并没有因观点而改变自己对待事物的看法,依然坚守心中的“科学”。

为此,我们专门与志同道合的同志成立了青年读书会,旨在定期**国内政治风尚。在一个千年学院中毛泽东并没有深陷知识泥潭,没有醉心于陈腐的旧知识,而是组织大家利用已掌握的理论和思想去**时局政治,为国家处境、民族生存这样的大话题而各抒己见,可见毛泽东等先辈思想之先进。他坚定内心对科学的孜孜追求,把知识转化为对祖国命运的求索。

这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是多么难能可贵?是多么勇于担当?只因他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

凡事嘴上讲个道理没有用,只有去做才有真道路。毛泽东等人的价值在于他们坚定的言行。

行动方面,毛泽东从来都是敢为人先。“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的学界泰斗杨昌济曾评价毛泽东“胆识过人,豪气冲天”。在学校明令禁止组会结社的条令下,毛泽东并没有像大多数学生那样毕恭毕敬,相反,为了唤醒广大青年人忧国情怀,他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去印刷梁启超先生的《论时局的主张》广泛向学生传达民主科学进步思想。

在“大屠夫”汤芗铭执督湘江范围期间,他更是冒着杀头之罪秘密组织同学批判袁世凯的复辟阴谋,并亲手策划了震惊全国的“假书案”。读到这些惊天动地的大行动时我常常为毛泽东与生俱来的英勇气魄而震撼,感慨这位革命家年少时的挥斥方遒。与毛泽东同在第一师范学习的还有走上特务大队长的位置的刘俊卿。

刘为一己私欲,公然违背内心道德约束,先后投靠纪墨鸿和大屠户汤芗铭,并逼死了自己的老父亲和深爱自己的赵一贞。为此,毛泽东从来都是爱憎分明,他经常说:“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物欲,那人与只会满足物欲的动物有何区别。

这就是毛泽东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从来都是走在最明确、最向上的道路上,因为他的内心有着对民主的渴望,对民主政治的期盼,而这些也是他,一个意气风发少年的信仰。

从对待教育的“特立独行”到行动上的“敢为人先”,毛泽东等先辈从来都是认知与实践的崇高履行者。我时常会想,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果我生逢那个动乱的**年代,会不会也像毛泽东他们那样坚定信仰,并为之而奋斗。我们经常会被问及信仰,既然无法向毛泽东他们一样在乱世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又当怎样做呢?

也许我们不能做出毛泽东那样的伟大成就,但不能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哲学家尼采曾说过: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可无追求。我们国防生更应该以励志为先,志存高远,在学习上耐得住寂寞,辛勤耕耘,在以后的国防事业上更要勇创先进,无私奉献。

在道德自律方面,作为一个早期的共产党员,我应该具有先进性和模范性。一方面要向革命导师、先进典型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实现勤俭节约的价值。另一方面,要设置一面明镜,砥砺品性。

信仰不在大小,只要自身坚守信仰,勇于实践,定能向毛泽东等前辈那样“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谁能说下一个时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谁不是我们呀!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5

《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题材,介绍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陶斯咏、向警予等一群热血青年勤奋求学,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追求真理,追求信念的感人故事。

毛泽东小时候学习非常刻苦,把报纸上的空白纸条裁下来订成本子把不懂得问题写在上面,一旦弄懂了答案就立刻记录下来,因此他被同学们称为时事通。虽然时隔这么多年,但是毛泽东这种不懂就问刻苦钻研的学习方法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同样蔡和森对学习也是一丝不苟,每天晚上都要借着微弱的烛光学习。每次放暑假,蔡和森都要借助空闲时间外出擦皮鞋来养家糊口。

他们知道国家的兴亡与知识是紧密相连的,国家需要他们这样的知识青年,需要他们用知识来拯救国家。毛泽东这群有胆有识的青年为了唤醒中国人的爱国之心,竟然昌险在“拥戴洪宪皇登基大会”上发放《梁启超等先生论时局的主动》这本书,让更多的人明白复辟之路走不通,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正因为这群有知识有文化有抱负的青年成为了一代革命先驱,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人推翻了旧的封建社会,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杰出的伟人,虽然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是他们那种追求信念、追求真理勤奋求学的精神以及高尚的人格是我们永远追求的。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分,我们这些新社会的小学生长在红旗下,生在蜜罐里,整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哪毛泽东那样时时刻刻想着闹革命,想着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与他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比,用我们实在太渺小了,我们一定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他们为偶像,为中国的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昌盛。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6

——李雅男

早在小学的时候,我就接触过乔同学的工作青年。只是当时不懂何为恰同学少年。后来读到毛泽东那首回忆青年革命斗争的《沁园春·长沙》才明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对国家命运的感慨,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今年,大学的的我再一次翻开《恰同学少年》。书中主人公也正值青年。隔着书页,少年们对苍茫大地的追问,穿越岁月的尘埃,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从橘子洲头呼啸而来抵达我们的心房。

100年前的峥嵘岁月穿越时空呈现在眼前,不禁让人热血沸腾,唤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与斗志,唤醒了我对人生的目标与希望。最后,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野心;什么是真正的胸怀天下。

青年时期是人个性成的重要时期。青年时的志趣思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一生的前进方向。而书中所描述的毛泽东的青年时代,给了我们大学生无限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心怀祖国、志向远大,先完善自身继而立足世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青年的责任。在那样一个军阀猖獗,新思想与旧思想不断碰撞的年代,怎样救国,怎样救民,这一切都在少年毛泽东的脑海里回荡:

”我现在还找不到,但将来一定会找到!”

