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物理教案

经过研究笔稿范文网编辑为大家分享一篇题目为“九年级物理教案”的文章,意义重大的文章值得我们收藏阅读。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完整的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的主导权。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1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从广阔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都是本章研究对象。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知道: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基本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同时学会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1)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二) 学法点拨

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

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1.宇宙有多大?

综合观察课本图10.1-1和课本图10.12-1。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科恒星中的一员;

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光年;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3.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哥白尼与日心说;

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我国“神舟”号飞船的五次成功飞行。宇航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宇宙的奥秘将逐渐被揭示。

4.宇宙的组成

问题: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物质由分子组成

○1问题: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到底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2分割物质实验:

物质分割有一个限度,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主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蜡凝固时体积的变化。(液体蜡在凝固时体积缩小,中间凹陷下去。)

○2问题: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缩小,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物质由分子组成,那么,物质存在的形式与分子的存在状态是否联系呢?

○3探究: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堂上听课,课间在教室里活动时,课间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时这三种情况下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空间。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结论:根据以上探究,可以认为物质存在的形式与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

原子结构

我们知道了物质同分子组成,人们又猜测分子能不能继续分割?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并把这样的粒子称为原子。同时还发现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相相等。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夸克组成……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2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物理九年级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热容

1.实验:用两相同的电加热器给M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2.结论:质量相同(如:1kg,也叫单位质量)的不同的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如:大家都升高1°C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3.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一种物质的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a.单位:J/(kg°C)读作:L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b.符号:C如:C水=4.2×103J/(kg°C)

c.意义:1kg水在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d.比热表:

1)水的比热要记住。水的比热很大。

2)水和冰的比热不一样,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的比热一般不同。

3)液体的比热比固体的比热大。金属的比热都较小。

e.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受温度、质量和物体的形状的影响,但要受物态的影响。

f.练习:关于比热容,下列廉洁正确的是:

A.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B.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在的吸收的热量多。

C.比热容的单位为J/kg.

D.一桶水的比热容大于一杯水的比热容。

4.热量的计算: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其中:c为该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一定用J/(kg°C)。

5.公式变形:c=Q吸/m△tm=Q吸/c△t△t=Q吸/cm

Q放=cm△tQ吸=cm△t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物态没有发生变化时。

6.理解公式:c=Q吸/m△t

这个公式只是利用已知物体的质量、吸收(放出)的热量、变化的温度时计算物体的比热。一定不要认为:C与Q成正比,与m和△t成反比。因为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一个确定的物质而言,它的比热是一定的,它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体积、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量、和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7.计算:

1)一盆水有25kg,它从25°C升高到了29°C,则这盆水吸收了多少J的热量?

2)一个500g的铝锅内盛有5kg的水,它们从100°C降低到了25°C,则这锅水共放出了多少J的热量?

3)一杯500g20的冷水与杯300g80的热水混合后的温度是多少?是否是冷水上升高的温度就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呢?而冷水吸收的热量是否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呢?

4)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C),使100g从–25升高到–5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8.因为C水>C砂石,所以,它们放出或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由于水的比热大,水温度将高于砂石的温度。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由于砂石的比热小,因而,砂石的温度将高于水的温度。因此,农民常在较冷的夜间往田里加水,而在第二天早上时,便把水放掉。就是利用水的比热大的特性,为禾苗保暖的。而不致于冻死。工业上,也常用水的比热大的这一特性,用水来作冷却剂。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三、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四、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五、电路

1、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学初步

1、静电现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

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⑴路径法⑵拆除法⑶支点法)

3、电流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注意:①在不超过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电压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原因.

⑴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我国生活用电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36V。

⑵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5、电阻

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

⑴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Ω

⑵单位换算关系:1MΩ=1000kΩ1kΩ=1000Ω

6、电阻相关特性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⑴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⑵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⑶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⑷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7、电阻分类

保持阻值不变的电阻简称定值电阻。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简称可变电阻

8、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⑴金属杆: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

⑵电阻丝: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

⑶滑片: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

⑷接线柱:有四个接线柱,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时,能起到变阻作用。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的位置

⑸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9、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公式:I=U/R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式:U=IRR=U/IR

10、欧姆定律意义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这一制约关系。

11、伏安法测电阻:

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3

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

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课堂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4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 “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 “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在现代,我们梦想天更蓝、水更清,物质更丰富,生活更美好;我们渴望揭开生命的奥秘,改变人类的基因,使人类更聪明、更善良;梦想发明新药物,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类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梦想变废为宝,让废弃的塑料垃圾变成燃料,让汽车在天空翱翔;)

我也曾梦想有一件特殊材质制成的衣服,它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冬暖夏凉,它可以随着光的强度改变颜色,在烈火中它是避火衣,在大海中它是救生圈……!

