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苏教版九年级教案范例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教案是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教案教案会包含哪些部分?您想了解更多我们推荐您读一遍“苏教版九年级教案”,建议您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复习小数乘法、除法的运算第102页练习与应用1~6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进行小数乘法、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1、复习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乘法中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2)算出积后,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该怎么办?

(3)计算:0.677.58.360.250.1250.24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提问: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呢?

(2)计算:1.890.547.12.50.510.22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3、练习与应用:

(1)第1题口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2)第2题:对比练习,说说怎样想的?

8.67=

8.60.7=

80.860.7=

11.73.6=

1.170.36=

11736=

4、分组板演练习。

完成第3题:计算并验算。

下面同学在草稿本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5、让学生讨论第5题,说说怎样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估计得数范围。

6、小结与课内作业

(1)第4题

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将结果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近似数。

(2)第5题

(3)第6题。

主要让学生练习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合理截取商的近似值。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见目标1、2、3

教学难点:见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

(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2.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三、深入阅读

1.找生读第一部分:

师提问:

①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

②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明确:①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②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2.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师将问题总结如下:

1.本部分记叙了曹操跟杨修之间三方面六个小故事,从中可看出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列内容板书)

杨修卖弄聪明1.破字忌

2.分酥恶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愈恶

5.教植出门怒

6.教植作答杀修之心

2.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补叙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学生齐读第三部分,自己提出重点问题在班上交流,老师总结如下:

1)本部分内容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

2)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

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

(本部分任务的完成以学生自读、讨论、质疑为主,老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拓展迁移:

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的?从他们二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五.布置作业:

请阅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考题目如下:

①我眼中的曹操②曹操——奸人也?英雄也?③一代枭雄曹操

④读《三国》看曹操⑤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与杨修之死

——评曹操的用人原则

六.板书设计: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卖弄聪明1.破字忌杨修:恃才放旷

2.分酥恶曹操:阴险虚伪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狡诈奸猾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愈恶

5.教植出门怒

6.教植作答杀修之心

教案评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并由浅及深设置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循循诱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导入部分,既吸引学生,又能很快将对方带入特定的情景中。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模仿续写关于风的诗句,背诵带有风的古诗,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古诗。教学过程:一、画风导语:同学们,今天咱们先来做个游戏,老师要请大家画一样东西,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无影无踪是什么呢?(是风)真聪明,老师就是想请大家画风,会画吗?(会)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风,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并说说画的是什么。2、讨论:怎样将风画得形象些?3、小结得出: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现。4、学生再画风。(可以扬帆的船、转动的风车、飘逸的长发、招展的红旗、飞舞的柳枝等等)二、说风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风无处不在,课前,老师让大家各自去找风,你们都找到了吗?(找到了)2、那风儿在哪儿呢?引导学生说说风儿的踪迹。如:师:风儿在哪里?生1:风在落叶里。师:风儿在哪里?生2:风在女孩子的长发里。师:风儿在哪里?生3:风在飘扬的红旗里。三、读风同学们,请打开课本,读一读书中的两节小诗,感受一下诗人笔下的风。1、自由读2、指导读重点指导读好两个句子:一是你不知道,我不知道。用师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出这两个短句中的神秘感受。二是最后一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应联系前文树梢轻轻地摆动、湖面泛起了碧波所描绘的意境,读得轻柔而适度延长,读出风轻而意静的感觉。3、指名读、齐读。(配乐)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树梢轻轻地摆动,风儿已从那里走过。风儿在那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湖面泛起了碧波,风儿已从那里走过。四、吟风同学们,咱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模仿这两小节续写风,好吗?1、四人小组合作要求:四人合作写四小节,在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吟诵。2、完成续写3、集体交流(配乐)红旗高高地飘扬风车呼呼地旋转小船鼓起了风帆竹子奏起了交响乐金黄的稻谷笑弯了腰河边的芦苇摇晃着脑细长的柳枝摆动着秀发青青的小草轻轻地点头鲜艳的花儿向我们招手清脆的风铃叮叮当当响起红领巾在胸前飘荡4、师质疑:同学们真了不起,真像一个个小诗人!老师想听你们介绍一下,写好诗的前提是什么?5、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大家之所以能创作出一首首活泼清丽的小诗,是因为留心观察了周围的事物,看来,学语文不光可以从课本上习得,更重要的是要到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语文,因为生活处处皆语文。五、背风同学们,古诗中带有风的诗句也不少,下面咱们来进行一次古诗擂台赛,比一比,哪组背得多。分组轮流背诵:参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思维发展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本文极其生动的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动人奇特的情景。

文章主题:课文通过典型金蝉脱壳的事例,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写作特点:本文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并迁移运用。

本文知识点梳理:

1、字词:柿注意是翘舌音,搜、籽是平舌音,协的韵母是ie,趴不读ba。注意柿,搜、躲的写法。

2、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其神奇。

3、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分析、品读课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2、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说说你对金蝉脱壳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什么?