而在担当的背后,更需要自身的完善。青年毛泽东学习刻苦,沟通积极,关注国家大事。不仅博览群书,而且积极锻炼意志。

冷水浴、长途跋涉和游泳是他的必修课。为了粉碎”东亚病夫”这个称号,他还在学校里组建了志愿军。书中有一幕让人印象颇深。

一个失败的反动军阀想占领长沙。吓得老百姓们四处逃散。就在这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一支一二百人的学生军挺身而出,在油桶里放鞭炮虚张声势,逼得反动军阀心虚不得不派人来谈判。

毛泽东、萧子善、蔡和森亲自前往,沉着勇敢地回答了敌人的询问,让敌人解除武装投降。他们的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让人钦佩不已。

上一辈革命烈士恰与我们同为学生,同为少年,他们有他们的使命,我们同样有我们的责任,社会主义的大旗我们仍要继承,而且要走的更坚定,谁让我们恰同学少年!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二)

郭丽娜恰同学少年,我们拥有的是一段刚刚拉开序幕的热血青春。

——题记

《恰同学少年》是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的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的一部**,描绘了1913~1918年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有志青年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书中所描绘的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求学到立志、从读书到做人,不同于我们90后的精神风貌与青春活力的那些青年是这部作品的主体,沿着他们的成长轨迹,我们一步步深入了解希望萌芽的社会,和我们同龄的他或她正在做什么。恰同学少年时,青春在这开始绽放。

修身立志求学之本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任教。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似乎第一师范的校歌在我耳边回响了很久。

第一师范作为一所在乱世扎根的学校,它为一众有志学子提供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一个安静的场所。青年们奋发图强,修学储能,在读书,求学的道路中不段求索,探寻人生的方向,实现人生的价值。然而,现在我们生来就是要统治世界的,往往没有这种求知欲,我们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要读书?

为什么要考大学?或许有人说”我是为了将來找到好工作”“为了让父母高兴”“为了…”然而大多数人会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呀,读书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而我们却忘却了这个习惯的初心。我们不想相信读书没用,但我们摆脱不了困惑。

而书中的青年毛泽东也曾面临同样的困惑,入学第一天他就向孔校长提出了他的疑惑,孔教授说”经世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为民智之开启而效绵薄之力,为民族之振兴而尽一己之力。同样在杨昌济的第一堂课上,他提出修养是一个人和一个读者的第一道屏障。或许我还不够理解孔校长所说的经世致用,但作为同学少年,我们应该明白不论跨越多少时光,修身立志始终是我们求学的出发点。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7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的确是不可争辩的真理。

而在《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中,我所看到的就是一批才华横溢,满腔爱国热情的优秀少年,正因为有着这些优秀爱国少年,中国最后才能摆脱列强侵略,建立全新的中国,顽强地屹立于民族之林,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全书主要讲述了一批充满昂扬斗志的有志青年。因为他们年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因为他们自强不息,敢于追求梦想;因为他们爱国,他们敢于成为世界第一。书中重点描写了毛泽东的成长经历和对人生理想的探索与追求。

年轻毛泽东的学生时代,一个爱国和进步思想与风云变幻的政治并存的岁月,一个自由和开放思潮与封建守旧斗争的年代,毛泽东和他的同学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也许他不想贪图名利。但是他饱含着一颗爱国之心,从最基本的做起,勤奋学习,积极交流,开阔视野,关注国事,直至在学生中演变成了如火如荼的最初革命实践活动,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

,他在少年时代就开始一点一点的积累着知识与经验,这也是他在以后的革命中能成为中国解放伟大领袖的重要原因。

“男儿心怀祖国,志在天下”。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泽东那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凌云壮志。一个人,必须要有远大志向。

有了远大志向,才会有奋斗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生活,就不再是盲目的。志向是我们前进的指明灯,毛泽东正是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他才会一步一步地走上革命的道路,完成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

我从书中不仅看到了那些有志青年的奋斗与优秀,还可以让我在生活小事上受益。例如我们应该经常锻炼身体,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是一切的基础,毛泽东效仿恩师杨昌济,每天都做冷水浴,野外登高,还喜欢长途步行,这很好的磨练了他的意志。游泳更是他经常进行的运动方式,正如他说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而当今社会上竞争激烈,弱肉强食,我们的竞争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历、经验、能力,还包括更多的东西。

我们的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力。作为新生代,如何在没有健康身体的情况下追求梦想。

毛泽东不仅坚持锻炼,他还有着强大的心理素质,考第一师范的时候,别人都十分紧张。只有他带着蔡和森吃臭豆腐。并说:

“是你的,总是你的,不是你的,想了也白想。”当杨昌济老师问他们志向是,他从容的站起来,用那双睿智的眸子盯着老师。一字一顿的说:

“我不知道”。当溃兵的探子已经揭穿他的计谋时,他还在镇定的品茶。最后,枪在他的太阳穴上,他一动不动。

这种精神是我们当代青年所缺乏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 面对危险,我们应该保持冷静。

作为一个学生,毛泽东的勤奋与刻苦认真让我阅读后感慨万分,当我们现在喊学习苦学习累的时候,是否有想过当年那些在时局动荡,战争不断的环境中刻苦学习的少年,拼命汲取着丰富的知识,最终可以高声吟唱“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山川,激荡文字,粪坑万户侯在那些日子里,你是否记得打过中流的水,浪停飞舟。”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少年的学习榜样。

这是一本好书,它给我的不仅是精神的冲击,更是灵魂的洗礼。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喜怒哀乐。我将会以古为鉴,积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坚持不懈的去追逐自己的理想。

本文网址:http://m.bijiaogao.com/xindetihui/195039.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