我们这些美好的愿望和看似奇异的梦想,正在通过化学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化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 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认真观察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之一。对物质变化的观察应注重观察变化前的物质、变化中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

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地球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边放课件边讲)

教师:化学在给人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现在由化学引起的污染,遍及全世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你知道由于应用化学不当、对化学常识的无知,而引起的污染吗?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没有化学就没有生命、没有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化学是人类力量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界中种种灾难进行抗争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与成果;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

不学化学不知道,物质世界真奇妙、物质世界真精彩!

走进化学、了解化学、学习化学、掌握化学,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为实现中国的“诺贝尔”梦,我们要努力学习化学……

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走进化学实验室”三个课题组成。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或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试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点难点:

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思路:

教材已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试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试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可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等的图示方法。同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会化学试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填写实验报告。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和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复习提问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电磁波的一些应用。

(二)、进行新课:

1、无线电广播: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课件大屏幕讲解(适当提问学生解读课本)大致过程:声信号→电信号→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

存在两个问题:

①信号弱

②频率低,传递性差

解决方法:

①放大

②加一载波,接收后再去掉

例:声信号10000Hz+载波100000Hz=110000Hz发射

接收后110000Hz-载波100000Hz=声信号10000Hz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方法同上)

对照课本155页图分析说明:(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起发射)

3、移动电话:可用自己的手机解读课本内容

即有发射功能,又有接收功能。(可以看做是广播电台与收音机的组合)

无绳电话:阅读“科学世界”“STS”

(三)、达标练习:课后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学考精练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教学后记: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巩固简单机械有关的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轮轴与斜面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

带钩的木块、细绳、测力计、木板。

(四)教学过程

一、斜面

阅读《科学世界》自己进行探究:斜面是不是真的省力?

通过实验后,教师分析:FL=Gh。

即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请学生举例说明:盘山公路,我们骑自行车时上坡比较困难时就骑S形等。

二、轮轴

介绍书上的一些例子,说明人作用在轮上省力。(F1R=F2r)

三、练习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用扳手拧上螺钉:;b、用改锥拧下螺钉:;

c、汽车走的盘山公路:;d、挑东西的扁担:。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a、定滑轮B、动滑轮C、轮轴D、斜面

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a、省力B、省距离C、改变力的方向D、工作的方便

6、如图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有,其目的在于。

8、如图中的滑轮是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N,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

9、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合理的辘轳,直到现在,也还有些地方在使用它,去查找资料,看它是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用?是属于哪一种简单机械?

10、如书上的图,观察这幅漫画,并回答:

①这幅科学漫画有什么科学道理?

②如果你是图中的瘦子,为了防止图中出现的尴尬场面,你会如何改进装置?(画图说明)

11、小红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发现,所有的简单机械“省力、必然费距离”,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如果想省一半的力,是否就要费一倍距离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她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①实验中不用刻度尺能行吗?

②应该记录的数据除砝码和滑轮的总重外,还应有哪些?(画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③探究结论,有可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12、在研究斜面特点的探究活动中,小红找来一块木板做了一个斜面,测得斜面高为10cm,长为30cm.此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木块重2N,小红想,要把木块直接提到10cm高的斜面上,需要用力为2N,如果沿斜面拉上去,根据前面议论过的“力”与“距离”的关系,这个拉力大约是直接提上去所用力的1/3。通过实验:小红发现这两个力相差不大,根本不是1/3的关系。

①帮小红画出这个实验的草图。

②帮小红评估一下,实验结果与分析不一致,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错误,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能提出改进实验的合理化建议。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7

九年级的期末考试题包括了欧姆定律和电动率的知识点,现将试题和答案发布一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物理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荼日”。

2.汽车是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为汽车提供动力的是

3.航天器一般用液态氢而不用煤油作为燃料,是因为液态氢具有较大的

4.日常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胶水,胶水能将纸张牢牢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5.南昌市赣江新区于2019年12月实现整体集中供暖,该区供暖有了新方法:利用石墨烯电热涂料供暖,涂料通电发热后,通过

6.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金属小球,甲球的质量是乙球的质量的2倍,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未熔化),甲、乙两球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7.汽车刹车过程中,因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地面、轮胎和空气的

8.小梦在学习完能量转化知识后,设想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先利用水力发电,然后再利用发出的电驱动抽水机把水抽到蓄水池,这样就可以一直循环下去。

9.松开充足气的气球的口子,气球向前飞去。

10.如图甲所示为一台四缸发动机,工作时,内燃机通过连杆把四个汽缸的活塞连在一根曲轴上,并使各汽缸的做功过程错开,在飞轮转动的每半周里,都有一个汽缸在做功,其他三个汽缸分别在做吸气、压缩和排气工作。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下列对物体的内能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物体有机械能可能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物体对外做了功