2、检查字词

柿子

搜索花椒籽

协调趴在抽搐配合

第一行是翘舌音,第二行是平舌音,第三行要读准,提示柿、搜、协、配写法。

3、以第四自然段为内容,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4、讨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几段写我观察到的金蝉脱壳的过程?

2、学生默读。

3、集体交流: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指名朗读。

找出里面的动词。

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词

2、组词

搜()躲()椒()协()

艘()投()叔()办()

3、照样子写词语

依依不舍()()()

4、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分析、品读课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学习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在文中,作者感叹道: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这指的是什么事情?

2、除此以外,文中还有个感叹句,你能找出来吗?

3、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指名读。

4、从这两个感叹句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件事,就是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自读思考: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那种情景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先将有关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感受。

2、学生自读、圈画。

3、集体交流:

脱壳前:

1)指名朗读有关语句。

2)出示突然,我发现了停在那里不动了。再请学生读,注意突出蝉的动作。

3)出示夜幕降临,偷偷地爬到树干上对比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仔细观察)

5)出示我轻手轻脚时刻的到来。再读读我是怎样观察的。强调轻手轻脚、躲在、聚精会神

脱壳中:

1)蝉脱壳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指名朗读有关语句。

2)填空蝉的先露出来,接着钻出来,而后出来了,最后是脱壳而出。

3)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那里最神奇有趣?

保护甲上颜色的变化:极淡的绿色深绿色

眼睛像花椒籽

蝉尾出壳一连串的动作:仰、扑、抓、抽等

出示图片,判断图片上是哪一个环节。

请学生模拟这个动作。

4)朗读课文

5)引导背诵:背诵这段文章,首先要记住金蝉脱壳的顺序,其次要记住这个过程中蝉身上发生的变化,以及最后蝉尾脱壳时的一系列动作。

脱壳后:

1)指名朗读相关内容。

2)刚脱壳的蝉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蝉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它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会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蝉一样。仔细读读这段文字,看看作者介绍了蝉在那几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指名回答相机板书:翅膀大颜色深翅膀斑纹触角光环

4)相机指导朗读

5)为什么他不把写翅膀的两处和在一起写?(观察的顺序)

6)引导背诵:可根据板书引导背诵。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练习

观察一种小动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它的特点写下来。

△附板书

脱壳前

7、金蝉脱壳脱壳中背头脚尾

脱壳后翅膀大颜色深翅膀斑纹触角光环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知识点的输理,进一步认识数位顺序表,大数目的读、写,改写等知识。

2、在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更多的用大数目表达的信息,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按书上的顺序,依次找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p.86上的数位顺序表:提醒学生,我国的计数习惯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一级;所以自己看见一个大数目数的时候,要先分好级,这样就方便读写了。

2、p.88: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举例:用3、5、7、9和5个0组成一个数:

(1)最小和最大分别是多少?(容易错的是最小。)

(2)分别写出只读一个零、两个零、三个零的数

做这题,首先要求学生审题,明确一共提供的是9个数,所以组成的数是个九位数,最高位在亿位。

学生在交流具体的数的时候,不要贪多求全,只要挑最典型的方法。如读一个零:只要把5个0放在中间,如300000579;读两个零:把5个0分别写在万级和个级的前面,如:300570009;读三个零:只考虑前面不够,还要考虑中间,如:305070009。每写出一个数都要多请几个学生读一读。

3、p.90第6题,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直接从倍数关系来考虑,老师可引导他们用类似列表的形式去一一推理,如:

100张1厘米

1000张1分米

10000张1米

100000张10米

1000000张100米

10000000张1000米

4、p.91数位顺序表,可让学生和前面的数位顺序做一对比,进一步巩固。

十进制计数法的具体含义。5、p.92的改写与p.96的改写,两者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为什么?

二、完成书上练习:

1、13054896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3在()位上,十万位上是()

6个千万、2个万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

53040000000里有()个亿和()个千万。

以上各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最小的六位数是最大的六位数是

比一亿多一千万是比一亿少一千万是

你能照样子说一说吗?

可以让学生先写一写,再读。

3、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20xx年我国生产大中型拖拉机九万八千台。

20xx年我国生产原油一亿八千万吨

20xx年我国生产轿车二百三十一万辆

20xx年全年国内旅游达十一亿人次。

学生写一写,再校对检查。

4、下面是20xx我国一些水果的产量(单位:吨)。先读一读,再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苹果柑橘梨葡萄香蕉

211000001345000098000005180000.5900000

学生读一读,再写一写,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

5、近50年,全球人口情况如下图,先读一读下面各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图略)

看了上图,你有什么想法。

6、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并说出哪些是近似数。(题略)

在说哪是近似数的时候,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7、用万作单位写出各数的近似数

34630020xx9999578010064902

8、用亿作单位写出各数的近似数

5400000007900000001050000000以上两题可分别请平时作业不太好的同学来回答,若有困难,再加强指导。

互相检查同桌的书上有没有认真解答。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会背《朝代歌》,并了解历朝历代的一些名人。

2、写好钢笔字。

3、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讲述《水浒传》故事。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1、会背《朝代歌》,并了解历朝历代的一些名人。

2、写好钢笔字。

3、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讲述《水浒传》故事。

5、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⑴导入谈话:任何国家的历史对那个国家的人民都是极为重要的。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学们从小就要了解历史。今天,我们要来学背《朝代歌》。

⑵学生试读《朝代歌》。(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⑶老师示范读。

⑷这首朝代歌依次包含了哪些朝代?用画出来。想想,哪些是你熟悉的,哪些是你不了解的?

⑸学生交流。教师对学生不熟悉的朝代进行简单介绍,要求学生注意朝代的顺序。

⑹学生自读、互相读、分组读。

⑺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朝代的名人。

⑻学生熟读并背诵。

⒉教学第二部分。

⑴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住朝代的顺序,让我们把从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里认识的古代名人按朝代填写在表格里吧!指名读题。

⑵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把古代名人的朝代一一对应。

⑶学生试着填表。(看谁填得多,填得对)

⑷师生共同评议。(对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

⑸对自己所了解的名人,你能不能说说他曾为社会作出了哪些贡献?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⑴根据题目,明确要求。

⑵指明本次写的内容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⑶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书写格式,注意字与字、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

2、练习。

⑴学生练习描红。

⑵教师根据情况小结。

⑶学生仿写。要求注意行款布局,一气呵成。

3、反馈。

⑴展示写得好的。

⑵相互交流,对自己认为写得不好的予以纠正、重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诵读与积累)

1、同学们,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与水浒故事有关的12个词语,读懂背熟了这些词语,你就能知道水浒故事的思想内容了。出示12个词语。

3、学生自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词典或问老师。

4、指名读,正音。

5、交流词语意思。

6、学生自由朗读。

7、同桌练习背诵。

8、集体背。

9、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匕字旁、戈字旁。例字:北、戏。

2、指导。

⑴学生读帖,小结写好匕字旁、戈字旁的要点。

⑵教师范写,讲解北、戏的结构特点和写法。

3、练习。

⑴学生仿照课本来写,教师指导。

⑵学生再次练习,注意基本笔画的位置。

4、反馈。

⑴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⑵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一、课前准备。

1、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阅读《水浒传》。

2、布置学生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的或使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重点阅读,并自己有表情地练说故事。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唱电视剧《水浒传》的插曲。

2、这激昂的曲调将我们带入了水浒城中,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故事不由得浮现在脑海中,许多同学都按耐不住想显显身手,说说他们的故事了。那么,水浒故事擂台赛正式开始。

三、宣布规则

1、四人一组,组内先进行预赛,选拔出代表参加班级擂台赛。

2、讲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单人讲,两人配合以相声形式来讲,合作编成小话剧来讲等。

3、参赛者讲时要声音响亮,举止要大方,要有表情,同时讲完后还要回答台下同学的提问。

4、民主投票评选出本次水浒故事擂台赛的冠军。

四、进行比赛

1、学生分组,在小组里讲水浒故事。

2、每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

3、全班同学评议:故事哪些地方讲得精彩?哪些地方讲得不够好?有没有讲错的地方?