C.内能是物质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的总和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12.如图是四冲程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各冲程的示意图,按工作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13.如图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入酒精和水后,静置一段时间后,酒精和水混合了,观察液面的位置会有所下降。

A.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有说服力,注入液体时先注入水,后注入酒精

B.液面下降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酒精和水混合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该实验在冰箱中进行会更快混合

14.如图所示的是做某固体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变),由图像可知(

A.t1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该固体熔化后的比热容比熔化前的比热容大

D.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

15.甲、乙两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燃料的热值小于乙燃料的热值

B.使用甲燃料的热机做的有用功一定更多

C.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两种燃料,甲放出的热量多

D.使用甲燃料的热机效率一定高,但是热机效率肯定小于100%

1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为了便于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控制加热时间相同

B.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相同

C.两只烧杯内液体的种类相同

D.两只烧杯内液体的质量相同

17.下面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相同阳光照射下,等质量的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快

B.质量相同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升高的温度多

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D.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大,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小

18.关于热机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热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B.尽量让燃料燃烧充分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

C.效率越高的热机功率越大

D.热机效率越高,它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比例越大

三、简答与计算题(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共26分)

19.如图所示,磨刀师傅磨菜刀时,手拿菜刀用力反复摩擦磨石,使菜刀刀刃变薄。

20.合理分类和利用垃圾可以保护环境、变废为宝。

(1)1t垃圾“榨”出的燃料油完全燃烧能释放多少热量?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这些热量的30%被质量是5×103kg、初温是30℃的水吸收,则水温能升高多少℃?[c水=4.2×103J/kg·℃)]

21.天然气作为燃料其优点有热值高、污染小,小江同学家所在小区铺设有天然气管道。

(1)消耗掉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水壶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小江同学本次烧水过程中的加热效率是多少?

22.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船厂举行。

(1)该航母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在某次训练中,40架舰载机全部起飞后,航母浸在海水中的体积变化了多少m3?

(2)若航母以54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航行,蒸汽轮机的功率为2.1×104kW,航母所受的阻力为多少N?

(3)在(2)中,若蒸汽轮机的效率为35%,航行30min,需要消耗燃油多少kg?(燃油的热值为4.0×107J/kg)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亲爱的同学们,请你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为气体扩散的演示实验,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其中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那么,为了增加实验的可信度,下面瓶子里装的气体应是 ;一段时间后,发生的现象是 。

(2)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软木塞冲出试管口。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

(3)把一杯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图像中表示牛奶温度变化的是 (选填“A”或“B”),在第8min时,牛奶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吸热。若牛奶和热水的质量相等,并且忽略奶瓶的吸热以及热量的散失,从图像可知 (选填“牛奶”或水”)的比热容较大。

24.某小组做“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本实验中通过 (选填“温度计示数变化量”或“加热时间”)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3)加热到一定时间,水中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温度为 ℃,此时水开始沸腾,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而另一种液体此时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很多,由此可知水的吸热能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另一种液体。

(4)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如图丁所示的是实验中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的一部分,小组同学认为可以根据水的比热容计算出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不计热损失,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5.小明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考虑到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会被水吸收,而水的比热容已知,于是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的大小关系,他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记录结果见下表

(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小明同学应该选择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在实验中还应控制煤油和菜籽油的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还要控制相同。

(2)小明仔细观察发现:同一批次同一包装盒子中外形相同的温度计的读数不尽相同,为了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小明应该在盒中先挑选多支示数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温度计,然后把它们一起放到一杯热水中,稍等一会儿后,再 。

(3)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 。

(4)小明同学还想利用这种实验方案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根据水的比热容,测出相关质量后,计算出的热值将比真实值 (选填“大”或“小”),其原因是 。

26.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气压式喷雾器、数字式温度计、小叶轮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

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存在怎样的关系?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先用温度计测出气压式喷雾器内气体的温度,如图甲所示

(2)关闭喷嘴处的阀门,接着用手按压活塞快速打气,并用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部气体的温度,如图乙所示。

(3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一部分气体,并用温度计测岀喷雾器内部气体的温度,如图丙所示。

【分析与论证】

(1)该实验通过 的变化来反映气体内能的变化,这里所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2)用手按压活塞快速打气的目的是 。

(3)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一部分气体时,喷雾器前的小风扇转动,此时气体的内能转化为风扇的 。

【实验结论】

(1)比较甲和乙两图可知,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 ;比较甲和丙两图可知,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 (均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上与热传递 (选填“是”或“不是”)等效的。

本文网址://m.bijiaogao.com/fanwenziliao/172933.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