4、反馈。

⑴教师进行简单评议,鼓励为主。

⑵鼓励学生课后给同学、朋友、家人讲。

朝代歌又称:历史朝代歌

其主要是方便记忆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的歌谣。其形式多为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

历史朝代歌多是配合着历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

看了下面的歌诀,感觉太繁杂了,本人自编了一首超短的,大家看看如何:

夏商周兴帝国起,

秦汉三分延六晋,

隋唐五代传二宋,

元明清衰皇朝落.

此处提供几种不同版本的历史朝代歌:

第一种(通俗版)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简易版)

歌诀一

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诀二(香港中学生常用简易版本)

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小数乘小数以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分六段安排:

第一段: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包括例1、例2和练习十五;

第二段:教学积的近似值的求法,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乘法,包括例3、例4和练习十六;

第三段,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包括例5和练习十七;

第四段,教学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的小数除法,以及简单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例6和练习十八;

第五段,教学商的近似值的求法,认识循环小数,包括例7、例8和练习十九;

第六段,是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借助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乘法算式,逐步体会小数乘法的运算意义。

和整数乘法相比,小数乘法的运算意义已经有所拓展。但由于学生还未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因而也就不能按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推知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为了让学生对小数的运算意义有所体会,教材注意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分步进行渗透。教学例1、例2时,教材呈现了一个小朋友房间的平面图以及房间内家具摆放的示意图,并标出了相应的长、宽数据,引导学生利用对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已有认识列出小数乘小数的算式,初步感受小数乘法的运算意义。在练习十五中,让学生利用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分别求这台拖拉机1.2小时、0.75小时耕地的公顷数,在比较中进一步感受小数乘法的运算意义。教学例3时,让学生根据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列出算式,体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内在联系。

2.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对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材一共安排两道例题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例1及其随后的试一试着重引导学生利用积的变化规律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例2则帮助在掌握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当乘得的数的位数少于因数里的小数位数时,积的小数点的处理方法。教学时,重点要抓住如下三个环节。第一,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计算乘法的经验,想到小数与小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个乘数都看成整数。可以让学生先回忆乘数末尾有0的整数乘法,并在回忆中明确: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把每个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每个乘数末尾0的个数,确定积的末尾应该添上几个0。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3.62.8可以看作哪两个数相乘?第二,具体指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释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过程。在明确3.62.8可以看成3628进行计算后,可以呈现例题中的一组竖式,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把3.62.8看成两个整数相乘后,第一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原来的10倍)第二个因数呢?(也是原来的10倍)乘得的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原来的100倍)要得到两个小数相乘的积该怎么办?(把乘得的积除以100)第三,组织比较,引导学生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对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初步理解完成例1后的试一试以后,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题中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试一试中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从而归纳出: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

求积、商的近似值是小数乘、除法的基本内容之一。考虑到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例3教学求积的近似值时,只是提出要求,而把过程与方法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求商的近似值时,教材又根据内容特点结合着介绍了循环小数,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和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教学时,着重要注意三点:第一,要使学生体会到求积、商的近似值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第二,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第三,要了解学生能否正确书写答句。

4.让学生经历探索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例5主要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基本计算方法,突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而实现这一转化的依据是商不变的规律。例6重点让学生掌握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小数位数时的处理方法。教学例5时,着重应抓住两个关键环节:第一,结合具体情境,启发学生想到7.984.2可以转化为79.842来计算。可以先让学生把例题中的7.98元和4.2元都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用角(或分)作单位的数量,其实就是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怎样的数?想一想,应用什么运算律,既可以使除数转化成整数,又能使商保持不变?第二,结合除法竖式,使学生掌握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具体方法。在学生认识到可以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可以呈现移动被除数和除数小数点的直观过程,让学生结合这个过程再说说: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继续把题做完,并适当总结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方法。

教学例6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再通过组织讨论,使学生明确: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的小数位数时,可以在被除数的末尾先补上适当个数的0。而这一做法的依据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5.恰当把握循环小数的教学要求。

例7结合商的近似值的教学,适当介绍了循环小数的含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循环小数的介绍,仅仅是结合具体的除法计算过程作了一些形象的描述。其意图显然是只要求学生在直观水平上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时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如练习十九第1题。第二,不涉及循环节以及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更不要求学生用循环小数表示计算结果。第三,如果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感兴趣,可引导他们阅读第98页的底注和第101页的你知道吗栏目,以了解更多的有关循环小数的知识。

本文网址:http://m.bijiaogao.com/fanwenziliao/215016.html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最新更新

热门阅读